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兒科護理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10-23 10:56:22
導語:高職兒科護理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線上教學逐漸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成為目前創新高職教學模式的新思路。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出現正是這一線上教學的成功典范,該平臺在減輕教師工作量的同時,極大地滿足了高職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利用班課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基于此,以高職兒科護理教學為例,詳細分析了藍墨云班課平臺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職;兒科護理教學;藍墨云班課;混合式教學法
互聯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的發展為高職教學帶來了創新教學模式的新路徑,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說,網絡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極易喧賓奪主,學生的注意力容易放在絢爛豐富的圖畫而不是具體的課堂知識上,同時上課玩手機的問題也是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的關鍵所在。此外,普通的基于PPT、視頻等多媒體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并不能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是當前學校和任課教師面臨的新課題。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構建為有效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了創新思路。該平臺將手機當作教學工具,在解決學生手機管理難題的同時,也方便教師開展教學。為此,結合高職《兒科護理學》的教學情況,提出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希望在積極發揮教師指導作用的同時,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創建教育新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提供借鑒。
一、藍墨云班課平臺概述
藍墨云班課作為一款移動教學助手,是以手機為載體,在移動網絡環境開展課堂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的云服務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四大功能。一是開展日常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組建屬于自己的班課,并生成邀請碼,邀請學生加入,建立班課后,教師可以在班課上發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批改作業、組織討論答疑、組織課堂簽到。二是隨時展開互動,不受地域限制。教師可以利用班課在課堂內外開展教學互動,如答疑討論、問卷調查、頭腦風暴等。三是拓展手機的學習功能,班課將手機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查看課程內容、教學課件等學習資源,而不是單單將手機作為社交、娛樂的工具。四是及時跟蹤與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度。利用藍墨云班課,教師可以在線了解班課資源被多少學生查看或者下載;學生查看了哪些班課資源,學習時間為多久;學生參加了哪些互動活動,等等,根據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及時跟進學生學習進度,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同時平臺會在學期末為教師提供每位學生的學習評估報告。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
所謂混合式教學,是指面對面的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教學的結合,即“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該學習模式旨在有機結合傳統課堂和網絡學習的優勢,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深化學習效果。這里我們要理清混合式教學中“線上”和“線下”的關系。線上教學并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輔助,而是教學的必備活動,是線下教學的基礎。線下教學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課堂教學,而是基于線上教學基礎上學習的深化。
三、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高職兒科護理課程的教學任務重,實踐操作內容多,知識抽象且枯燥,加之高職學生不愛一味地讀書,喜歡活動,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等特點。藍墨云班課與課堂的有效結合,可以解決兒科護理課堂知識信息量大、內容難理解、學生學習興趣低等問題,其在教學環節中的具體應用如下。(一)創建和加入兒科護理云班課。在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前,教師應當在藍墨云班課創建屬于自己的兒科護理課程,生成邀請碼,接著指導學生下載藍墨云班課APP,并通過邀請碼進入班課,至此,為兒科護理課程的開展提供基礎和前提。(二)上傳教學資源,準備教學資料。這一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兒科護理課程的核心內容,如健康小兒一般護理、患病兒童護理、新生兒及新生兒疾病患兒護理、住院患兒護理及其家庭支持等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致地劃分,設立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安排課程資源的先后順序。在此基礎上,細化知識點所需要的測試題庫、課程目標、微課、動畫、教學課件等內容。(三)開展具體教學。兒科護理課程的具體教學分為線上、線下兩大部分。線上部分主要是學生的自主學習。當教師將當堂課程所需的導學案、課件等內容上傳到班課平臺后,學生就可以開始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在此環節,班課要充分發揮作用,利用多種呈現形式,如設計護理知識連線對對碰、過關游戲等吸引學生參與。同時,班課設定的內容還應與實際的課堂教學相連,比如設置分組任務、查閱護理資料及課前預習測試題,以督促學生積極完成線上學習,了解和掌握課堂)的基本內容。線下部分主要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在此過程中主要講述詳細的兒科護理知識。這里教師可以以知識講解為主,以班課的線上測試為輔。例如,教師在講述新生兒護理的注意事項后可以讓學生觀看班課上的相關護理視頻,找出相應的知識點,以深化和鞏固知識的學習。在線下環節,教師應當保證學生的主體性,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根據教師所設任務,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學習知識,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課下開展延續的答疑討論,以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評價和考核
目前,高職院校采用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相加的方式計算學生的綜合成績。其中,平時成績難以量化,大部分教師主要根據一兩次測驗再加上課堂出勤進行判定,這種評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科學性。藍墨云班課平臺可以及時記錄學生課堂簽到、課堂表現、課前預習、答疑討論、小組展示和課堂測試等內容,以定量的客觀數據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為學生的成績考核提供數據支持。此外,利用班課平臺,教師可以當堂測試題,當堂得到測試結果,并及時分析學生對哪些知識有遺漏情況,并為其解疑答惑,有利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結語
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學實踐的主力軍,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抓住現代網絡技術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藍墨云班課平臺通過視頻、動漫等表現形式,使教學內容更加地生動、直觀,其具備的隨時展開互動、及時跟蹤評價、資源共享等功能幫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從而發揮線上線下的教學功能,在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濤,張振,吳琴等.混合式教學法在制藥工程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實施[J].廣州化工,2014,(8).
[2]張寶玉,朱曉菊.移動學習模式在高職基礎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88.
[3]李舒玲,徐雯雯,王蓓.互動式手機APP教學平臺在胸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1):114.
[4]凌銀嬋,莫潔玲,劉海燕,李穎娟,黃秋玲.《婦產科護理學》移動學習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2):159.
[5]周俊,謝麗琴,賀麗春.手機移動學習在內科護理輔助學習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58.
作者:羅麗芳 顧婷婷 姜 瀟 江 珺 馬曉燕 單位:甘肅衛生職業學院
- 上一篇:小學體育跳繩激勵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創新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