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時間:2022-01-28 03:35:43

導語:兒科學教師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1講授法教學

講授法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對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等進行講解,以教師為主體,深入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所學課程前沿動態,系統掌握課程相關理論.是目前應用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知識信息一次性傳播.課堂講授教學法重視知識的講授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參與性不強,不能更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往往忙于應付考試,不能使學生真正靈活地掌握知識〔2〕.

2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比如,在講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時“為什么維生素D缺乏時會出現骨骼畸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如果教師先給予提示:“應該從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發病機理出發來分析和解答”,這樣學生將會很快想到:維生素D缺乏時病人存在低血鈣,機體為了盡可能糾正低血鈣,使舊骨中鈣鹽釋放入血,同時存在低血磷,導致骨礦化受阻,而最終出現骨骼畸形.這樣安排教學,不至于出現學生茫然失措和答非所問等情況.教師在啟發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進行討論之后給予總結式的講解,這樣會提高學生課堂吸收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3病例教學法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標,在理論講授的基礎上,結合生動的、具體的實際案例,既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兒科學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參與,加深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模擬臨床典型案例作為基本教學材料,把學生帶人實踐教學仿真情境中〔3〕.如在講述“營養性缺鐵性貧血”的開始,引入典型病例,在復述完病例后提出為問題,(1)該病的初步診斷是什么?(2)有哪些陽性體征?(3)本例患兒的病史特點是什么?(4)進一步確診需做什么檢查?(5)應與哪些病相鑒別?(6)請給出治療原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具有生動、形象、直觀,具有真實性,給學生一種真正走進臨床的感覺,所學知識容易掌握.通過實際案例的列舉,能增強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經常引入問題及實例,學生處于不斷地思考狀態,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同時,課堂引入典型病例,讓學生不斷發表自己的見解,師生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列舉實例,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教學與實例教學相結合.案例教學法中,通過小組討論、互相交流、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病例教學法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積累,促使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準備和預習及其課堂討論及交流,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病例教學法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可有效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病例教學法列舉的案例不能完全涵蓋所要講授的知識點,教師除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外,還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等合理安排案例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專業水平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兒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教師靈活運用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病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幻燈、錄像等),利用模型、器械等教學工具,使學生熟悉兒科臨床常見癥狀、體征,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主體.同時,兒科教師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勤奮學習,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講課藝術不斷提高.同時,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4〕.

作者:初忠俠吳春霞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