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創新對策
時間:2022-08-23 11:14:58
導語: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創新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的職業學院教學管理問題展開了分析,然后從明確管理目標、完善制度體系、構建共享平臺等方面對職業學院教學管理創新路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工學結合培養模式;職業學院;教學管理
為滿足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需求,提出了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為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提供了思路。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職業學院教學管理還需繼續創新,以便明確職業教育發展目標,進而順利進入制度改革創新發展階段。
1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的職業學院教學管理問題
1.1工學結合認識不足
現階段,很多職業學院對工學結合認識不足,普遍理解為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模式,將實踐當成是檢驗理論的手段,單純地將工作與學習相結合,通過將學生“投送”至工作崗位中加強技能鍛煉,卻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培養[1]。這樣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容易陷入功利論,在培養學生技能時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崗位競爭意識等職業素養的培養,無法滿足后工業時代產業結構調整對高素質職業人才的需求。
1.2未能實現工學的有效結合
一直以來,校企雙方都存在負責部門權責不明、管理任務和目標不清晰的問題,導致一項工作由多人管理。受這一因素的影響,校企的交流與合作力度不足,合作層次始終處于淺層,企業參與教學的力度不足,造成職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在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由于企業未能參與工學結合頂層設計,造成各方利益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而校外實訓基地也未經過教學化處理,現場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限;同時給企業帶來了負擔,最終影響了工學結合教育效果。從企業發展角度來看,學院培養工作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長遠性和流動性等方面的要求,將導致企業缺乏參與學院教學的動機。
1.3缺乏深度合作保障
就目前情況來看,職業學院未能在深度合作方面給予相應保障,造成管理創新工作流于形式。從合作辦學與教學深度融合角度來看,需要對企業崗位和人才培養需求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對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進行改革,通過加強考核評價實現各項工作不斷改進,最終達成人才培養目標。但由于職業學院缺乏同時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無法從服務企業和社會角度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導致工學結合成效無法得到保證。此外,職業學院大多未能建立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相匹配的育人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在實踐考核活動中,分別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分別進行校內和校外教學工作的評價,造成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結合效果不佳的情況[2]。
2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的職業學院教學管理創新對策
2.1明確工學結合管理目標
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開展工學結合培養活動過程中,職業學院需要轉變教學管理思想,切實了解企業、行業和社會對食品藥品領域職業人才的需求,聯合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管理計劃,體現教學管理工作的協同性和系統性。明確這一目標后,職業學院要將教學管理當成是復雜系統工程,全面地實現工學結合,使企業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強對師資、教學質量等各種要素的管理。在達成一致人才培養目標的情況下,學校和企業才能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對不同教育環境進行優化調整,保證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實現,形成共同辦學、共同育人和通力合作的辦學理念。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按照這一思路,與合作企業一同制定了“緊扣食品產業鏈、做強優勢專業群”等合作育人目標,結合社會轉型發展對食品工業和人才的要求,強調完成德技雙馨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滿足人們對合理、健康飲食的追求。在教學管理方面,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要求,從日常教學、實訓管理等各方面實現校企聯合,完成對深受企業歡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此外,要重點對食品加工類、旅游餐飲類、生物技術類等專業群人才進行培養,使其能夠滿足食品藥品管理企業、農業技術企業、制藥企業等各種企業的人才需求,繼而為推動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作出貢獻。
2.2完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
