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旅游管理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7-17 03:37:01

導語:高職旅游管理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旅游管理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相較過去也有很大的提高。經濟的騰飛促使了旅游業的繁榮,因此對旅游行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加大。在我國高職院校中,很多都已經開設了旅游管理相關專業,從課程性質上來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目前的高職院校中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正在不斷完善,如何加大課程的實踐性質是教學改革中尤其重要的問題。只有增強實踐,才能真正培養一批批高素質的旅游行業人才。

關鍵詞:經濟;旅游管理;教學實踐;改革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于旅游的熱情也不斷加大。近年來我國旅游行業火爆,因此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大。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仍舊是比較熱門的學習專業,由于課程專業的實踐性特征,因此實踐教學一體化在日常教學模式的構建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雖然相較過去我們的課程改革在不斷進行著,但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脫節等,這對于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來說是急需解決的。

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一)辦學現狀

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近年來旅游業雖然非常火爆,但我國旅游業起步時間卻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起步時間較晚。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而由旅游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為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促進所用。從行業性質上來看,旅游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由旅游業開發而創造的直接、間接就業機會有很多。然而,根據近幾年的數據,我國旅游產業每年幾乎按照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增加,但每年旅游業專業人才卻是比較匱乏的,尤其是專業性較強的人才幾乎每年至少缺少兩百萬左右,并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增加,長此以往對于我國旅游業的開展會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開展的重視,除了一般的本科院校外,大量的高職院校也不斷設立旅游管理專業。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更加具有針對性與專業性。專業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目前我國大約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高職院校開始了旅游管理專業,每年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但即使這樣,面對蓬勃發展的旅游行業,人才的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在旅游管理專業中,實踐性是其最大的特征,也是高職院校如何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點所在。因此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設立了專門的課外實踐基地或是實習場所,校外實訓課程的設置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存在問題

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雖然我國高職院校中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改革創新,但從目前教學狀況來說,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理論與實踐脫節。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在于專業的實踐性,雖然目前大部分學校已經意識到實踐在教學環節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也建立或設置了一系列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等。但在實際的課程設置中,往往是先進行一段時間的理論教學,然后再開始進行實踐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并且在一部分學校中,教授理論的教師與日后在實訓課程中的老師分別由不同的教師擔任。這種教師的設置方法看似沒什么問題,但在實際中往往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干擾。例如有些學生反映,理論課程的教師和實踐課程教師講述的一些內容不一樣或是沖突。在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論聯系實際,不能將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活動很好地聯系起來。并且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學生也不一定能想到與理論結合。這樣就極大地削弱了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銜接。違背職業規律。在目前高職院校的實踐課程設置中,不少學校將實踐課程直接設置為安排學生在一年級時去酒店、旅行社等參觀,等到大三時再統一安排實習活動。但從職業養成規律來看,應當先是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再對實際的工作單位如酒店、旅行社等的認知。因此很多學校的實踐模式并不能符合學生的知識認知發展規律,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專業素養的培養。不重視理論課程。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應用型專業,因此不少學校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技能訓練為主,忽視了理論課程的教學。因此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不能很好地搭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對理論課程知識簡單的論述,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的核心。長此以往,會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產生限制。實習不到位。實習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經的學習階段,但是由于很多旅行社、酒店堅持利益為上,當學生前來實習時,學生只是重復機械的勞動,成為廉價勞動力,并不能從實習過程中學習到應有的技能與知識。這種實習模式甚至會促使一些學生在實習時中途終止實習或是更換實習單位,導致專業對口率下降,不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特點分析

