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原理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01 10:16:14
導語:自動控制原理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特點,一般意義上的Sem-inar教學并不適用。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穿插Seminar教學模式,一個學期內進行2~3次即可。歸結起來,這種Seminar教學模式可分三部分:任務布置,課堂交流,成績評定。
1.任務布置。在課程進行到某一階段,將任務分配給學生。任課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份詳細的Seminar課程計劃,內容包括Seminar教學目標、Seminar選題范圍、成績考評標準以及關于各個選題的相關參考。根據班級人數具體情況和選題范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此環節教師要干預,保證每個小組既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既避免了小組間的優劣懸殊,又可以達到好學生帶動差學生的目的。然后學生自由選題,每個小組領到一個題目,經過1~2周的課下準備,進行具體的課堂交流。
2.課堂交流。不同于一般的Seminar教學,每次只進行一個主題。在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Seminar中,要進行多個題目的討論,每個題目為時20~30分鐘,共計100分鐘。首先每個小組選擇代表宣講或演示所選題目的分析研究結果,然后其他組員給予補充,時間約為8~10分鐘。其后,教師和學生們在此基礎上展開積極提問和熱烈討論,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時間約為10~15分鐘。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新的問題和觀點會不斷涌現,教師在Seminar上除了傾聽、參與和評價學生們的討論之外,還要注意控制討論節奏,引導學生發言,保證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觀點。最后,再由教師對整堂課的內容做出簡明的梳理、總結、擴展和引申,時間約為3~5分鐘。Seminar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處于一個相對輕松、平等的環境,對課堂上學習過的一些知識,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觀點交流、碰撞、融合和分享,使存在于學生內心深處的問題浮出表面。
3.成績評定。教師對學生在Seminar的成績評定,將作為期末成績的組成部分。學生Seminar成績的評定由課堂宣講、個人發言對集體討論的貢獻情況、書面報告、出勤率四部分組成。課堂宣講以小組為單位,或以多媒體輔助進行,它是學生口頭展示分析結果,引發Seminar討論的基礎,教師根據學生準備情況評分,口頭表達的學生代表酌情加分。Seminar上的集體討論有助于學生在現有的分析總結基礎上深化對于自己題目的認識,開展進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以形成完整的書面報告。書面報告所涉及分值將占Seminar成績評定的較大分值,教師對書面報告要嚴格把關,同一小組的學生的書面報告不能雷同,應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去完成。個人發言和出勤率,是用于衡量學生在參與Seminar討論時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個人發言和參與討論情況所占分值比例較出勤率要高,因為討論部分是Seminar最核心內容,是用于激勵學生不再僅僅滿足于“身在課堂上”,從而脫離他人討論時的“旁觀者”的身份,改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發言。教師根據發言情況和發言的質量評定成績。
二、實施Seminar教學的關鍵問題
1.構建具有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特色的Seminar模式。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是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內容繁多,理論性和基礎性較強,課程的特點并不適合一般意義上的Seminar教學模式。需根據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實際情況構建適合它的Seminar模式。不適合整個學期采用Seminar教學,最好在學期中,課程進行到某一階段,適當地組織Seminar教學。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選題范圍,并給出成績評定,作為學期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教師應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和Seminar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活動。Seminar的引入,不是原有的課堂教學的對立或重復,而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有益補充、深化和應用。在這期間,采用一種任務驅動模式,引導學生探索主動學習。因此,適時引入Seminar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不失為自動控制原理教學過程的一種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2.制定合適的選題范圍。Seminar的主題內容要兼顧課程的整體性、層次性,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可討論性和拓展性。任課教師需擬定詳細的、條理清晰的整體籌劃綱要,形成一以貫之的學術脈絡,并將課程內容分割形成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相關主題,能夠使討論有序進行。
3.設立嚴格規范的課堂交流制度。Seminar教學活動不能簡單化地等同一般的課堂討論,否則將失去Seminar教學的意義,因此必須制定嚴格規范的交流制度。在制度的運作上,必須嚴格、公正、一視同仁,獎懲分明,評分嚴格。若有的同學出現抄襲報告的情況,雷同報告一起作廢。表現優秀的同學要適當加分。交流過程中,及時控制討論節奏,避免使活動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談,甚至出現游離于主題之外的閑聊和不負責任的空發議論,從而走向歧途。
4.任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素養和較強的控場能力。Seminar教學模式對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課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奉獻精神。能夠即時把握學科發展動向,收集相關素材,提煉升華課程內容,以戰略性的眼光制定選題范圍,既能適合目前學生特點,又能體現專業課程內容的特點。Seminar教學模式的引入,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備課難度增大,課外指導學生的時間增加,批閱書面報告的時間和精力增加。這都要求教師具有敬業奉獻精神,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在學生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及時地捕捉有價值的信息,例如新觀點、建議和學生的困惑,以便有效進行下一步的教學。
三、Seminar教學模式在本科生培養中的積極意義
1.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Semi-nar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改變傳統的學生只聽不講這一垂直的單向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根據指定任務主動去探索,尋找答案,然后在相對開放的平等空間里,亮出自己的答案,也亮出自己。這種模式也為參與者提供了相互激勵的空間背景。
2.培養學生的查閱資料能力、表達能力。Seminar教學模式的引入,要求學生課前準備階段必須廣泛查閱資料,自主分析總結,這樣他們將提前接觸各類數據庫的文獻檢索,并熟練操作技能。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Seminar的討論需要學生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重點明確地回答疑問,有理有據地進行辯論,積極理性地說服他人;在書面寫作能力方面,學生對于選題的最終研究成果都要以報告的形式出現。
3.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自動控制原理是專業基礎課,面向學生90人左右,必須分成若干小組進行Seminar教學,設一組長負責聯絡本組同學,同一小組的同學面向同一任務,這時候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共同查閱資料,分析整理研究,課堂交流進程中,作為一個團體,回答其他小組的發問質疑,并提出問題。在整個準備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激勵,增進同學之間的學習情誼和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4.平等互動的獨特模式,達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目的。Seminar教學模式的獨特性體現在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大家可以任意提出問題,發出質疑,雙方平等互動。這個平等、公正、親和的結構空間,“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教學相長”的現實化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教師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提問、回答,不斷地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處理問題的經驗。教與學有機地、動態地融合在一起。
四、結論
Seminar教學模式的引入是對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有益補充。它打破了傳統的學生機械接受信息的模式,將學生的內在認識結構充分激活、展現,從而能真正激勵學生進行知識的主動探索。這種教學模式的引入一方面使控制原理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使本科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
作者:田晴孫潔張茁單位:河北聯合大學
- 上一篇:音樂訓練課堂教學論文
- 下一篇:發改局整改落實回頭看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