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5-18 03:16:25
導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全國推行“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育人轉型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每個學科應該思考和探討的一項重要內容。高職院校英語課程作為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門公共基礎類課程加入“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也勢在必行。本文就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所講授的《大學專科英語》課程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了“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以及推行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如何推行。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
1“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入“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勢在必行。
2“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在高職英語教學推行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2.1大部門英語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不足。在傳統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基本聚焦在如何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聽、說、讀、寫、譯基本語言技能上,過多重視語言技能培養的同時,往往會忽視在英語課堂上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思想。而且,多年來大多數英語教師都認為思政課與英語課之間不存在什么聯系,學生思想教育應該由專業的思政教師來承擔,與自己無關。因此,導致傳統高職英語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淡薄。2.2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中的西方文化元素過多。調查發現,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多數高職英語教材的閱讀材料都以西方文化知識為背景,而含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較少。另外,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大多數教師會將西方國家文化、習俗、人文知識以及節日加入到教學過程中,以通過引起學生對西方國家的興趣從而帶動學習英語的目的。
3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
3.1案例介紹。《大學專科英語》課程為我校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大一學生的一門公共限選課。本文以教材《21世紀實用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三單元“ExpressingPersonalInterests”章節為例,分析在課程設計、課程內容環節,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如何注重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人文精神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根據課程要求,本章節要實現三個教學目標。內容如下:知識目標:理解和使用“表達個人興趣愛好”的英語表達形式;能力目標:學會在表達個人愛好時使用不同形式的英語表達方式;素質目標:學習本單元后,學生樹立正確的興趣愛好,同時還了解興趣愛好在人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3.2實施方案。在整個單元實施過程中分四個環節進行。3.2.1看前準備。在邊看邊說和邊想邊說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視頻錄像照片或相關主題,預測該片段將會發生什么事,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出學生在表達興趣愛好時所需要的生詞和詞組以及視頻內容中的有用詞匯和習慣表達。3.2.2邊看邊練。在看與觀察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在觀賞錄像片段時注意劇情的變化以及人物的行為舉止從而捕捉視聽信息。這部分設計了相應的練習以檢測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觀看視頻后進行學生對話練習,此部分的口語練習要求學生看視頻并給人物配音。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3.2.3看后操練。設計情景對話、規定對話場景,讓學熟悉并使用本單元的表達方式,并進行角色扮演等口語活動。鍛煉學生口語能力。3.2.4口頭討論。以小組活動形式進行與主題有關的話題討論交流。在此活動中,教師展示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興趣愛好活動和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網絡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從成年人過來人的角色跟同學分享個人興趣愛好對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性的故事,用思政課的語言和邏輯力量,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人文素養。3.3課程思政效果評價。課堂前期準備階段,通過微信群與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與應用,架起了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雙向溝通橋梁。教師運用網絡載體,將材料大量上傳,供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提前消化或課后鞏固,真正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覺調控能力。課堂呈現過程中,小組展示時,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大膽用英語秀出自己。此外,課堂組織也井然有序。此嘗試充分凸顯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評價激勵機制的使用,也更好地發揮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課堂教學,實現了英語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的統一。尤其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以便更好地適應將來社會發展需要。
4結語
公共基礎課程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起到了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視。授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調整,從而完成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道路上形成“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在英語課堂中實現高校課程的育人功能和教師的育人職責。作者簡介:張靜波,女,1983年生,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參考文獻
[1]牛曉偉.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建設實施途徑研究——以高職《護理英語》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8):52-53.
[2]張文鈺.“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4):66-67.
作者:張靜波 單位: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微課在醫學細胞生物學的運用
- 下一篇:初中數學生本理念實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