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0-24 09:06:03

導語: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會計學原理課程本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但大多數會計學原理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針對高校會計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會計學原理;案例教學法;教學改革

會計學原理這門課程的專業知識是管理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對于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更是至關重要。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偏重理論教學、教學方式單一、呆板等許多問題,學生難以理解并掌握和實際操作。由此可見,持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不單是必要的而且教改任務艱巨。為使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更好地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該課程有必要根據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來實施改革。

1《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稌媽W原理》屬于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絕不能簡單采用“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方法。但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屬于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是很重視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社會實踐經驗也少,同時也出于考證的目的,在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實踐教學,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不夠。偏重于理論教學,僅僅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等,主要講授會計核算、會計分錄的編制,內容枯燥,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困難,因此學習興趣不大。這種方法在培養學生們的綜合運用能力、實踐能力方面,存在著明顯不足,學生一旦畢業,就有可能就會面臨失業?,F代企業招聘會計人才,都希望員工能有相關實踐經驗,從而可以迅速適應工作,快速承擔起義務,能夠獨當一面。然而,目前高校內會計學原理的實驗課程多數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1.2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呆板。從教學方式來看,教師仍舊采用單方面講解、寫板書或者PPT演示的方式,學生僅僅靠聽課、記筆記被動接受知識,較少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教學方式。學生參與度低,缺乏主動性,師生互動不足,學生慢慢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如果遇到難點,又沒有聽懂,就更不愿意繼續學了。教師和學生都產生疲憊的感覺,教學效果很難提高。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記憶,而不重視專業技能的掌握與靈活應用,忽略對學生的專業判斷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綜合應用的能力。如何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為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效果,應采用互動性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充分快速地吸收和運用理論知識。1.3成績考核方式單一。目前的會計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成績考核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平時成績一般占20%,期末閉卷考試占80%,考試內容偏重理論和知識點的記憶,較少涉及實踐性強的內容,大部分學生期末集中復習幾天就能過關。這種傳統考核方式單一,無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和評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必須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2《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2.1開發一體化的教材?,F有教材存在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這個普遍性問題,一般是先講授幾十學時的理論,然后再單獨集中進行實踐,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銜接起來。應編寫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的學、做、練一體化教材,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提供大量仿真的案例供學生學習和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比較抽象的專業知識。學習理論的同時應進行實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去,而不僅僅是被動地聽課,動手能力和專業判斷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教材中對業務內容除了要有文字描述外,應增加相關的仿真的原始憑證和賬簿等資料,讓學生在剛剛接觸企業各種業務的時候,就形成對憑證的條件反射,通過憑證就能快速地直接判斷交易事項的內容并正確地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2.2完善教學方法。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啟發、引導為主,應盡量以學生身邊的或者經歷的事情舉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比如講授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賬戶時,結合他們合伙投資辦企業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思考究竟什么是實收資本,什么是資本公積,思考兩者的區別,最后再進行歸納和總結,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比較抽象的專業理論知識。應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始終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來開展的各項教學活動。根據課程的內容靈活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來進行會計教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會計方法。案例教學與討論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加深學習的印象和效果,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會計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開始不是從會計的情境開始,而是從基本理論開始。學生首先接觸較為抽象的概念、核算方法、會計分錄,然后學習如何將記賬方法應用到企業的籌資業務、投資業務、生產及銷售業務和利潤形成及分配業務的核算。老師講授理論的時候,學生由于缺乏感性認識,普遍覺得過于抽象,難以聽懂。同時會計學原理教材及教學中對業務內容都是以文字方式來描述,很少用到真實的原始憑證,學生畢業后上崗時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是對企業真實的憑證不熟悉,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一開始就應該讓學生首先接觸到生產經營的過程,然后接觸各過程的原始憑證?;蛘呓處熒钊肫髽I工作,再回到教學崗位時,把企業現在運行的環境移植到課程中。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引入真實的案例,比如在講授銷售業務的核算時,應從真實的銷售發票、出庫單等入手,引導學生分析經濟業務對會計要素的影響,應編制什么會計分錄等等,這樣學生對原始憑證形成非常直觀的認識,畢業后便能很快能適應崗位要求,獨當一面。2.3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強化過程化考核。課程成績考核是課程教學的最后環節,要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式,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不僅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要考核學生的管理、溝通和合作等能力。應避免采用單一的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有必要建立一種注重平時上課過程表現的考核方式,而不是僅僅依靠試卷來評量。注意考核方式多樣化,將平時的測試、實驗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加大專業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強化過程化考核,除了期末閉卷考試外,應該增加如案例討論、崗位技能等多項考核,將課程考核延伸到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比如會計學原理課程,在學習了會計賬簿這部分內容之后,可以讓學生登記賬簿,并及時給出成績。再比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結合各項職業技能的要求,將仿真實訓案例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訓,小組成員按照崗位進行分工,并撰寫實驗報告,通過批改實驗報告,可以評價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書面表達等多方面能力,這樣可以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做一個綜合評價。由于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內容本身比較枯燥,因此教師更應設法改變教學呆板的現象,積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比如討論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同時重視實踐教學,分階段地適時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強化過程化考核的力度等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6).

[2]徐博韜.基于管理職能的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6).

作者:徐元玲 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