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時間:2022-10-23 04:17:42

導語: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摘要: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是我國“雙高計劃”的首要任務,高職院校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教師隊伍也逐漸擁有財力支撐以及環境優化等機遇。本文從“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隊伍迎來的機遇分析和挑戰分析入手,提出了“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院校要切實實現外引內育、完善準入制度以及退出機制、實現全面考核與多元評價齊抓的目標等有效措施,為高職院校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雙高計劃”;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

2019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指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導向是對接地方經濟結構變化,靈活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吻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1]。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關鍵,是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根本動力,“人才強校”戰略已普遍成為高等院校推動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因此,基于“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應該強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對人才的引進力度,切實實現校內校外共同培育的目標。同時,建立健全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將全面考核與多元化評價融合在一起,齊抓共管,保證在整體提升教師建設水平的同時,還能讓各項教學工作穩定開展。

一、“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隊伍迎來的機遇分析

(一)政策傾斜?;凇半p高計劃”戰略下,在實際的職業教育工作進行期間,在政策方面,無論是在中央,還是地方,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支持。對于的“雙高計劃”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職業教育在發展期間,必須要打造高水平的雙師隊伍。因而,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在發展過程中,在政府的全面支持以及政策傾斜之下,教師隊伍的建設進程也得到了良好推動[2]。同時,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高職教育與政策上的引導,能夠予以更多的關注,確保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能夠得到有效協調。(二)財力支撐。在“雙高計劃”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除了有相關政策加以支撐外,政府也加大了資金投入,并且提供了專項資金,增加了教育經費,從而為“雙高計劃”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雙高計劃”對產教深度融合較為側重,強化了對社會資源的應用,也加大了對企業行業共建共賠機制的完善。此外,通過社會力量的合理滲透,高職教育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也滲透進來越來越多的新能量,為“雙高計劃”的創建提供了更多契機,彰顯了多元化以及多樣化的特點,大大促進了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3]。(三)環境優化。近年來,“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專業設置以及經費使用管理等層面,都為“雙高計劃”學校提供了更多自主權。并且,將這些權力下放,也能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讓院校在發展期間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對院校的深度建設有很大促進意義。同時,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強化對雙高計劃的實施,也能構建良好的教師隊伍,明確建設教師隊伍的必要性,從而形成一套較為健全并能夠滿足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的教師建設方法,明確了教師發展以及培養的具體路徑。

二、“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隊伍面臨的挑戰分析

基于“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隊伍在建設過程中,雖然迎來了很多機遇,但是也同樣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第一,任務越來越艱巨。對于“雙高計劃”而言,非常注重教師高水平和高質量。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也對教師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師隊伍建立期間,除了要緊跟專業發展前沿之外,也要主動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主動應用現代化教學方式,不僅要達到線上教學的具體教學要求,也可以深入開發線上教育教學資源[4]。而且“雙高計劃”對于產教深度融合較為注重,高職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放下身段,面向產業,并服務產業,構建完善的對接產業以及動態調整專業群。第二,競爭與合作共生共存。在深入分析“雙高計劃”之后可知,每間隔五年就會實行一次項目管理,與之相對的,高職教師隊伍也需要進行激烈的競爭。并且,基于“雙高計劃”背景下,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中,涌入其中的人才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執行的任務和面對的挑戰也不斷增大。故而,高職教師在發展期間,務必要積極學習,主動革新自身的知識體系,強化對現代化先進技術的應用,堅決不能被時代以及同行所淘汰。

