高職教師創新能力提升探究
時間:2022-10-18 03:59:41
導語:高職教師創新能力提升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高職院校必須對教師創新能力進行提升。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創新能力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嘗試提出了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的路徑,希望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研究
在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我們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在知識飛速更新的時代,創新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已經引起全國上下一致的高度重視。[1]高職教師作為高職創新創業人才的一線培養者,自身的創新素質高低及其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所以建立起符合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而首要的任務就是對教師創新能力進行培養。[2]
一、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創新創業教育是擺在高職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對高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職教師現有創新能力水平離實際要求尚有一段距離。(一)創新意識欠缺。我國大多高職教師沒有意識到專業教育和創新教育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高職教師基本沒有受過創新創業知識及理念培訓,很少將該理念融入到實際的專業教學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輕視實踐能力的培養。[3]再加上現在高職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相對下降,給部分高職老師一種錯覺:不用進行教學開展創新研究,把現有知識教給學生就夠了。結果偏向純理論教學的知識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更不用說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導致創新人才培養受到抑制,教師的創新能力也沒有被激發出來。[4](二)創新能力偏低。很多國外高校教師是行業的企業高管或新型創新企業的管理者等,其原因是國外高校對師資的培養十分重視,鼓勵教師從事創新創業實踐。[5]我國的高職教師多是缺乏創新理論培養的純理論派教師,缺乏實戰經驗,忽視了創新能力來源于實際培養的特殊性。而一些一線的兼職教師理論水平稍差,無法完成對實際工作進行精確總結進而無法進行理論化提升,從而導致高職院校教師的創新能力普遍偏低,無法滿足創新創業能力人才培養的要求。(三)創新管理機制有待改進。有些高職院校由于資金等方面原因,在師資的創新能力培養及其激勵手段方面投資很少。[6]教師缺少與一線企業交流的機會,實踐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缺少創新創業課程及理念的培訓等,不能提高教師創新積極性,更不用說培養教師具有足夠的創新能力了。
二、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所必需的素質
為了滿足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作為教師應具備以下幾點個人素質。(一)具有創新精神。具有創新精神是進行創新教育的前提所在,高職教師只有在創新領域的認知及精神層面具有一定的水平,才能對所教授的學生給予創新方面精神層面的引領,才能在自身及其團隊進行創新科研時發揮作用。[7]高職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在創新知識領域的認知,才能脫離固有思路及知識的限制,更加自信地站在講臺上為學生答疑解惑以及進行相關的科研創新研究。[8](二)具有創新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及其相關的理論知識體系。理論知識是進行一切科學創新研究的基礎,高職教師須具備不斷學習創新知識能力,以走在創新研究的路上,在接受創新知識理論培訓的同時,教師還要完善自身的知識理論體系。比如對經濟學、管理學等進行涉獵以有效達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開發自身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提升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的途徑
高職院校創新能力是指高職院校的整個科研團隊有效運作的過程。筆者認為影響高職教師創新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個人因素,包括認知因素和實際知識水平及能力因素;二是組織環境因素、科研創新團隊的組織合作度及其溝通順暢程度等方面影響;三是制度因素,包括創新的培訓、績效和創新獎懲制度等。[9]所以,提升高職教師的創新能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創新研究環境建設。創新研究環境的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硬件環境建設。高職院校為了適應創新教育要求,鼓勵教師進行創新研究,應進一步推進教師定期去企業進行調研學習的人事管理改革,進一步完善符合高職教育的職稱評審標準。鼓勵教師通過進行產品研發和專利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實踐水平,引領教師向全面專業化方向發展。[10]同時積極支持教師進行科研項目的申報工作,對優質項目,高職院校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創新平臺,為教師進行創新科學研究鋪平道路。2.軟件方面建設。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創新知識與能力培訓班等方法,提升創新科研團隊的創新能力,塑造高職院校的創新文化,注重創新的方式方法及思維模式的培養,重視團隊合作及時溝通等方方面面,從而多維度提高高職教師創新能力,為培養出創新創業人才打好基礎。(二)激發教師創新研究動力。全面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知識是高職教師的職業核心能力,也是進行創新研究的基礎。在此理論和實踐基礎上還要不斷提升高職教師的創新專業能力。通過對高職教師進行在職專業創新理念及知識的培訓,再輔以高職院校制定的相關獎懲制度,讓高職教師對創新教學、教法及發明創造的研究從被動消極接受到積極主動尋求突破,從而使創新研究成為高職教師尋求職業發展的動力,追求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三)提升教師創新實踐能力。高職教師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較為深厚,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所以要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必須克服實踐能力不足這一短板。對教師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職業活動為載體進行實操訓練,高職院校為教師搭建校企平臺,合理安排教師教學任務,定時讓教師參加頂崗工作一段時間,在頂崗工作期間,要求教師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承擔與企業職工一樣的責任和義務,以提升職業實踐能力并取得相應職業資格。高職院校還要為教師搭建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平臺,積極出臺相關獎勵機制政策,及時了解教師頂崗學習中的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教師也能與企業人員打成一片,共同研究解決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創新研究,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一個互惠互利的長期良性合作平臺,與企業共同成長,形成良性循環。(四)培養高職教師創新思考能力。創新思考能力是進行創新研究的核心能力,高職教師在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基礎上,一定要多讀、多思、多寫,不斷學習新知識,善于總結。大量的閱讀使思考能力發生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養成遇到實際具體問題,分析產生原因及其影響因素的習慣,找到問題的主要原因并制作出具體解決方案,解決方案中要涉及具體改進目標,并按照既定方案進行落實貫徹。在結果產生后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方案中不合理因素制定新方案,如此循環直至達到改進目標。高職教師要學會不斷進行思想的提煉升華,及時應用到實際創新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去,使思維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五)培養教師站在行業前沿的能力。高職教師一定要擁有時刻讓自己處于行業前沿的自覺性,不斷地學習新科技知識、新工藝,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了解行業前沿信息,定期參加行業企業的技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等,及時把握行業發展新動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理念,以保持創新科學研究的靈敏性。
總之,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關鍵。高職教師只有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切實地提升創新科研能力,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的、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優質學生,才能在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發展中占有主動權,并形成良性的合作循環。為在高職教師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取得好的成效,高職院校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從管理、制度等方面切實抓好落實。這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有利支持,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完成傳承文明、培養現代化人才、服務社會的職責。
參考文獻:
[1]伍碩.關于大學教學方法若干問題的探討[J].彭城大學學報,2006(3):47-52.
[2]李東菊,吳玫,秦虹.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創新能力的研究[J].江蘇教育,2009(1):59-63.
[3]肖應紅.高校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存在的問題及根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8):121-123.
[4]游旭群,王振宏.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及其發展[J].當代教師教育,2013(6):1-5.
[5]蔡永紅,王迪,雷軍.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結構與創新表現的關系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2):40-44.
[6]王振宏,王克靜,游旭群.論教師的創新人格因素[J].當代教師教育,2010(1):6-10.
[7]王敏芝.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發展路徑探析[J].當代教師教育,2014(2):38-42.
[8]陳久青.高職院校教師培訓體系研究[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20.
[9]彭友華.高職教師管理有效性[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6.
[10]希林.技術創新的戰略管理[M].謝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5.
作者:管旭 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 上一篇:聚丙烯酰胺特性及生產技術探究
- 下一篇:淺談林業種苗管理措施及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