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綜述

時間:2022-01-14 09:42:51

導語: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綜述

【摘要】本文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現階段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針對這些不足,從課程體系、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評價方式等4個方面提出基于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下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

【關鍵詞】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1前言

我國要實現現代化,農村和農業的現代化是決定性因素,而從事建設農村和從事農業的人力因素又是最主要因素。所以,深化農林教育教學改革必然成為我國教育和農林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其目的就是要優化高等農林人才教育體系,通過實施高等農林院校分類管理,形成拔尖創新、復合應用和實用技能等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培養體系[1]。既然是一次教育教學改革,必然包括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程考核方法、學業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由于食品產業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對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巨大作用,符合國家戰略,因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也被列入“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食品工廠設計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在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藝學》《專業認知實習》《食品工業企業管理》等課程的基本知識,進行食品工廠建設的可行性論證,包括廠址選擇、場地選擇、建廠規模等內容,并把論證結果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從而熟悉食品工廠基本建設程序,并對包括工廠總平面布局、生產線、生產車間及輔助車間等進行設計,最后對工廠進行經濟評價。這些內容的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食品工廠設計的基本理論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收集、歸納整理資料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相關工廠設計工作奠定基礎[2,3]。

2現階段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2.1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目前,這門課的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以傳授理論知識點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專門的課程設計課程,體現了該課程在教學培養過程中的“缺陷”,必然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訓練不足,工程能力不夠。而且,在畢業論文階段更多的學生選擇做研究試驗,完成試驗性論文,很少選擇畢業設計,結果使食品工廠設計這樣的訓練更弱化。工廠實踐環節中學生更多的著眼于局部,重視了食品工藝課程的內容,忽視了工廠全貌、車間布局、管道設計等《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的內容。2.2教學內容和教材更新相對不足。現有的教材更新較慢,沒有很好體現現代食品企業建設的理念、廠區、廠房、車間等建設模式和內容。而且典型現代食品企業的工廠設計案例較為缺乏,從而導致了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體現現代食品生產現狀。2.3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重視不夠。對學生掌握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的評價還是采用期末筆試考試成績為主,平時成績為輔的評價模式,期末筆試考試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包括出勤情況、課堂上回答問題情況、學生作業情況等)。學生對待期末考試就是考前突擊復習和機械記憶。實踐教學僅僅體現在平時學生作業中,其所占比重更少,很難體現該門課程的實踐性性質。導致在反映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未能體現,而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則是本門課程培養的核心。

3基于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下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

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要求,利用當今科技新成果,特別是生物、人工智能、互聯網、信息等領域,以改造教學內容,著力加強實踐教學的每一環節,提升學生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3.1課程體系的改革思路。把原來只有理論教學食品工廠設計1門課程改成2門課程,保留原來的理論教學,但精簡理論學時,由原來的32學時減少到24學時。增加課程設計課程,單獨開課,學時3周,授課時間安排在理論課程之后進行。3.2理論教學的改革思路。理論教學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材。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結合新科技的發展進一步明確理論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在理論教學中,依據課程內容多運行新媒體技術穿插有現代食品工廠相關現場,現場的情形可以收集做到好的典型,也要收集有做得不太好的典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講解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提出缺陷性設計會導致的后果。新媒體技術可從食品工廠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及廠外周圍等進行的全貌展示,對生產車間的設施進行總體和局部相結合的瀏覽和重點講解,演示確保產品衛生安全的措施和實施方式等。同時,也要加強配套教材的建設。由于傳統老式食品工廠的每一棟建筑物和構筑物都是作為某一種功能的建設模式。而現代化食品工廠的廠房的特點是功能集成,一棟建筑物就包括了老式工廠幾棟建筑物的功能。現有教材內容也就多以這種模板編寫,更新速度太慢,不能反映出現代先進的設計理念。同時,教材中很少有課程設計方面的內容,獨立的食品工廠課程設計的教材更缺乏。因此編寫突出課程的應用特色的相關教材,增加課程設計教材的建設十分重要,這樣的成套教材有助于學生樹立整體觀,并運用這種整體觀理解書本中的相關理論知識。3.3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路。3.3.1設計題目。獨立開設食品工廠課程設計課程,教師依據本課程的培養目標以及學生已經參加的食品工廠認知實習的結果設計相關題目,例如:啤酒廠、白酒廠、乳制品廠、肉制品廠、蛋糕廠等。再帶領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觀各種食品加工工廠,可以把同一類別的工廠但設計風格和理念不同的廠作為一個側重點。然后學生分成若干設計小組,每組3-4人,每個小組選取不同的設計題目,即使是相同題目,也體現不同的設計風格,這些要求在設計任務書(產值、產量和規模等)中要有明確的體現,各設計小組商議明確各成員的設計任務,并制定設計計劃和工作進度,明確設計任務的時間節點。設計過程中所需資料,可通過設計手冊和專業網站及相關數據庫收集。在完成設計的過程中,指導老師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學生的進度,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輔導,提出解決方案的思路等工作。3.3.2設計軟件。在完成食品工廠的課程設計中,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各種計算機軟件。同時在教師課堂教學中,也應適當講解如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軟件在實際設計工作中的運用情況,盡量運用計算機軟件完成如食品工廠鳥瞰圖、平面布置圖、車間平面布置圖和管路透視圖的繪制工作;學習并熟練掌握相關項目投資分析相關軟件,并利用這些軟件評價自己設計的食品工廠項目的經濟效益。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使學生對工廠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軟件有所了解,對其今后從事相關工程設計工作會有比較大的幫助。3.3.3匯報答辯。教師分成若干個答辯小組,將設計小組分到不同的答辯小組中,在設計工作完成后,各設計小組向答辯小組和其他同學匯報設計結果,經答辯小組的教師進行質疑和點評并提出修改意見,設計小組依據修改意見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并形成最終的相關文件存檔。3.4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思路。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要求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應該是全方位、多元化的。這就必然要求考核方式是多樣性的,要重點考核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相關實踐問題的能力。在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考核評價方式中,注重引入過程性評價方式,把學生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的所有相關表現都納入評價范圍中。評價內容不僅包括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還包括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溝通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課程成績評定中首先要明確理論課教師和課程設計指導教師的評價以及答辯成績采取3∶4∶4的比例,即理論課教師評價占30%,課程設計指導教師評價占40%,同組答辯成績占30%。制定主講教師、課程設計指導教師和答辯成績的評分標準和細則,根據學生在小組中負責的內容以及調研、匯報答辯的表現進行有效評分。

4結語

長江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首批進入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的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為了更加深入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掌握學生學習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的情況,我們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上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為其他相似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與完善提供一條思路,有利于提高復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仕強.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下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改革——以農村發展研究方法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2016(11):219-236.

[2]鄒強,孫燕霞,張崟,等.《食品工廠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索[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6,52(2):63-65.

[3]高愛武,張保軍.《食品工廠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1):159-160.

作者:高夢祥 丁保淼 張欣 吳濤 單位: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