學校和企業的教學環境不同,想要達成相同教學管理需求還要靈活安排好教學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保證教學活動得以有序開展。在實踐工作中,需要完成相應教學管理規范的制定,建立適應工學結合的管理體制加強教學管理,保證學生職業競爭力、綜合素養等得到提升。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多元融合、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制度標準,在對企業管理標準、產品標準、職業技術標準等展開分析的基礎上,針對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提出了“六融合、分層遞進”特色培養模式;針對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提出了“三段遞進,學做一體”模式。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提出相應教學管理模式及規范,可以確保學校理論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訓練能夠交替開展。此外,需要成立工學結合領導小組,負責校企合作協調,并開展跨系、跨專業合作,保證工學結合工作全面落實。在管理流程上,需要按照社會需求調研、崗位工作分解、工作任務分析、教學轉化、項目任務制定、教學標準和方案編制的順序開展工作,全面加強教學管理。以任務為驅動,實施項目化教學,使學院教學能夠直接與企業生產對接,形成模塊化的課堂體系,從而結合企業要求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推動學院和企業的共同發展[3]。
2.3構建校企資源共享平臺
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學校和企業需要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以便在教學管理方面開展深入合作。聯合完成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平臺,促使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做到共享人才培養經驗和成果,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為實現“共平臺”課程體系建設,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與許多知名食品企業合作建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統一的頂崗實習平臺進行一體化管理;在學生管理、學業考核方面加強溝通,通過多元投資完成股份制校企實訓基地共建,保證學院教學與行業先進技術保持同步。通過建立文化融合溝通機制,開展企業品牌、文化展示等活動,依托實踐基地在資源共享、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強溝通協作,促使企業參與教學管理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此外,學院將行業協會當作載體平臺,將產業當成是紐帶對校企合作資源進行了整合,深化校企合作,完成了現代職教體系平臺的構建,促使校企合作向優勢互補、整體提升方向發展,成功促進了企業利益鏈和學院教育鏈的結合。
2.4打造專兼結合教學團隊
想要有效推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需要完成與之相適應的教師團隊建設,為教學管理創新工作開展提供人力保障。實際在教學管理創新上,還應突破“終身制”的局限性,通過加強考核實施彈性管理,激發教師群體的創造性。遵循“走出去,請進來”原則,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加強校企互通實現了專兼結合,從行業企業一線聘請了大量能工巧匠和技術大師,使兼職教師占據了專任教師比例的80%以上,以推動雙師隊伍的建設。針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每兩年到企業或現場實踐兩個月的要求,促使教師服務企業和社會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夠結合企業人才培養要求思考教學管理問題。在教學團隊管理方面,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采取了工學結合管理制度,從企業評教、教師到崗率、學生評教三方面開展考核工作,并結合教師考核結果執行激勵制度。從考核內容上來看,包含日常教學行為規范、實踐教學運作等,完成了學分制、彈性學制等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雙證書”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從而使教師隊伍教學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5構建德技并修評價體系
采取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需要實現培養大國工匠及工匠精神的職業教學管理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良好人文素質、專業技術能力等,達到德技并修的水準。針對開設的各種校內實訓課程、校外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等活動,都要從德技并修的角度加強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管理創新。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學管理創新中,將德技并修評價看成是重要環節,對育人成效進行全面衡量,以推動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持續創新。實際在育人評價體系創建時,由學校、校企合作單位、行業協會等組織共同選派負責人、行業專家等作為評價主體,從工學結合水平、職業教育情況、技能培訓狀況等多個方面開展評價。同時,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結合評價客觀要求從宏觀和微觀角度進行評價指標篩選,反映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職業學院教學管理工作能否正常發揮教育激勵和引領功能等各種功能,以便將個人發展與學校、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最終實現德技并修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評價機制建立上,專門設立了合作辦公室負責制定考核辦法、合作事宜等,實施統籌管理,保證評價過程透明、公開,能夠使工學結合成效得到全面反映,繼而為教學改革推進提供依據。
3結束語
為落實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應明確人才培養教學管理目標,從校企合作角度建立完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借助平臺加強校企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聯合完成雙師教學團隊和德技并修評價體系構建,從而通過全面創新教學管理工作滿足職業人才培養需求。
參考文獻:
[1]呂景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制度創新永遠在路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24-28.
[2]張明明,邱偉龍,邵清東.“工學結合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67-69.
[3]黃良峰.實現技能與素質的雙線提升——工學結合模式下創新高職教學管理的探索與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6-8.
作者:王海燕 單位:山西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豬肉價格背后經濟學研究
- 下一篇:運輸企業物流供應鏈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