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大綱管理模型研究

時間:2022-04-16 03:03:12

導語:高校教學大綱管理模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學大綱管理模型研究

摘要:教學大綱對于高校課程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編寫且合理使用高質量的教學大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當前教學大綱無論在編寫,還是使用過程中都存在諸多問題,沒有能夠有效發揮教學大綱的作用,同時,也給教學過程的客觀評價帶來困難?!耙詫W生為中心”是以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和學習效果為中心,核心為是否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而教學大綱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契約,對于教學大綱內容,學生有知情權和參與修訂權。因此,本文針對高校學生對教學大綱的知情和參與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大綱管理模型方法,解決高校當前教學大綱管理與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該模型,學生能夠隨時了解教學大綱內容,并且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學大綱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及時反饋和修訂意見,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反饋,大綱管理人員能夠依據反饋意見指導教學大綱的修訂。因此,該模型不僅僅對教學大綱的執行提供思路,而且為高校其他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學大綱;以學生為中心;模型教學大綱

在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培養方案明確了培養對象和培養目標,解決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活動中各要素進行具體地界定,如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模式、實踐實驗實訓設置、評價體系等具體內容進行約定。因此,人才培養方案既是人才培養過程具體實施的方案,也是人才培養的邏輯起點。而培養方案內容具體體現和落實是通過課程教學大綱反映出來,因為課程教學大綱規定了課程的性質、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課時的安排、考核方式和參考書籍等具體內容。教學大綱是具體課程的教學活動標準,因此,教學大綱作為教與學的綱領性文件,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契約功能[1],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合同[2]。教學大綱不僅僅是組織教學、制定授課計劃以及教學質量檢查的依據,同時教學大綱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是課程建設與評估的重要內容[3],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此外,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同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一方面通過高質量的教學提升科研水平,與此同時,將科研成就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促進和提高教學質量。而最新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內容之中,是通過對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在教學大綱內容中表現和反映出來。由此可見,教學大綱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教學大綱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教學大綱對教學質量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各高校也在不斷強調課程教學大綱重要性,同時也在不斷修訂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內容。目前,我國高校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有教學大綱,而且很多學者開展了教學大綱的研究,如新開專業課程互動式教學大綱研究[4],高校微生物課程中互動式教學大綱實踐[5]以及普通高校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大綱的調研[4]等。雖然高校對于課程教學大綱非常重視,但是在課程教學大綱制定、執行以及評價等管理過程中卻一直存在諸多問題[3]需要解決。首先,高校從教學管理人員到一線教師對于教學大綱無論是編制還是執行上,多存在形式主義傾向。具體表現在教學管理人員對于大綱的審查和管理,主要注重課程教學大綱的文件格式等形式層面的內容;從專業、二級院校到學校各級層級的相應負責人簽字,也主要體現在手續形式上;而教師編寫課程教學大綱時缺乏深入研究,主要是為了完成分配下來的課程大綱編寫任務。其次,教學大綱的編寫組織缺乏集體參與,以教師個人參與為主,導致教學大綱質量難以保障。由于教學大綱的編寫需要有教育教學理論基礎作為指導,而很多高校教師由于各種原因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對于教學大綱的編寫基本依靠個人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以及參考其他人編寫的教學大綱。從而造成教學大綱編寫的主觀性強,所設定的知識內容不一定能夠反映當前學科發展前沿,課時的安排也不一定合理。除了上述問題外,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教學大綱與教師教學的脫節問題,也就是教學大綱在教學中的執行問題。高校教務管理部門雖然收集了編寫的課程教學大綱,但教師在教學執行中,不一定依據或參考教學大綱執行。這個問題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個比較突出問題,有學者對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包括教師投入精力不夠、教學大綱動態性差以及教師教學的隨意性等原因。最后,教學大綱執行中還存在與學生學習脫節問題。因為教學大綱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大綱沒有發放給學生,甚至沒有提供途徑讓學生查詢教學大綱內容,因此,造成學生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全局觀,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降低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也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通過對目前能夠獲得到的有關高校課程教學大綱存在的問題的文獻進行分析總結,并結合《北京印刷學院教學大綱》管理、執行與修訂的實際情況,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是,目前缺乏一種機制或者是管理手段將教學大綱的重要功能與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教務對大綱的管理過程緊密結合來體現教學大綱對教學的指導功能,進而導致了對教學大綱重要性的強調僅僅體現在形式上,而沒有更好地讓所有教學大綱相關人員從自身日常工作與學習中切身感受到教學大綱的意義和重要性。由于目前高校課程教學大綱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大綱內容的編制,大綱的執行,大綱的修訂等,結合目前高校管理現狀,從“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出發,站在學生學習角度,創新性地提出一種對教學大綱使用、反饋的模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范式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明確高等教育發展核心任務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校中心工作是人才培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提出,各國高校決策者要把學生作為關注重點,21世紀的高等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教材和教室為中心,其特點是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地位;學生是知識的傳授對象,被動地接受外部刺激;教材是學生學習唯一內容和知識主要來源;傳統教學方式,由于對知識深入性弱,師生互動性少,缺乏對學生需求的考慮等原因[6],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度低等問題,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為了改變目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和教學質量得不到根本提高的現狀,高校必須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參與度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7]。“以學生為中心”可以歸結為三點[8]:第一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即促進學生發展要根據學生當前狀態為發展基礎;其次是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即教學只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手段;最后是以學習效果為中心,即“教”和“學”是學習手段,最后“學到”才是目的。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中學生是學習主體,由學生去發現和構建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掌控自己的學習[9]。

