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探索

時間:2022-09-04 09:51:12

導語: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探索

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中等職業人才的教育任務,隨著時展,職業教育模式不斷優化升級,教學觀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但是從當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缺陷,這是影響中職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管理學課程教學也是如此。《管理學》是一門方法論的科學,管理學知識對中職學生而言,抽象而復雜,它是以人為本,激發潛能,認識管理的科學性和規律性,達到管理最優效果的一門科學;大數據技術是一種基于現代科學發展的技術形式,它是以數據為本質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術,在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和應用過程中,不斷挖掘教學潛能,帶動理念、模式、技術及應用實踐的創新,如果能將其應用到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這對教學質量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1大數據環境下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對于大數據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學教學中,老師對于教學質量起著關鍵作用,可以說老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和掌握程度的高低。在大數據環境下,教育教學觀念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全新的管理學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到中職教育教學實踐中,這對于改變傳統教育形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學整體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從當前的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來看,仍有部分教師存在教育素質差的問題,一些學校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對于師資力量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教師的水平不足,實踐能力不強,老師在接受、理解及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這些教師未能真正理解掌握大數據技術與管理學教學改革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大數據運用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較多問題,不能將其落到實處,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進,將會對學生學習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影響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的開展,制約學生綜合素質提升。1.2大數據技術利用程度較低,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貫穿于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影響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灌輸式教育由來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教育理念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是考試成績,而社會在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過程中也偏重考試成績,忽視應用能力,學校教學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老師不得不將教學的重點都集中在理論知識的灌輸上,對于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方面則一直忽視。因此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主體,課堂的教學節奏完全由老師進行控制,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另外,由于中職管理學課程壓力較大,內容多而雜,理論性強;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往往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對中職管理學教學來說,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教學形式單一,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形式。1.3沒有充分挖掘大數據技術優勢,教學缺乏針對性。在當前的中職管理學課程教育實踐中,“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育全過程,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知識是非常不利的。具體來說,每個學生的素質、家庭及成長環境不同,都會導致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這是當前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在管理學教學中,老師沒有充分挖掘大數據技術優勢,在相同的學習環境下,可能有些學生早已經學會和理解了相應的知識,這些學生就會覺得老師的講解過于簡單,無法滿足自己的學習要求,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由于理解接收的過程相對較慢,所以這部分學生可能還沒有理解老師剛講解的知識,又開始了新知識的學習,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就會越拉越遠,出現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這對學生學習的信心造成極大傷害,逐漸產生對于學習的恐懼心理,影響以后的學習和發展。1.4大數據應用流于表面形式,并未起到實質性作用。隨著管理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全新的教學形式也在不斷涌現,這些教學形式如果能夠得到較好的應用,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而且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老師為了緊跟形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也將這些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了教學過程中,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來說,由于部分教師對于大數據的理解、應用程度不夠,沒有領會其實質,只是簡單形式的應用,從而導致大數據應用流于表面,并未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任何作用,有時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成本,降低課堂教學質量。

2大數據環境下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對策

2.1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管理學課程教學計劃。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計劃都是由老師獨立設計完成的,僅從老師的角度,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計劃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之下,為了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可用大數據技術對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制定一個相對明確的指導方向,老師可以對教學計劃進行共研、共制、共享,隨時對教學計劃進行有效調整。具體來說,老師應該在平時的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綜合評估,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利用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技術對之前的教學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優化中職管理學教學內容,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情況下,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把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能力貫穿到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全過程中。除此之外,對于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老師應該對教學計劃進行動態調整,不斷優化改進中職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2.2通過數據分析和應用技術強化管理學教學的針對性。一直以來,在中職管理學教學實踐中,一刀切的統一教學模式貫穿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在大數據環境下,這種落后的教學形式已經無法適應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更加個性化的教育模式才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因此,在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老師應該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利用數據分析和應用技術給中職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不斷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對學生來說,由于個體素質不盡相同,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在統一的教學形式之下,有些學生可能早已經理解了所學知識,而另外一些學生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沒有解決,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不利于后續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老師應該在管理學的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教學。對基礎好,接受知識較快的學生,利用大數據技術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并且適當對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對于基礎差,接受新知識較慢的學生,老師就應該適當降低課程難度,多給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打牢專業基礎。這樣,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真正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2.3利用大數據技術,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管理學知識與科學知識最大區別就是它的不確定性和變化性。管理的藝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用于實踐,它才有生命力。根據管理學課程的學科特點,其中絕大部分知識都與實際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管理學知識的這一特點,利用大數據技術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解決學生理論知識與工作生活實際相互脫節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改革的整體質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一直都只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對知識的實際應用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在大數據環境下,倡導素質教育,努力提高中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會成為只注重掌握理論知識,不懂實際應用的書呆子,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中職管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改進教學模式,對教學計劃和內容隨時進行有效調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有的放矢,深入挖掘管理學理論與生活、工作的聯系及應用,并盡量運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常識來引出新知識,這樣才能消除學生對于新知識學習的恐懼,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管理學知識,從而達到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內容,提升中職管理學教學質量之目的,使學生能夠學有所成,學能致用,立足社會。

參考文獻:

[1]曾建中.管理學在中職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17):126-127.

[2]孫志安.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藥事管理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藥事,2014(2):205-208.

[3]邵迎春.如何在中職《管理學》教學中講故事[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7(12):109,115.

[4]劉凌.職業學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J].科學與財富,2015(1):53-54.

作者:曾建中 單位:梅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