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固然就是實踐,這與旅游管理專業自身的專業性特征也是相符合的,需要將知識、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培養進行一體化訓練,將各個環節聯系起來,而不是孤立的分散學習。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中,需要以旅游產業的發展為導向,以旅游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的就業為直接導向,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貫穿到理論、實踐的教學之中。在核心的實踐教學中,需要堅持以社會服務為基礎,開展各種與實踐相關的比賽活動,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模式中,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要素。以就業為導向。就業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教學模式構建中應當以就業為導向。旅游管理專業的自身應用性極強,其主要目的是為旅游景區、旅行社以及與旅游相關的企業、行政單位等培養專業人才,除了需要過硬的理論知識儲備外,對于人才的職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要求較高。實用性與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就業是高職院校培養旅游專業人才的最直接導向,這也就要求了學校在培養學生時需要注重課程設置的實用性與針對性。在實踐教學模式中,學校所教授的知識應當與學生日后的工作直接聯系起來,而不是單一的紙上談兵,光說理論不實踐。要有很強的實用性與針對性,讓學生可以迅速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在這一模式主導下,實踐教學的內容與理論教學的內容應當是同等重要的,甚至實踐應當超過理論知識在教學內容中所占比例。教學方式靈活,重視參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為教師講述,學生聽講。在一定時期內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尤其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其具有實踐性強的特征。因此在構建以實踐為中心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與學習之中,構建情境化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以職業技能考評為中心。高職院校中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活動以實踐和能力培養為中心,因此在學習評價與考核中,如果采取傳統的考試模式就不能很好地找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中,應當轉變傳統的考核模式,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相關的職業考評證書為主來對學生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價。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一)構建核心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中都已經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但是由于我國近年來旅游行業蓬勃發展,相較過去來說旅游環境已經有了較大改變。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已經不滿足于國內旅游,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出國門,領略不同國家的自然風光。在這種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就必須對原有的旅游管理專業進行改革創新。構建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是必然的趨勢,高職院校首先可以組織專家召開相關的旅游研討會,或者對近期關于旅游行業的分析報告進行深入研究,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研究旅游行業崗位的缺失問題,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課程,而不是盲目地上課、培訓。在核心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除了基本的旅游行業基礎知識教學外,學生更需要掌握旅游服務的工作技能。并且針對新興旅游行業中的內容也應當有所了解,學校的最終培養目的是具備綜合素養的旅游行業人才。

(二)強化實踐技能訓練

實踐課程在旅游管理專業中一直是教學的重心所在,但在傳統的課程模式之下,很多實踐課程或實習內容只是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并沒有讓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到應有的技能。因此在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學校可以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學模式,采用工學交替的模式。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等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當地旅行社、酒店等舉行的活動。在正式的課程實習中,學院統一安排學生到不同的企業進行實習。學校密切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反映,教師及時與實習單位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以真正學習到工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最后的成績考評中,實踐學習內容應當作為重點考評對象,實習企業對于學生的評價應當作為重要參考意見。

(三)建立實訓系統

實訓基地是構建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載體,在建設實訓基地時,應當加大校內外實訓課程的整合程度,將實訓變換為企業經營的模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也可以為學校創造收益,將實訓教學與對外開放有效結合起來。對于不少高職院校來說,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都處于較為落后的局面,一些院校甚至沒有實訓基地,學生的實踐場所就是大三的實習。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建立完善符合職業發展要求的基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準備。教師在實訓基地教學中不僅僅傳授實踐技能,最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將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作聯系起來。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當學生出現工作困難時給予幫助。

(四)明確就業導向

我國旅游業蓬勃發展,但專業人才卻比較匱乏。雖然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部分都已經設置相關專業,但不少學生畢業后并沒有專業對口,而是從事別的工作。因此在學校的課程培養中,在大一時就應當加強課程認知學習,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基本特征和特性,幫助學生明確職業定位,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工作。到大二大三后,逐步加大實訓、實習課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工作的過程,提前適應從“學生時代”到“工作時代”的轉變。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相關證書的考試,或是參加地方乃至全國舉辦的旅游專業競賽,強化職業素養。

四、結語

新世紀以來,為了適應不同時期的社會需求,教育部進行了數次課程改革。在課改的大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與社會變化息息相關的專業也在不斷改革創新。旅游管理專業從自身專業性質來說實踐性非常強,雖然每年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有很多,但最終真正走向旅游行業的學生相對于總數來說卻減少了很多。而我國目前旅游行業的人才緊缺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構建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幫助他們明確就業導向,最終滿足我國旅游業的人才需求。

作者:胡順利 單位: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趙華.淺談新課改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4,(S4).

[2]宗曉慧.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14,(9).

[3]張靜.旅游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優化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6,(3).

[4]王春麗.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中微課教學優化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