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歷史課堂的應用

時間:2022-02-15 10:02:45

導語: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歷史課堂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歷史課堂的應用

摘要: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實質是教師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歷史內涵,并且利用自己的歷史知識,在教學中聯系生活事例,以更好地教授學生歷史知識和歷史結論。生活化教學將歷史變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讓我們在現實中“看到”了歷史的影子,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會得到顯著提升,歷史素養也由此得到了明顯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圍繞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課堂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教育;歷史學科;生活化;教學思路

因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使得歷史學科只能按照考試大綱對學生進行強化教學,系統地講授被提煉出來的歷史知識和結論,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歷史知識沒有充足的認識。而歷史作為文科的“代表”之一,深入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對其行為思考也有著重要作用。對此,教師要對歷史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研究,為有效教學的實施制定必要的策略,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歷史知識,強化歷史基礎,使之應試能力得以強化訓練的同時,提高文化修養。

1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思路解析

教學內容生活化。大多數歷史老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喜歡直接把概括性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唯有死記硬背。而生活化的的歷史教學理念則要求教師能夠對教學內容作出更好的把握和安排,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更準確。例如,在對某一歷史人物作評價時,教師要能夠列舉幾件該人物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并讓學生以此對人物進行綜合性評價,教師再從中引導、補充和總結,由此深化學生對此歷史人物的印象。教學觀念生活化。之所以生活化教學效果的突出,正因教師改變了以往“滿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于此,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且廣泛的知識,能夠將生硬的歷史事件與鮮活的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對知識有透徹的理解,從而打破以往只會死記硬背的局面。需要注意的是,將學生帶入生活化教學中,不僅是為培養其歷史素養,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并掌握聯系實際,能夠將所學靈活運用到生活之中,從而實現歷史知識的內化。課堂評價生活化。教學評價是對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狀況的小結,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目前,課堂評價多參考學生考試成績,故而無法對學生進行整體認識,也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生活化的教學所提倡的評價體制即是以個性化、多樣化為準則,綜合考量學生平時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及個人創新能力等豐富的評價標準。

2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應用

明確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目標。為防止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脫節,失去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不應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太過深奧、晦澀難懂,要使其明白歷史知識是生活必備的常識,是耳熟能詳的先人故事。對此,即要求教師明確生活化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圍繞三個層次來學習歷史,第一層次即幫助學生將基本的歷史知識牢記于心,掌握歷史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第二層次即指導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會借鑒歷史,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熟練運用歷史知識和理論;第三層次即要教授學生掌握應試技巧,也要促其歷史文化素養得到提高。整合歷史學科生活化教學的內容。由于高中歷史知識內容更為精深,高中學生在上歷史課程時,不僅要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點,還需要拓寬知識面,掌握更多課外的歷史知識。對此,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協同學生一起整合歷史內容,具體為:一是將鄉土資源和教學內容充分結合;筆者認為,鄉土資源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較為輕易接觸到的歷史層面,充分運用鄉土資源能夠有效豐富歷史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鄉土人文的感情。二是將生活中的名勝古跡、環境、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納入教學范圍,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系統的介紹,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歷史古物和文化現象,并將所學歷史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能夠實現從知識到實踐的轉化,提升歷史學科的教化功能。開展實踐活動,促進生活聯系歷史。歷史是與社會密切相關的人文學科,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既要立足課堂,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放眼課外與社會,踐行學以致用原則。為此,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組織學生參加與歷史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與社會活動,在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為此,教師要積極組織和歷史相關的社會活動。例如,在學習古代史期間,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尋訪當地老人,挖掘民間故事和地方歷史沿革;在學習近代中國革命史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觀革命遺跡,感受當年的革命歷程。此外,針對部分歷史情境,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演講或角色扮演,吸引學生更為積極的投入到歷史事件的討論中,在活動中得到對此期間歷史的更多感悟,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

3結語

歷史生活化教學向我們更多地展現出了歷史學科的人文思想與教學效益觀,為提高教學實效性指明了方向。對此,我們要深刻領會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在此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和完善,努力使高中歷史教學趨向更為精彩、鮮活而靈動發展,在教學實效性的提高中促進完善學生的素質教育。

作者:王洪軍 單位:江西省樟樹中學

參考文獻:

[1]樊榴紅.論新課程改革中的高中歷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7).

[2]韓登連.高中歷史新課標下的教學方式創新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12).

[3]侍建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轉變[J].文教資料,2008(31).

[4]趙艷.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園(教育科研),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