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論文

時間:2022-11-17 03:32:06

導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論文

摘要:新時代人工智能得到行業青睞,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為基礎,發展形成的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充分展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強大魅力。文章分析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教學管理的融合,強調高職院校應及時調整傳統教育理念,適應時展,強化應用型人才的系統化培養,踐行“職教20條”。

關鍵詞:教學管理;高職院校;現代教育技術

《教育技術的研究范圍和定義》對教育技術進行了明確定義,指出教育技術是為了方便學習管理,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而對教學資源和學習過程進行的全面設計、利用、開發、管理和評價的實踐、理論。教育技術主要包括學習資源和教學流程的管理、設計、利用、研發和評價。教育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管理,教育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學管理的科學性[1]。科學化的教學管理主要是指運用科學的管理規律,對高職院校的內部人際關系進行科學調整組織,將資金、物力和人力的功能全面發揮,實現預期管理目標。

一、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教學管理

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自普通高中和職業院校。按照國際標準劃分,培養一線管理、服務、生產的高技能人才作為主要培養目標的高職教育屬于5B層次。高職院校的系統教學管理員運用教育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對各項工作進行合理調度,利用接收的反饋信息進行合理評價和檢查。信息技術和教學管理都在持續發展,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兩者的融合也更加深入,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管理不斷創新。當前,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逐漸引入高職院校,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工作學習環境,教學管理和教學活動的聯系愈發密切。

二、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教學管理的融合

(1)標準化信息。學工處、教務處、人事處等職能部門密切聯系,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正如火如荼開展,著重加強各部門的信息溝通,避免出現信息孤島。標準化的教學管理跟信息化密切相關,教育部推出信息化教學管理標準,對標準中未明確的信息管理項目,需在充分商討基礎上,給予補充完善。高職院校在推進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中,不管是向外采購還是自主研發,都嚴格遵守信息管理標準,從教學管理的信息模塊入手合理布局。(2)教學計劃管理。教學計劃管理提供了細致靈活的操作方式,信息直觀豐富。首先將教學內容相似的教學計劃復制到新的教學計劃中,減少信息錄入工作負擔。只有通過審查的課程,才能添加到教學計劃中。教學管理系統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教學計劃的協同維護。系部負責教學計劃的合理修訂,教務處負責教學計劃的審核,經教務處審核的信息無法修改。教學管理系統提供各學期實踐課程學時、總計劃學時、各學期周平均學時和各類課程在總計劃學時中的所占比例等數據信息,還提供了完善的報表打印、查詢教學計劃等功能,系統輸出報表有WEB、RTF、EXCEL等格式。(3)動態視圖。動態視圖的箭頭是對象之間交換信息,一個對象先發送消息,隨后被消息的指向對象接收。利用動態視圖,能準確辨別消息流走向,系統教務管理和教學管理之間實現協同運行的目標,如圖1所示。課程計劃管理、教學計劃管理、課程管理的三個階段,系統教務管理提出修改信息的申請,隨后由教務管理員確認并審核修改結果。以課程管理為基礎,促進教學計劃的初始化發展,結合教學計劃的修改,順利完成開課計劃的初始化,并提供信息查詢服務[2]。

三、現代教育技術助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

(1)系統建模。UML統一建模語言中的用例視圖能描繪產品外部特征,從客戶層面入手,對軟件產品的實際需求進行描述,了解產品動態行為和所需功能。統一建模語言中的動態視圖對一組用例進行簡單描述,包括關系和角色。角色是現實社會的實體,參與者向系統輸入請求,或將某些事件輸入系統來觸發系統執行操作。根據不同的角色擔當,教學管理系統的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三種角色:一般教師、系統管理員和教務管理員,對軟件的研發設計、測試、實現進行科學描述。UML在各種類之間創建聯系,通過對象和類之間的配合生成系統動態行為組建模型。(2)課程編碼已廣泛應用,教師編碼也成為財務處、人事處、教務處、學工處之間交換信息資源的基礎。通過數據庫查詢操作,了解班級課程開設情況,對教師授課日志進行查詢,為教學活動的順暢連接提供信息基礎,使教學管理系統全面管理教學信息,并進一步按照具體檢索主題,有效檢索教學管理的信息數據庫,更好的支持業務流程,形成數據集市,便于數據挖掘。(3)企業行業專家構成校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定期開展社會調研,充分掌握社會對高職人才的實際需求,把握社會市場的發展趨勢,明晰科學技術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落實教育部信息化教學管理標準,結合高職院校發展實際,對教學管理中的各種事件進行信息化建設,制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新標準,創新專業設置。

四、結語

高等教育有技術和學術兩種類型的教育,技術教育面向社會現實職業,主要是課程教學內容以現實工作為基礎,不僅幫助學生獲得社會相關行業、職業領域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能順利獲得人力資源市場的入場資格,擁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各項工作,既實現高職教育的價值,又為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莊怡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等級考試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60-62.

[2]王曉躍.基于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學習支持服務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03):48-53、117.

作者:吳良 單位: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