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薪酬管理課程探析
時間:2022-08-23 03:27:35
導語:應用型本科薪酬管理課程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有效達成應用型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應構建理論學習、操作訓練和實踐體驗“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綜合運用傳統的和現代的教學方法,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開展模塊化教學,同時改革課程考核辦法,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薪酬管理;教學;創新
薪酬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薪酬管理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應用型本科而言,薪酬管理課程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此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系統掌握薪酬管理的相關概念、理論、方法和技術,初步形成從事薪酬管理工作所需的薪酬體系的設計能力、薪酬水平的決策能力、薪酬結構的構建能力、員工福利的設計能力和薪酬日常管理工作(預算、控制和溝通)能力等專業技能。為達成課程的教學目的,應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兼顧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講好理論知識,訓練專業能力。筆者常年在地方二本院校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對薪酬管理認識不清、興趣不濃、理論不熟、能力缺乏的問題。為改變這種狀況,筆者結合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從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對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薪酬管理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
搭建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是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對于薪酬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也是如此。但在過去的薪酬管理課程教學中,往往只有理論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缺乏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實際管理工作的體驗,不能很好地達成課程所要求的系統掌握理論、培養學生技能的教學目標。為此,我們對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了新的構建,依據應用型本科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從理論學習、操作訓練和實踐體驗三個方面搭建了薪酬管理課程的知識體系,每一部分設置相應的教學模塊,形成統分結合、相互聯系的知識系統。(一)薪酬管理理論部分。此部分是本課程的基礎部分,由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組成,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系統掌握薪酬管理的基礎知識,為操作訓練和實踐體驗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部分由以下內容模塊構成:(1)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薪酬、薪酬管理、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薪酬水平、薪酬政策等。(2)基礎理論。主要有:薪酬的構成理論、薪酬管理的公平理論、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理論、薪酬管理的合法性理論以及薪酬管理原則和戰略性薪酬管理理論等。(3)基本方法。包括:薪酬結構的構建方法、薪酬體系的設計方法、薪酬水平的決策方法、員工福利的設計方法和薪酬日常管理方法等。(二)薪酬管理操作技能部分。此部分是薪酬管理理論的具體應用,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掌握薪酬管理的常用技術和方法。我們主要采用在線實驗課的方式,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薪酬管理技能的教學:(1)職位評價方法訓練。主要包括排序法、歸類法和要素記點法。(2)薪酬調查訓練。要求學生運用薪酬調查的原理和方法,對給定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完成調查報告。(3)基本薪酬管理訓練。主要是基本薪酬的確定和調整方法和技術,要求學生運用薪酬體系相關理論,對某虛擬企業的薪酬體系進行實證分析,給出自己的評價和改進意見,提交實訓報告。(4)可變薪酬管理訓練。主要是讓學生應用薪酬管理的相關理論,對虛擬企業包括個人獎勵、團隊獎勵和組織獎勵等各類薪酬獎勵措施進行解讀和診斷,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作出自己的評價,提出改進措施。(5)員工福利管理訓練。由學生對給定的某企業的法定福利和企業福利計劃進行診斷分析,發現其中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三)薪酬管理實踐部分。此部分的教學主要目的是通過觀察、了解現實中各類組織薪酬管理工作的實際狀況,使學生獲得對薪酬管理工作的感性認識,并學會運用專業知識,對現實中的薪酬管理問題作出初步的分析。以上理論學習、操作訓練和實踐體驗“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學習的內容從理論到實踐逐層遞進,能引領學生對薪酬管理的認識從感性上升為理性,并在專業實踐中鍛煉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
在過去的薪酬管理課程教學中,大多采用單一課堂教學方式而缺少與教學內容配套的課外教學模式。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的目標,在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方式上,我們依據各模塊教學內容的特征和要求,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教學。我們在理論教學和操作訓練的各知識模塊的教學中,主要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為課堂教學具有教學效率高、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完整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優點。而薪酬管理理論是對薪酬管理實踐活動的概括、總結和升華,集中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薪酬管理的概念、目的、原理和方法,系統掌握薪酬管理的理論體系,從而樹立薪酬管理的正確理念,為獲取專業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為今后開展薪酬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在操作技能教學中,我們在理論課堂之外,另設實訓實驗課程。為了方便指導,薪酬管理操作技能實訓課我們也采用課堂集中教學的模式,在充分復習相關理論知識要點的基礎上,采用實訓軟件通過教師集中指導,學生分散練習的形式開展教學,做到統分結合,提高實操課程的教學效果。對于薪酬管理實踐部分的教學,則采用課外教學的模式,主要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專業見習、到現實的企業走訪觀摩、到當地社保局調研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人力資源管理競賽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做好學生調研的指導、審核工作,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生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并對學生提交的調研報告作出評價,對整個實踐教學活動進行總結,以保證課外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的運用
適宜的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習效果、達成教學目的的橋梁。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強調各類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新型教學方法其實各有長短,重要的是依據教學的內容和目的選擇適合的方法,做到揚長避短。在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薪酬管理理論部分的教學,我們主張傳統講授法與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新型教學方法相結合,做到取長補短。既發揮講授法在傳授知識中信息量大、邏輯性強、學習效率高、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優點,又通過新型教學法實現教學互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克服講授法中的單向知識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弊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薪酬管理操作技能的教學,我們采用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先由教師簡述知識原理,演示操作過程,然后將時間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完成操作,教師則在課堂上巡回指導。薪酬管理實踐教學則主要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通過體驗和初步參與薪酬管理的實際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檢驗所學習的專業技能,了解薪酬管理工作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發現自身知識、技能上的短板,更加明確學習的目標和要求。
四、薪酬管理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為了配合薪酬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的變化,我們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了創新。我們將薪酬管理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訓課兩種類型分別進行考核。對理論課采取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平時成績由學生的到課率、課堂表現和日常作業三部分構成,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實訓課由操作實訓和課外實踐構成,實操成績占70%,課外實踐成績占30%。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變了學生“錄音機”式的學習方式和“搬書式”考試方式,對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和運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及改變課程考核方式,我校薪酬管理課程教學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一是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了優化,既系統學習了薪酬管理的理論知識,又得到了薪酬管理技能的訓練,還了解了相關工作的實際狀況。二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化,對薪酬管理知識的邏輯條理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對相關管理技術和方法有了切實的體會,體現了“知行合一”的要求,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三是提高了學生對薪酬管理課程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更輕松活躍。四是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深了對薪酬管理工作的認識,為今后從事企業薪酬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孔棟.薪酬管理課程教學研究[J].理論觀察,2010(3):111-112.
[2]劉昕.薪酬管理(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3]包瓊雪.多媒體環境下薪酬管理課程教改與實踐研究[J].中國報業,2018(3):77-78.
作者:潘俊 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 上一篇:鐵路非運輸企業合同管理探索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人才培養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