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課堂教學路徑研究

時間:2022-12-25 10:50:20

導語:中職會計課堂教學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會計課堂教學路徑研究

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會計教學效率

傳統會計教育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注人式”、“滿堂灌”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式的知識吸收。針對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要將教學方法由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以傳授知識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重心。

一是運用討論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是通過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后發表自己的看法,使每個學生都在發表見解中得到鍛煉。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討論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在實際操作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討論主題,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向學生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并展開討論。如在講“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賬戶時,問各賬戶都是核算什么內容,請同學舉例說明,由此而區分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以及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價值的損耗等相關會計核算。為了反映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攤銷還應設置“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賬戶。在這樣一個輕松交流的氣氛中,學生都能主動地、踴躍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效果。

二是運用啟發式學法。啟發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所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就此對教師在講授的過程提出了要求,要求針對講述的內容及學生學過的內容,進行設問式的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對學生設置疑難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及興趣,從而激發了探索新知識的好奇心,打破了以往平鋪直敘的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教學,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很好的體現。

三是運用案例教學法。將復雜枯燥的理論知識穿插在典型的案例當中,使其通俗易懂。通過案例,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著手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對客觀事物分析和認知的能力,這就是案例教學的目的。如講《財務會計》課中的往來款項和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都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方式進行教學。案例教學的實質是讓學生進入案例事件中,并對案例中每一項經濟業務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分析問題和解決業務的方法和規律。

四運用實驗教學法。在實踐性教學中實驗室教學是其中非常好的一種方式。實驗室教學和理論教學不同,在模擬實驗室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輔助講解。在實驗室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照工作要求在真實的會計用具上進行相關的操作。使會計工作真實的完整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會計知識更加的具體化,直觀化。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讓學生真正掌握會計這門學科的理論價值與實際應用性,讓學生對會計這一領域有更深一層的理解,進而享受會計這一職業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和綜合運用能力。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的創新性;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激發學生將來從事工作的熱情。

二、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會計教學質量

在知識高速更新的背景下,社會需要具備職業判斷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只有行之有效的實訓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實用型人才。一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會計是企業非常強的實用科目,因為學生都面臨著一個特定的會計職業,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但也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第二,重點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換代比較快,往往學生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畢業后理論知識在社會運用中便會產生不能密切銜接的后果。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社會發展不斷的補充新的知識。同時,老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與習慣教會學會閱讀會計的法律法規,培養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廖春玲單位:惠州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