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2 03:15:03
導語:工商管理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性教學及其理論基礎
(一)研究性教學。研究性教學、研究性學習活動之間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研究性教學是需要課程老師引導、輔助、激發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并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就研究性教學具體來說,其是基于問題為起點,設計切近真實生活的課堂教學情境,有效地融入科學研究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剖析和掌握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規律進而能夠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老師利用研究性教學進行深入地參與教學活動,強調過程體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覺性、獨立性。但是在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研究存在差異,其中老師方面的研究強調研究成效、其具有原創性;學生方面的研究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的,強調研究的過程體驗,以及經驗的累積。(二)研究性教學的主要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主要思想是認為知識實際上不是借助傳授而獲得的,是學習者處在特定的情景下,通過老師、同伴以及其他人的輔助,借助所需的學習資源設備,利用意義架構的形式取得的。其中建構主義是上個世紀后期發展起來的,與互聯網、多媒體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多媒體、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建構主義進行理想學習的環境得以實施,使得其被心理學領域研究體系所關注。建構主義理論的中心思想是學習者要進行自主建構,學習者必須具備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還是需要有老師針對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和規律,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措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根據課程知識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成效,老師在信息資源共享、學習活動的組織、研究性學習的引導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二、對工商管理課程進行研究性教學方法的迫切性
現階段國內的高校工商管理方面的各個專業的招生規模是比較大的、輻射的范圍廣,同時也面臨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隨著每年的商科類專業畢業生的數量不斷地增加,市場上的用人單位的對應屆人才需求量在不斷地減少。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畢業生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不足,歸根結底是由于專業課程教學方法使用不當。因此,完善和改良不適宜的教學方法,積極地開展實效的研究性教學,這對現階段國內各大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一)傳統課程教學方法落后于時展的需要。一直以來,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對于高等教育深入完善和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始終都在進行著,但是,其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針對工商管理專業來說,其課程課堂教學方式一直采用的是傳統“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知識,學生接受知識,老師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比較落后,也不適應現階段的教育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大。第一、無法有效地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只能夠讓學生憑借記憶去掌握知識,處于被動位置,因此,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對當前處在國際市場上的企業來說,要在市場上占據有利位置,對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社會、市場對于人才的質量要求與高校培養的人才所具備的質量之間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第二、無法有效地實現學生家長對于高校培養人才的訴求。由于長時間不適當的教學手段的采用,導致學生家長對國內的教育質量產生了懷疑。因此,很多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家長就將學生送到國外高校去學習、深造。由此表明,現階段的國內教育質量不受公眾的認可。第三、無法有效地實現學生對于學習需求的躍遷。現代大學生接受十幾年的教育,必然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處在網絡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可以隨時獲取知識信息,但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知識傳授,是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二)傳統課程教學方法的不足導致商科教育的國內外差距。由于國內的教學質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知識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也有一定的差距。而造成這一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譬如:辦學理念、資金投入、管理體制以及師資質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教學方法的不同是導致人才培養質量存在差距的一個主要的因素。接受國外教育的學生絕大多數認為:在國外大學學習比在國內的要有更多的收獲。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外的課堂教育手段存在差異,具體來說,就是在研究性教學形式與知識傳授型教學形式之間存在的差異。研究性教學形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傳統知識傳授型教學形式主要表現為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強調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知識認同能力。這些都在現階段的商科專業課程課堂教學過程得以體現。當今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數都不具備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國外大學培養的應屆畢業生普遍都能夠很好地適應新工作,具有一定的能力。而這些表明課程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差別,是導致以上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工商管理類
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基本路徑與要求針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來說,不管是課堂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都能夠開展研究性教學方式。其中推行研究性教學的主要途徑是基于問題解決進行的學習方法。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這個手段中涉及的學習實際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力指向,一般是以學生發現問題作為出發點。針對問題解決進行的剖析和探究活動,其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真正地理解教學知識,而不是灌輸記憶教學內容;還能夠激活學生現已掌握的經驗,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新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工商管理課程課堂教學,不管是特定性課程,還是其他類型的實踐課程,創作型導向課程,甚至是偏重于理論性課程,都可以運用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這一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其主要是根據引導學生在處理問題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靈活、完善的知識體系,進而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但是適用于工商管理課程課堂理論教學,其還是適用于實踐性教學,譬如:生產與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四、應用案例
工商管理專業中有一門管理學原理課程,這屬于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的教學成效的高低直接對學生未來從事管理工作崗位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作用。針對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其先后采用兩種教學方法。前幾年,該項課程采用的是知識傳授型課堂教學方法,偏重于學生被動地接受、記憶、認同知識;最近幾年,該項課程開始嘗試利用研究性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研究性教學形式的彰顯的魅力。(一)具體應用。針對工商管理專業中的管理學原理這一門課程來說,采用研究性教學方法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也是最有效地、最適當的教學方法。由于課程中設計的案例都是貼近真實情況的,因此,具有比較高的可鑒性。但是因為該課程開設的教學課時是有限的,教學案例通常不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學習討論。這一問題,老師可以在課前將教學案例分享給學生,并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組織各個小組在課前進行案例的分析、討論、總結,并以小組的形式上交分析結果。上交的分析結果中還要涉及小組成員的意見、想法,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提過的問題做總結性的分析和評價。涉及比較重要、有難度的教學案例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專門組織一場討論會,讓小組內部進行交流、討論,再讓小組代表進行總體性的發言,讓其他小組成員對于發言進行補充、評價、質疑。這一過程中,老師要扮演好引導者、激勵者的角色,在完成討論后,老師或者學生進行總結。(二)實施效果。①在上述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與傳統知識傳授型教學方法進行對比,研究性教學方法注重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屬于學習、研究的主體;而老師的角色定位是扮演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由于研究性教學主要體現的是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因此,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觸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由于在開展成果交流的過程中,各個討論小組之間會產生較強的競爭、創優氛圍,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得以提高。②在上述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和增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傳統知識傳授型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但是無法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因此,傳統知識傳授型教學方法能夠取得的教學成效是有限的、暫時性的。在運用研究性教學方法在工商管理課堂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協助學習的能力,能夠深入地掌握、吸收學習的知識,進而將其轉化成自身的創新能力。
作者:李君健 單位:益陽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周露陽,孟艷杰.問題導向、案例研究與團隊學習———本科工商管理課程自主學習機制設計[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5,(02):61-64,69.
[2]劉中艷,劉曉霞,曾麗艷.建構主義在高校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運用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13,(08):40-42.
[3]別敦榮.研究性教學及其實施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12,(08):10-12.
[4]夏錦文,程曉樵.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09,(12):25-28.
[5]黃勁松.基于建構主義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學方法論[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09,(05):350-355.
- 上一篇:工商管理熱點問題及趨勢分析
- 下一篇: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剖析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