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探析
時間:2022-05-09 05:27:02
導語:民辦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探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認識程度不夠,師資力量薄弱。現(xiàn)在很多民辦高校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認識性都不夠,認為其是可有可無的課程,每一個部門之間也沒有通力協(xié)作,共同做好教學工作,導致《形勢與政策》的課程教學被大大地忽略了。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沒有一個核心部門抓課程管理,導致多個部門一起管理,經(jīng)常出現(xiàn)表面是都在管,但是實際上沒有人或部門在管的現(xiàn)象,教學模式和課程安排都很隨意,沒有教學方案和教研活動。第二,師資力量薄弱。沒有一個專門的師資來源通道,很多《形勢與政策》的老師都不是專業(yè)出身,大多是輔導員或者負責黨政工作的干部,對于這些人來說,缺乏工作經(jīng)驗和教學熱情,很難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從高校方面看,對于師資的應聘投入不夠,導致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yè)性大為缺失。還有就是在師資的投入上不夠重視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導致于專職思政教師人員不夠,依托外聘教師,增加了管理難度,無法保證教學質(zhì)量,這是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的通病。
2.教學時間難以保障。當下民辦高校中普遍開展學分制教學,導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分都被剝奪了,而《形勢與政策》便是首當其沖的對象。在教學中,教學課時不僅隨時有可能被擠壓,在教學安排上也是安排學生聽課效果最差的時間,或者干脆被一些思想教育講座代替。歸根結底還是認識性不夠,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將一些本來毫不相干的活動作為課程安排上報,這嚴重影響了《形勢與政策》課程體系的完整和規(guī)范,邊緣化了其主導性和合理性。
3.缺少科學合理的教材。專業(yè)教材是安排教學活動的關鍵,但是因為《形勢與政策》的特殊性,常常需要聯(lián)系實際,并且結合其他學科門類的知識,這就使得該課程沒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教材,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要時常聯(lián)系當下社會熱點問題來制定教材,具有極高的零散性,教學難度較大。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缺乏使得《形勢與政策》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很多教師都是隨手拿熱點問題出來討論,沒有制成一個合理的教材,或者干脆拿一份過去的教材,不能與時俱進地更新教材,很明顯會影響教學效果。
4.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夠。《形勢與政策》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課程,對于學生良好精神思維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的意義。很多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也希望接受一些時事的教育,對于《形勢與政策》課程具有較高的期待,但是因為學校教學體系以及教師水平的問題,較為單一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條件等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長此以往的話,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難調(diào)動了,導致了《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學生參與程度不高。
5.側(cè)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形勢與政策》課程是一門隨著社會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模式都應該緊跟時代,目前民辦高校中該課程的教學模式主要有課程講授、專題講座等,而缺乏了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
6.大班教學模式,效果難以保證。民辦高校通常采用形勢與政策課的大班教學模式,一般為200人左右集中授課,課堂教學無法靈活創(chuàng)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而且也不利于課堂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民辦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策略
1.提高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認識程度。真正認識到《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通過適當?shù)男麄魇沟脤W校高層充分關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狀況,強化課程在教師和學生心目中的重視程度。讓民辦高校管理層認識到《形勢與政策》是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思想的重要課程,是傳達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靠近黨組織、培養(yǎng)正確國際觀的保證。通過建立思想共識,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2.健全管理機制。保證有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來管理《形勢與政策》的課程教學活動,主要為領導小組和教學管理部門。領導小組應該由學校領導直接擔任,最好是黨委書記領導各部門的負責人共同監(jiān)督,而教學管理部門主要為一些管理機構和教研組織,兩者共同努力,分清責任和權利,各司其職,共同做好教學改革。形勢與政策課程以往都是多頭管理,有些學校是黨委管;有些學校是黨委宣傳部管;有些學校是學生處管;有些學校是思政教學部門管理。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管理應該向課程化管理模式靠攏,由黨委領導,并且由思政教學部門統(tǒng)一管理課程教學。
3.強化師資力量。《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師資主要包括: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專家。應該堅持三種師資多樣化組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應聘和考核都要嚴格進行,保證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專家?guī)熧Y隊伍,是《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中需要多加運用的教學模式,在發(fā)生了重要的熱點時事之后,可以組織專家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認識。
4.完善教材和教學體系。首先,對于教材的制定,要根據(jù)實事和黨的方針政策來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材制定,力求“穩(wěn)、精、新”,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其次,設置經(jīng)典并結合實際的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相對固定的經(jīng)典內(nèi)容,以及針對突發(fā)事件的適時性內(nèi)容,還要提供多種課程安排給學生選擇,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啟發(fā)性。最后要改善教學模式,多提倡開放式和互動式的教學。
綜上所述,《形勢與政策》課程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良好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民辦高校應該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從領導班子到教學模式都要創(chuàng)新管理,提高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認識程度,做好管理工作,用優(yōu)良的師資來合理安排教學,做好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工作,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體系真正實現(xiàn)學生思想的極大飛躍。
作者:王一青工作單位: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 上一篇:普高數(shù)學課程教學質(zhì)量研究
- 下一篇:電力電子技術教學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