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方法探析

時間:2022-07-31 10:23:10

導語: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方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方法探析

[摘要]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實現法制社會建設對于我國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意義重大,而法制教育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與催化,由此可見將法制教育貫徹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勢在必行。立足于法制教育視域,闡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法制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市場經濟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社會環境變得日漸多元化與復雜化,從而推動各種不良意識思潮的出現。在此背景下,生活閱歷較少、立場不夠堅定的大學生群體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嚴重時還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國法制社會建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確現代社會發展的訴求,不斷強化法制教育,以此來強化高校人才培養的進一步完善,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奠定堅實基礎。

一、法制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我國長期推行素質教育,但取得的成效卻不盡如意,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素養上都還有所欠缺,更不用說法律素養以及法律知識了。究其原因,在于高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水平也不高。具體而言,首先,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法制教育時,并未為其配置強大的師資力量;其次,并未設置完善的法律課程,導致了學生法律意識的薄弱[1];再次,除了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其他非法學的學生所受的法制教育都還存在較大的欠缺,例如法學課程少,法學課程內容的涉及面廣卻不精等。而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的主要地點是課堂,多而雜的法制教育內容,不僅很難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還可能造成學生學而不精的局面,難以將所學的法律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對此,需要高校重新意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強化法制教育的推行力度,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從而有效約束規范自身的行為。

二、法制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一)激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參與熱情。社會的快速發展引發了社會思想意識思潮的日漸多元化,從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增添巨大難度。大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僅是評價其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更是維護社會繁榮穩定的關鍵一環,與我國未來的興旺發展息息相關。對此,高校應當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以及法律基礎等方面的教育,并對大學生的法制修養水平充分關注與重視,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為重要手段,借此來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建設。引導激發大學生的廣泛參與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在法制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培育學生的基本法制觀念以及道德素養,以良好的校園法制環境為依托,不斷增強大學生主體的自育功能。其二,要強化開展人文關懷以及心理輔導活動。通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聯系,幫助學生產生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在法制教育中,教師是不可否認的關鍵因素,其決定了學生良好法制理念的最終形成。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角色帶入感,以此來強化學生對于相關法律知識的理解,促進法制意識的養成[2]。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明確到師生之間應有互相包容、平等互動的良好關系,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再者,對于高校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必須依托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落實思想政治教師的崗位負責制,并合理分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經費投入,集中宣傳法治理念,不斷豐富法制教育體系。人的德行需要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與優化,脫離實踐的道德終究只是一種臆想。故此,高校應當將學生的社會實踐納入教育的核心內容,引導鼓勵學生投身到各項有益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良好的習慣以及道德素養,認真組織學生參與到生產勞動、志愿者服務、科研發明以及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親力親為的各項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增長才干,培育奉獻吃苦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優秀價值觀。(二)堅持依法治教的基本理念。無論是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動還是教學行為都屬于法律行為的范疇,都應當堅持依法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只有在法律的軌道上,才能獲取學生的廣泛認同與支持,確保其開展成效。堅持正確思想觀念,樹立良好道德規范,將二者落實到法律制度中,保障思想道德評價的合理公正性,依照嚴格的制度開展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實效。對于高校,無論是規章制度還是行為準則,必須落實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教師不僅是教學的開展主體,更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體,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義務與責任落實到位,從思想與行動上引起高度重視。針對不遵守課堂紀律或傳播不健康價值理念的教師,學校應引起高度注意,嚴肅處理[3]。充分尊重學生的基本權益,確保學生的權益不受侵犯,必要時應當促進學生實現知情權、參與權以及監督權等。社會環境值得社會各界注意,尤其是校園周邊環境,對校園周邊傳播污穢思想的歌舞廳、酒吧以及網吧等娛樂場所加強整改管理工作,加強對校園內外環境中違法犯罪事件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對嚴重損害學生基本權益、危害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影響學校社會穩定的不良行為,更應重拳出擊、及時處理。積極開展有益校園活動,打造文明健康校園,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優秀社會輿論氛圍。(三)以網絡信息技術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進程。網絡信息技術是推動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工具,基于法制教育背景,高校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進程,更能夠引起學生群體的廣泛聯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對此,首先,要落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法工作,推動教育網絡法的最終落成,提高“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統一性、可操作性以及專業性,而對于前期設立的法規應當及時進行清理,保障教育網絡法的準確一致性。其次,應當結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將其合理轉化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并深入到生活細節,降低落實難度,使之成為大學生日常行為的遵守依據。再次,推動網絡法制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強化法制宣傳教育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以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以思想道德課堂為媒介,不斷強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并充分應用新媒體平臺,實時推送有益的法治教育信息以及相關信息資源,以專題研討會的形式,對時下熱點事件進行剖析解讀,在校內打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境。最后,要嚴格守好技術關,通過對信息過濾等技術的成熟應用,實現網絡教育信息共享的規范化,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以及形式上的純潔性,及時處理不符合規定的不良信息,杜絕不良信息的出現。(四)以公民教育促進校園生活與社會生活接軌。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公民社會階段,由此可見公民教育對于學生步入社會的重要性。但當前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公民教育,對于合格公民沒有準確的概念,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雖然學生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涵蓋了一些公民教育內容,但是對于系統的公民教育學習還相差甚遠。而對于公民教育而言,不僅有機整合了政治、道德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內容,更涵蓋了公民道德、價值觀、公民知識以及公民參與技能等四大方面的內容。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太過專注于學生道德水平以及思想政治覺悟的提升,而對于學生的合格公民成長未能引起充分的關注。一些大而空、泛而虛的道德理念,甚至成為了阻礙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強大力量,從而嚴重限制學生的創新發展[4]。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參與權沒有給予充分的尊重,學生就容易對相應的價值觀、道德操守與秩序等產生輕視抵觸心理,因而也就更難培育出優秀的人格與三觀。當下,各發達國家都將公民教育納入到了高校教育之中,因此,高校應當著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公民教育的融合進程,通過二者的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大學生向社會生活的健康接軌。

三、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作為我國的重要人才儲備力量,其綜合素養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的發展命運,而強化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動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有鑒于此,需要社會、學校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從教學、生活、環境等方面出發,營造出全面健康的法制氛圍,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強國夢的目標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甘榮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探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2):11-12.

[2]李志.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新路徑[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19(1):28-33.

[3]周正頤.以人為本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討[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4):26-29.

[4]胡雨霞,郝曉東.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0(3):3-6.

作者:許瑞月 單位: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