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美術課堂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25 11:12:44

導語:核心素養美術課堂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核心素養美術課堂教學研究

【摘要】核心素養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三維目標基礎上的深化與發展。對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尤為重要。其中,教師如何在課堂中落實美術核心素養是當下面臨的一個問題。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環節的重要執行者,美術教育工作者應在反思當下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基礎上,探究相應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使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深入教育教學工作,落實于美術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美術教育

當前我國的教育已經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在此背景下,美術學科提出了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在遵循和理解美術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反思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課程資源等角度將美術核心素養落實到中小學課堂中去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一、對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

簡單來說,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各個階段發展所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旨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時展背景下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對于學科核心素養來說,美術教育不僅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知識,學會繪畫技巧,更是幫助學生學習到美術和技能后,將之理解內化為能力和智慧,使之運用到生活中,從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二、基于美術核心素養,反思美術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基本素養的問題

教學活動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在此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相應知識,使之得到更好的發展。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顯然易見的是,有的教師自身的美術專業素養、基本技能比較薄弱,加之中小學生本身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則很難將美術知識更全面系統地教授給學生;有的教師美術專業素養非常扎實,卻在講課時難以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深入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造成一種教師美術知識涵養高,而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弱的現象。可想而知,教師如果認識不到自身基本素質對于教學的重要性,難以系統深刻地引導和指導學生賞析經典名作,無法培養學生圖像識讀的能力;教師如果不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沒有較高的審美品位和創新能力,那么學生的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美術核心素養也難能得到提高;如果教師沒有扎實的專業表現技能和創意實踐能力,那么學生的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等能力可能也無從談起。從而,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僅僅是紙上談兵,全面發展的、具備“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高素質的學生將變成一句空話。

(二)課堂教學方法選擇的問題

根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不難看出,每個學段領域,對于教學有著不同的要求,同時也就要求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選擇適合相應學段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的呈現。核心素養時代背景下,部分教師依舊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沒有從學習者本身入手考慮其實際需求,由此忽視了對學習者各項能力的培養。就如鑒賞教學,部分教育者帶領學生賞析經典名作時,或許僅從用筆以及色彩上進行賞析,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沒有采用較新穎的方式教學,進而忽略學習者的參與性與積極性,無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樣一來,長期處于單一、片面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只能淺顯地了解美術知識,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無法得到提升了。

(三)鄉鎮美術教育基礎資源缺乏的問題

核心素養時期,越來越多的學校教育者關注美術教育,基礎教學設施和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改善。然而,這些問題并沒有在根本上得到解決,尤其偏遠的鄉鎮中小學。一方面,美術師資問題上,教師資源短缺,地區間師資比例不均衡,差異較大,導致出現其他課程教師代上美術課的現象。另一方面,教學設施配置上,美術學科的教學與其他科目有所不同,美術課程不僅是知識的講授,更多的是讓學生動手參與、親身體驗美術的樂趣,這就需要結合現代媒體、專有畫室、專業工具等資源實施教學。但偏遠鄉鎮學校條件有限,教學設施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因此無法呈現多元化的美術課堂,使之變為單純的欣賞課或繪畫課。

三、基于美術教育面臨的問題,全面落實美術核心素養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生為本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領者,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改變學習行為,使之發自學習者內心,主動學習。首先,教育者要全面深入理解美術核心素養內涵,提高自身基本素質,了解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其二,教育者要從“教的專家”轉變為“學習行為的設計者”,從原本的“書本知識”教授轉變為“能力經驗”的培養,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以漁”,強調“做中學”,帶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重課堂體驗的過程,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愉快;其三,教育者要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在傳統教學基礎上進行創新與融合,例如,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王京明老師講授的《走訪民間藝人》一課中,將微信語音通話置于課堂中,現代通信技術與美術課堂結合,讓學生親自連線民間藝人進行答疑解惑,調動學生積極性。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不同的學段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由此教育者要選擇相應的方法深入教學,此部分將以小學學段課堂教學為例展開說明。1.創設問題情境,探究解決美術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水平有限,注意的目的性較低,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所吸引。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想方設法創設各種情境,將美術知識嵌入其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處理和解決問題,使所學知識得到靈活運用,以此形成各項素養。就如《小小食品店》優質課例,該授課對象為低年級學生,教師充分考慮學情,將整堂課置于食品店情境中,教師扮演廚師,帶領學生用彩泥動手制作各式各樣的食品,這樣不僅能夠將學生們的注意力放在課堂當中,還能讓學生們在情境中學習解決技能問題,在趣味課堂中學習知識。2.實施建構主義教學,組建學科知識鏈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兒童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逐漸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結構,同時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其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方式。在此方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能夠構建知識體系,學會與人交往與交流的能力,提升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我們所要注重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段都有不同的學習領域,它們之間像是一個鏈條相互銜接,任何一部分斷掉都無法緊扣下一環。教師可指導學生將知識建構起來,組成框架和知識鏈條,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條理,因此今后在處理問題時,也會具有綜合思考的能力。美術教育者在授課過程中,可與其他語文數學等學科相結合,或引導學生與已知知識相聯系,為新舊知識搭建橋梁,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新的美術知識。比如:《擬人的形象》一課,該課屬于《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第三學段造型表現領域,該學段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方法和多種表現方法進行創作,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引導其將所學知識系統結合,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除此之外,教師在講授時可結合語文學科中的擬人手法,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遷移構建,使其簡單化,更易理解和表現。3.設計單元課程,課堂教學更有深度所謂單元課程,是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制定主題,分多個課時進行深入教學。往常的課堂教學是比較單一的,全部的教學和活動是在一節課內完成,由于時間緊張,教師無法將知識講透徹或進行拓展,而大單元恰恰解決了這種弊端,設置多個課時,每個課時都有重點難點,在主題不變的情況下,分重點學習,學習者能夠更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識。

(三)家校、社會資源聯合,豐富美術教學

美術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離不開有關教育部門、社會、學校、家長的支持。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更加重視美術教育,盡可能地為學生學習美術提供較合適的硬件設施,比如美術教室、專業畫材畫具等。建立完善的美術教學體系,可安排市區優秀教師幫扶鄉鎮學校,帶動鄉鎮美術教師發展,優化教師隊伍,使教師具有較強的美術核心素養的觀念。教師有了較強的觀念意識,才能將美術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當中。學校應響應國家號召,落實尊重傳統文化。諸多民間藝術發源于基礎教育資源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可以有效利用起民間藝術資源,將地方文化資源開發與國家基礎課程相結合,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課內知識之余,也可了解接觸傳統民間藝術,能更親身地了解民間藝術,傳承民間藝術,進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與人文修養。家校聯合,展開美術教學活動,比如家長進課堂教學,即有美術涵養的家長輪流到課堂授課,講授美術知識。學校也可組織學生進入博物館、美術館參觀,將學習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參觀上,鞏固并拓展學生的美術知識,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在中小學課堂中落實美術核心素養,需要有關教育部門和教育者的協同努力。教育者應不斷探索、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與資源,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力求引導學生“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讓中小學生從小擁有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03):206-217.

[2]張生文.核心素養下的中小學美術教學現狀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220-221.

[3]王國照,陳蔚.立足美術課堂落實核心素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8,(09):137.

作者:王子琳 李民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