三、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大綱管理模型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大綱的管理,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上,結合高校教學大綱功能與性質,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方法與手段,實現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根據自身需要了解教學大綱內容與執行進度,并能夠對教學大綱內容提供反饋,最終達到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該模型如圖1所示,其核心設計思想為: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信息系統技術支持,將教學大綱融入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活動環節,包括學生的選課活動、學生學習活動、反饋活動以及對教學大綱的修訂活動中,落實學生對教學互動,參與學生發展的自我控制;采用信息系統的技術支持,解決信息孤島問題,例如,在教師的教學環節和學生的學習環節,課程大綱信息自動出現在相應環節,同時會有相應的活動輸入信息,通過信息的輸入和輸出,能夠實時記錄教學大綱的執行情況。所設計的主要業務流程如下:學生在選課時候,能夠點擊系統所列被選課程,查看該課程的教學大綱,了解課程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目標藍圖;開課后,每一次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上傳到教學系統中,供學生了解本次教學活動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在進入教師課堂之前,系統提示學生需要查看本次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每一次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將本次教學活動的課件與教學視頻的資料上傳到教學系統中,同時,上課教師還能夠提交相應的教學活動心得體會,以及對教學大綱相應內容的評價;學生可以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點評;教學管理人員能夠查閱課程的教學大綱、每次上課前教師上傳的資料、課后的視頻資料以及學生的反饋信息;對于聽課的教師,能夠查看教師的課前上傳資料、課后視頻資料、學生評價,同時,聽課教師能夠對所旁聽的課程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在實施過程中,業務流程模型驅動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信息重復,同時,提高信息檢索與管理效率??紤]到目前高校教務系統使用的普及,以業務流程驅動的課程教學大綱的執行可以與現有教務系統結合。這樣不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方便高效率地完成教學大綱的執行管理。

四、模型有效性分析

本文設計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執行模型,其有效性在于以下幾點,首先,通過對流程模型將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師的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教學大綱對教師教學活動指導作用,解決了教學課程大綱管理與執行的分離問題;其次,模型將課程教學大綱與學生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應用流程,從選課到上課等環節都與課程教學大綱緊密相聯系,指導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另外,教學管理人員和校內聽課專家能夠訪問課程教學大綱,為更加客觀合理評價幫助老師提供了客觀依據。最后,包括教師、學生、管理人員對教學活動的反饋,為教學大綱的修訂完善提供了支持。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管理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型和方法。同時,與當前對教學大綱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相比,不同之處在于,當前研究人員對于高校教學大綱存在的問題認識比較全面,包括大綱制定過程及執行中的問題等,同時,也提出了有建設性的意見和策略,比如在教學大綱的編制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10],加強教學大綱互動性[11],以及出臺相關政策,強制規定教師開課之前將教學大綱提供給學生并嚴格按照大綱進行教學[12]等解決方法。但缺乏可操作性,而本文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管理模型,站在學生角度,在學生選課、學生學習過程中,采用信息技術方便靈活地為學生提供教學大綱,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提供一個藍圖,幫助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目標。同時,將教學大綱內容的執行與學生反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參與教學大綱的修訂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五、結語

本文針對高校教學大綱執行管理,提出來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程大綱管理模型,該模型能夠將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專家的評教活動以及教務管理活動緊密結合,解決了當前教學大綱在執行中存在的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分離性等主要問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討包括教學大綱制定與修訂在內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業務流程驅動模型,進一步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理念,發揮教學大綱重要功能,確保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作者:張勇斌 梁榮華 單位:北京印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