三、“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分析

(一)切實實現外引內育。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構建過程中,為了可以更好的滿足“雙高計劃”具體要求,應該強化對人才的引進,實現校內培育通力合作。第一,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戰略。高職院校在具體發展期間,應該強化對人才引進戰略的構建。一方面,不斷對人才結構進行優化,除了要更多的吸引行業高素養、高水平人才以外,還要積極聘請高技能人才,保證教師教育隊伍能夠得到有效豐富,從而為高職院校的深層次發展提供更多助力[5]。另一方面,不斷對人才待遇進行提升。在實際發展期間,除了要為人才提供健全的薪酬體系以及科研啟動經費等硬性保障之外,也要為人才提供職務晉升、崗位聘用等政策上的軟福利,保證人才能夠更安心且長期從事職業教育。此外,需要強化對人才招聘渠道的拓寬,不僅要在人力資源網站、學校官網上招聘信息,也要加大招聘網站的應用力度,從多個層面和渠道聘用人才,建立線上平臺,并科學應用,保證引才活動的開展可以更加高效。第二,強化對教師培養體系的完善。為了能夠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高職院校還應該強化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從崗前培訓開始,層層貫徹和落實,讓培訓可以達到全覆蓋目標,以便教師可以在崗位中將自己最大的潛力和價值挖掘出來,抱以最大的熱情來對待工作,都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讓教師可以在崗位上不斷創新和創造。同時,強化完善和拓寬晉升渠道,堅持教學和科研為主,建立類型各異的發展渠道,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二)不斷健全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第一,建立完善的教師崗位準入機制。在實際的教師隊伍構建過程中,針對專職教師,明確崗位準入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保證能夠為高水雙師隊伍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對于兼職教師而言,應該圍繞校企合作以及技術技能發展,明確兼職條件,加大兼職制度的優化和革新力度,確保企業中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能夠涌入到院校中,讓產教融合可以不斷深化。此外,需要把好教師思想政治素養關,保證教師的職業素養能夠滿足要求,加大審核力度,堅決不能夠出現松懈的情況。第二,不斷完善教師崗位退出機制。基于“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在對教師隊伍構建過程中,針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應該科學制定相應處理辦法。對于教師出現的師德失范行為,必要要加大加大懲治力度,絕對不可以放任不管。如果個別教師的師德失范行為嚴重,影響十分惡劣,院校可以行使直接解聘相關人員的權力[6]。在業務上,對于能力不高,布置的任務不能按時完成,無法完成考核指標的教師,需要實行解聘或者安排轉崗,以便教師隊伍質量能夠得到保障。此外,如若有教師存在消極怠工或者曠工的情況,也可以采取相應的轉崗或降職減薪等措施,確保教師隊伍管理水平能夠有效提升。(三)實現全面考核與多元評價齊抓的目標。高職院校在構建教師隊伍過程中,應該強化對教師隊伍的考核,保證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業務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同時,也應按科學引入多元評價,以便可以及時了解教師的綜合素養。第一,不斷優化教師考核機制。在具體的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應該將全面考核與重點考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考核內容需要涵蓋教師師德師風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個層面。并且,加大對教師業務能力及業績成果的考察,確保考核具有較強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同時,科學構建考核層級。因為教師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所以可以將教師劃分為多個層級。而在考核階段,每一個層級教師的考核,都應該設置不同的標準,有針對性的應用考核方式,堅決不能出現“一刀切”的情況,從而讓教師考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第二,健全教師評價機制。在對教師評價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評和他評的混合模式。在評價時,教師需要將考核內容作為依據,做好自評工作,以便教師能夠通過最后的考核,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不斷反思,積極掌握和總結教學經驗。[6]同時,引入學生以及同行等評價,構建多維評價體系,以便評價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參考價值更高。堅持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并重的評價導向,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除了是教育的傳播者之外,也是產教結合的推動者。故而,在評價過程中,一定要牢記使命,保證評價具有較強的導向性。此外,結合教學實際,將現實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科學的融合起來,客觀的對教師展開評價。需要明確的是:在評價環節,除了要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等之外,也要側重考核教師的今后發展,能夠將眼光放長遠,結合過去,放眼未來,實現動靜結合,以便評價機制可以更好的滿足教師發展規律,促進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四、結語

綜合而言,基于“雙高計劃”戰略發展視域下,高職院校要想更好的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則務必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數量充足、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因此,在具體的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科學應用人才引進戰略,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師培養體系,對教師準入制度進行科學優化,加大對教師考核評價機制的構建,打通教師的上升通道,確保可以真正意義上達到教師全過程管理的目標,以便在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建設質量的同時,還能為高職院校教育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Z].2019-03-29.

[1]韓海姣.“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今日財富,2020,25(17).

[2]胡敏.“雙高計劃”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00(004).

[3]吳顯嶸.“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18(006).

[4]馬成榮,孫楊.“雙高計劃”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結構優化調整的路徑與實施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4).

[5]郭天平,陳友力.“雙高計劃”建設視域下高水平教師隊伍分類管理培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9,14(8).

[6]韻雅鄧.雙高計劃建設視域下高職院校校級交流與合作研究分析——以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教育研究,2020,13(8).

作者:朱雁 單位: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