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11-07 04:18:33
導語: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數學一直是高職院校各專業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課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學生生源情況的變化,在“3+2”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模式下,該課程的教學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和困難,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困境,從分段培養模式定位入手,結合“3+2”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學生的特點,對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一系列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并在實踐中取得較好成效。
【關鍵字】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模式;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方法
1概述
近年來,為了建立和完善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育層次和質量,建立高職人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與多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合作,聯合開展了“3+2”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的試點工作。在培養試點過程中,為了實現“3+2”分段培養的學生高職與本科學業的順利銜接,我院對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系統設置,其中高等數學屬于課程體系中的核心理論課程。然而,由于“3+2”學生與普通高職學生的高等數學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存在較大的不同,如何在實踐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改進和完善課程教學方法,成為值得廣大高數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課題。
2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筆者在實踐教學以及課后對師生的調研中發現,目前,我校"3+2”分段培養模式下的高等數學教學獲得的成績不少,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令人擔憂,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2.1學生的學習狀態反饋。經過與我校三個專業“3+2”分段培養班級學生的座談,“3+2”學生對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首先,“3+2”培養班的學生入學成績相對普通高職學生要好一些,但與對接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又存在較大差距,這種顯而易見的不同導致大部分“3+2”學生比較迷茫,對未來的學業缺乏足夠的信心,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從而影響課程學習效果。其次,對于高等數學課程而言,“3+2”學生的學習要求與對接本科院校的學習要求一致,然而這些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于本科生而言要薄弱的多,導致其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內容艱澀難懂、學習難度大,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另外,“3+2”班級中的學生,一部分同學是在專科批次錄取的,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因為志愿填報失誤沒有被本科院校錄取而調劑到專科批次的。這種狀況導致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差別很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很難兼顧。再者,由于分段培養模式尚在試點階段,我校的“3+2”班級較少,全校只有三個專業六個班級。這些同學,前三年要生活在一個由學習自主性相對較差的專科生組成的大環境中,導致其學習自覺性遠比不上本科生,學習目標亦不明確,甚至對能否通過課程考核也無所謂。2.2教師的教學狀態反饋。在與教研室老師們的溝通交流過程中,發現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同樣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沒有專用教材,“3+2”學生使用的高等數學教材與普通高職學生相同,忽視了兩種不同培養模式的差異,缺乏針對性。其次,高等數學教師多年來主要是針對普通高職學生開展教學,缺乏“3+2”學生的授課經驗。他們在面對“3+2”學生授課時,一種情況是嚴格按照本科教學模式來,一堂課安排較多的教學內容,理論性和系統性很強,這使得數學基礎薄弱、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聽不懂、學不進去,造成學生到課率降低;另一種情況是為提高學生到課率,主動將課程內容難度降低到與普通高職學生無異,這導致學生在學習要求上達不到對接本科院校的要求,為學生進入本科院校之后的學習埋下隱患。再次,教師采用的授課方式主要還是傳統的板書結合多媒體教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雖可以保證教學內容的邏輯性、系統性和嚴密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的當聽眾,而且一旦學生上課過程中分心他顧,將沒有時間去回頭思考,也無法及時將自己的疑問傳遞給授課教師,師生間缺乏必要的互動性。另外,對高等數學課程而言,“3+2”學生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期末考試為主,考試內容和題型以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和習題為主,考試形式單一,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重視。
3高等數學教學對策與方法探索
根據座談及調研過程中獲得的師生反饋信息,結合“3+2”分段培養模式的定位,筆者有的放矢,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實踐摸索出以下幾點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的措施。3.1學生心理修復和因材施教。首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鼓勵學生在學習上勇于攻堅克難,不要害怕學習高等數學課程,幫助學生重拾信心。其次,針對學生數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在教學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在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給學生呈現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基礎和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要求,爭取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3.2教學方法改進。(1)教學內容的組織優化雖然目前暫缺乏專用教材,但使用通用教材時,在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優化傳統教學內容組織順序,盡可能地降低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并針對“3+2”學生的培養要求的特殊性,突出操作性和應用性,減少不必要的復雜公式及理論推導,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2)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把高等數學的知識點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藍墨云班課”等表現為圖像、動畫、視頻、微課等多種形式,展示高等數學學科的發展及應用歷程,同學們不僅課堂上可以看,課后也可以自主學習,而且課上課下均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與教師良好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注重學習過程考核采用以過程考核為主、期末考試為輔的混合考核方式。在過程考核中,主要側重于考核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課堂參與積極性、“藍墨云班課”信息化平臺的學習交流情況,這部分將累計占到總考核70%。期末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占總考核的30%。如此,教師不僅能及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檢驗實際教學效果。(4)數學建模思想的融合打破教學內容中學科的系統性,在課堂中融入數學建模的內容,使一個個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同時鼓勵有潛質的學生參加數學建模大賽,以先進帶動后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自信心。
4小結
對于高等數學這門理工科核心基礎課程,如何設計教學方法來滿足“3+2”高職與本科分段培養的需求仍然是一項重要課題。經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筆者從師生兩方面分別總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對策,就目前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來看,這些方法的執行獲得了喜人的成績,不僅班級學生的考核合格率達到90%以上,部分學生還在各級別的數學建模大賽中有所斬獲。成績代表過去,在今后的高等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將進一步總結經驗、持續改進教育方式和方法,以獲得更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作者:楊薇 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婷婷.高職本科“3+2”分段培養模式下數學教法研究[J].科技資訊,2015(24):223-225.
[2]楊艷兵,潘紅燕.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中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現狀與對策分析——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114-117.
[3]斯彩英,洪波.“3+2”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9):44-47.
[4]曹愛民.基于“2+1"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數學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4):48-49.
[5]陳珠社.淺議高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1(8):137-138.
[6]郭欣.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高等數學教學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30):165-166.
- 上一篇:建筑裝飾工程專業教學方法研究
- 下一篇: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