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引導式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8-01 10:10:01
導語:汽車引導式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改革也進入了深水區。在高職院校的汽車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從而導致具體的教學進程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行為引導式教學理念所具有的獨特的教學手法,將其與汽車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融合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從而為我國的相關教學進程帶來新的方法。
關鍵詞:汽車教學;教學引導式;運用實踐
1汽車教學現狀
在高職院校所開設的課程內容中,汽車教學專業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教學科目分支內容之一,它所開設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汽車行業的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從而提升其專業素養。但是在現階段的課程開設過程中,對開設的汽車教學課程進行有效探析,可以明顯發現其存在以下的問題,從而阻礙了相關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升,導致其并沒有發揮實際的教學效果:由于相關任課教師并沒有充分的認識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法,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中處于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的地位,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發散性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工作。
2行為引導式教學理念概述
對高職類院校開設的汽車教學課堂進行有效探究,可以明顯發現在具體的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阻礙了相關教學手段的改進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這就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及改進,從而提出以及應用更為有效地教學方法,提升整個汽車專業教學質量[1]。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改革,行為引導式教學理念在汽車教學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較好地迎合了新課程改革下的各項政策以及制度的要求,在保障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提升學生課堂地位的前提下,保障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以及主觀思考性、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3汽車教學中行為引導式教學理念的運用路徑
3.1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改革的目的,這就需要在原有的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工作———即經過改革后的汽車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保障學生對相關知識能夠充分理解、掌握的前提下,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以及能力[2]。與此同時,教師同樣應當重視對學生個人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以“培養出具有高知識儲備、高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性人才。3.2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操作的積極主動性。對于汽車教學這一專業而言,知識的儲備與實踐操作能力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是否能夠根據已有的操作水平找到更為高待遇的工作崗位、能夠更加適應相關的工作崗位。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的重視,相關的演示環節部分,體現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從而實現學生能夠更為有效地了解汽車教學的相關實操內容以及具體嚴謹的操作流程[3]。與此同時,學生在觀看教師演示的過程中,應當能夠及時的抓住重點環節以及細節部分,從而保障在具體的個人操作過程中避免各類失誤問題的出現。3.3強化討論環節。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也是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過程。在這一環節進行之前,學生應當根據教師的演示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工作;在討論的過程中,及時的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點提出,組員之間共同解決,教師應當承擔活動的引導者的身份以及地位,引導學生進行深一層的思考工作,從而總結出相關的理論規律。討論環節的實行可以有效實現學生共同合作、共同進步、努力探究、創新思考的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4]。3.4引導學生對操作流程進行評價。對于高職院校生產實習這一教學過程而言,成績考核環節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以及考核機制。引導式教學理念的使用,可以實現評價模式由傳統的教師評價的模式轉變為學生互相評價的評價模式。學生為了取得較高的成績,會更加注重自己的流程操作的規范性;與此同時參與評價考核的學生為了找出他人的不規范的操作流程,就會更為認真地學習。
4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汽車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施以行為引導式教學理念,可以有效地彌補汽車教學現有的教學過程中的各項不足,從教師的教學設計內容出發,提升課堂內容的多樣性以及豐富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整個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崢杰.淺談行為引導式教學法在汽車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4(10):426.
[2]李水泉.“行為引導式”教學法及其在“模塊”教學中的應用[J].黃山學院學報,2017(9):111-112.
[3]葉艾仲.行為引導式教學法在職業指導課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5):42.
[4]王偉.行為引導式教學法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職成教版),2011(3):36.
作者:陽光華 陳賢嫻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工程學院
- 上一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解析
- 下一篇:公共管理課程案例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