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改革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影響
時間:2022-11-26 08:51:39
導語:管理會計改革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管理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主要以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為服務對象的經濟應用學科,而管理會計課程是高等財經院校中會計、財務管理等各有關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的地位顯得日益重要。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情況下,管理會計面臨著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管理會計改革勢在必然,而這勢必將影響到高校管理會計教學。如何借助管理會計改革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來推動高校管理會計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改善,促進高校管理會計教學,使我國高校的管理會計教學獲得更好的發展,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改革;高校;管理會計教學
當前,我國各高校中會計專業仍然是非常熱門的專業,希望能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在畢業后在企業或單位中施展才能。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大部分會計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都會從事一些簡單的賬目處理、財務分析、報表提供等工作,至于參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價值創造等等活動對這些學生來說無異于“天方夜譚”。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新經濟、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涌現,國家也在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目前大部分企業都依據國家頒布法律法規,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會計在創造企業價值、資產配置優化、資產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優化與創新。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會計教學中應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進管理會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推進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和單位中的應用。
一、高校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產生原因
(一)管理會計教材體系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至目前為止,各所高校“管理會計學”教學所使用的管理教材體系已經過了多次變革,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層將“管理會計學”重命名為“經營決策會計”,并獨立劃分了責任會計,使之成為單獨的一門學科。直至近幾年中國人民大學才重新建立“管理會計學”,取消“經營決策會計學”與獨立的責任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對于“管理會計學”課程中的重復內容,交給了任課老師解決。參考過去“管理會計學”的種種案例,我校為了避免教材內容中的重復以及教材與實踐脫節現象的產生,將我校原有的“管理會計學”與“成本會計學”進行了整合,形成了新的“成本管理會計學”,但無論“管理會計學”與“成本會計學”是合還是分,其教學內容大多仍是借鑒英美國家管理會計教材而來,所以整合前后的教材結構差異不大。近年來,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增添了一些與戰略管理、作業管理有關的先進理論。然而,這些理論的來源仍是借鑒英美等國家,與我國管理會計實踐結合相對較少,例如:沒有根據我國企業實際的管理會計環境調整教材體系,使得教材中的內容大多偏于理論、輕于實踐,最終與管理會計是為了實踐而產生和發展的原則相背離,這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影響。由此可見,此種教材體系抑制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理論教學落后
受“農本商末”“義重利輕”等傳統思想的影響,會計學在我國始終未得到較高的重度,這導致了我國會計學理論與實踐上的創新始終處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后面。另外,我國會計行業的改革也相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會計核算領域共計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變革,這對于指導會計核算工作與相關會計從業人員觀念的更新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因為管理會計在實踐工作中與企業經營生產中存在著一些難以消除的弊端,例如:管理會計學理論內容體系的架構與安排就是一個會計行業熱議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理論界也在不斷的研究分析,但是始終都沒有得出一個被一致的結論,這導致管理會計理論的發展落后于企業實際經營的發展,最終導致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應用與實際就業情況并不樂觀。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許多大眾型企業開始探索,希望通過網絡獲得一些時間價值較高、操作性較強的管理會計辦法,而且企業的領導者與管理者也開始逐漸依賴管理會計辦法,例如:戰略管理辦法、作業成本控制、預算體制套用等。對對此,管理會計實踐性的提高就成為了各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的共同難題。
(三)管理會計教學缺乏實際應用價值
在管理會計方法的教學上,目前管理會計教材中的內容有些過于重視定量分析方法。其中的“本量利分析與成本性態分析”都是有很多的假定前提條件,具體來講,就是像特定的單一成本對象假設,而對與大多數企業家來說,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多元化的產品,也就是說,企業根本不可能生產只生產一種產品,如果企業同時生產多種產品,則結構將不可能保持原有狀態,原來的“成本性態分析”則是建立在特定的單一成本對象假設基礎上的,而接下來的“本量利分析”又是基于成本性態分析,需要一系列假定條件的滿足才可分析業務量、成本、利潤之間的關系。起初,學生在學習這種模型分析時,還存在著很大的興趣,但是經過后續的經營決策、銷售預測、生產投資、存貨決策等模型分析時,很容易失去對模型分析的興趣,因為模型分析需要諸多特定假定條件的滿足才可進行,使得這些模型分析與實際管理會計工作、社會環境產生的需求不符,缺乏實際價值,祖自宏導致學者學習沒興趣,教者教學沒興趣。就當今企業發展現狀來啊看,這些模型在實際中很少被企業所實際運用。
二、高校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策略
(一)將管理會計的教學與會計學術研究相結合
“管理會計學”教學活動與企業實踐偏離的現象屢屢發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管理會計學”的熱議。近年來,會計領域的“實證研究”愈發趨于模型化,這使得研究成果晦澀難懂,且很難將這些研究結果真正的運用到會計實踐、會計專業教材編排、會計理論以及課堂教學當中。管理會計的方法與理論均是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會計學術的研究又與會計教育原則相背離,這使得管理會計學的教學越發舉步維艱,學生越學越“懵”,進而教學與實踐難以達成共識。因為管理會計存在著服務企業管理實踐的特點,所以管理會計應該更好的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學校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應該引導、鼓勵管理會計的學術研究與教學相結合,通過教師的研究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進而實現管理會計學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形成循環促進關系,最終提高高校管理會計學教學質量。
(二)建立健全與實踐相符的課程體系
從于企業成本管理著手,加強管理會計實踐應用的探索。在“管理會計學”的教材體系整理方面,就需要將“成本會計學”與其進行統籌協調,避免教材體系中重復內容的教學。順應時展,高校應加快管理會計學課程體系的編排與建設,對與管理會計學教材體系的編排則可將其與國家財政部頒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以及時下被熱議的《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等文件相聯系,以此來形成管理會計教材體系的基本框架,再通過加入一些工具方法研究、國內先進管理會計實踐做法與經驗來形成內容科學、嚴謹的教材體系。特別是教材體系中工具方法的教學,應該結合國內企業的實際做法,提高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價值。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高校還可以與一些管理會計實訓基地合作,使學生參與到一些企業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這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而且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使理論知識更好的服務于實踐。
(三)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
計教學理論體系管理會計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需要結合我國企業目前的實際狀況,在管理會計的指導目標、現狀分析、歷史總結、未來展望等多個方面著手,實施進一步的學術研究與探索。在管理會計改革中,高校最先應該做的就是轉變傳統管理會計教學觀念,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與發展需求,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教學理論體系。在管理會計教學教材的改革中,相關學者不僅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而且還承擔著相應的責任與義務,需要結合實踐,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不斷總結管理會計實踐經驗,加快管理會計體系的研究與構建,同時借鑒傳統管理會計理念與西方國家先進管理會計經驗中符合自身改革特點的優勢內容,進一步加強企業戰略管理會計和戰略管理的建設。
三、結束語
當管理會計被社會所重視,管理會計人才也將向專業化、職業化進行轉型,對此,明確規定一名合格的注冊管理會計應該了解哪些學科的課程體系內容就顯得十分必要。所以,當前我們不僅要加快“管理會計學”課程內容體系的建設,還要加快“管理會計學”師資力量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彭司晨.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思考及建議[J].現代商貿工業,2017(20):170-171.
[2]吳桐,邵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7(33):418.
[3]趙偉宇,郭亞楠.管理會計改革對高校管理會計教學的影響[J].魅力中國,2017(45):1.
[4]李勤.《管理會計》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8(3):90-92.
作者:陳國金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 上一篇: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探討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流通部管理與服務工作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