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的應用

時間:2022-10-18 10:29:43

導語:任務型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任務型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的應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護理專業解剖教學中應用任務教學法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9月入學的護理專業學生,從中隨機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過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將其安排到兩個不同的班級,A班(50例)實行常規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解剖教學,B班(50例)則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開展解剖教學,兩個班級學生均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對比兩個班級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結果B班經過任務型教學法后,學生期末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均明顯高于A班學生,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護理專業學生開展解剖教學時,應用任務型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法具有更高的應用效果,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論成績、操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護理專業;解剖教學;應用效果;考核成績;教學方法

任務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索、提出問題,并利用自身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2]。在護理教育當中是以科學認識論作為理論基礎,比較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獲得知識的能力,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并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判斷事物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奮斗精神,這些與任務教學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5]。任務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設計為一個或多個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相應的理論知識與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不斷思考,有目的性的獲取學習資料,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灌輸理論知識,相比于傳統教學方法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6-7]。本文主要分析在護理專業解剖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9月入學的護理專業學生,從中隨機抽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過簡單隨機抽樣的方式將其安排到兩個不同的班級,即A班與B班,每

個班級50例。A班中男性有7例,女性有43例。年齡18~22歲,平均(20.14±0.34)歲。B班中男性有9例,女性有41例。年齡17~22歲,平均(20.11±0.33)歲。兩個班級學生年齡、性別等統計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A班采取常規教學方法,內容有:教師根據相關教案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操作知識等教給學生,并讓學生完成相應的課業。B班采取任務教學方法,內容有:(1)設計任務:設計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當中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任務的設計對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帶教醫師必須要重視任務的設計。在設計任務過程中應該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是保證其系統性,即任務的設置必須要與知識點緊密關聯,如果任務的設置與知識點沒有絲毫聯系,則說明該任務的設計脫離知識點,將會導致任務毫無意義;將任務設計與知識點相結合,能夠讓任務涵蓋大部分的知識點,讓學生在任務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也可以時學生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點;其次是趣味性,通過趣味性的任務能夠提升學生對任務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后是層次性:通過層次性的任務能夠讓學生在任務過程中一層層揭開相應的謎底,從而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層次性的任務將學生從具象轉化為抽象,讓學生了解到學習要依靠一步一個腳印,不能一步登天,同時也充分給予學生的創造空間。教師在設計任務過程中,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文獻、開展問卷調查、咨詢護理領域專家等方式,確定與解剖理論知識相關的護理工作任務,明確護理工作的名稱以及基本內涵,包括護理工作的對象、過程以及方法等,掌握解剖學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與知識背景,并以此作為參考依據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任務當中,可以在一個母任務下配置相應的幾個子任務,通過完成子任務最終完成母任務,這樣的方式涵蓋了系統性、趣味性與層次性,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2)布置任務:在制定好相應的任務之后,教師要將所有的任務分派給學生,一般來說,分派任務應該要提前一周,教師讓學生通過這一周的時間了解任務的內容,并讓學生自行梳理邏輯,思考如何完成相應的任務,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師根據設計的教學任務將任務分派給每一位學生,要求學生以身邊能夠接觸到的知識資料作為依據,查閱與任務相關資料。通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與文獻,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如要求學生寫下任務完成的相關流程,讓學生勇敢的將自身對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設想說出來,并給予相應的鼓勵與激勵,通過任務實施之前的討論能夠讓學生更有自信完成相應的任務,同時也能夠有相應的思路完成任務。(3)準備任務:每5名學生作為一個小組,共10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完成相應的任務,對于任務當中學生具有不同的見解或者遇到難題,則可以利用上網查詢資料、圖書館資料以及相關文獻的查詢,解決相應的問題。針對任務的內容通過各種形式查閱資料,了解相關理論知識、操作技術以及相關的臨床應用,所設計到的解剖學結構、重要器官定位等。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后,可以通過討論或辯論的方式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通過辯論或討論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從而引發新想法、新點子,對開拓學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作用。學生可以按照任務設計好相應的操作方案,并提出在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4)實施任務:首先,教師應該要針對任務進行相應的講解,在講解完畢之后讓各組派出一名代表,發表自身的看法,在得到相應的實施任務方案之后,學生可以利用活體、標本或模型上模擬自身得到的任務方案,開展實驗操作,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應該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與團隊協作的方式實施任務,教師從旁協助,給予學生相應的線索,但是不能直接給予學生答案。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其實施環節進行相應的詳述,通過學生實踐操作能夠驗證任務方案的可行性與安全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5)任務評價:通過任務評價能夠對學生的任務實施情況進行一個總結與反饋,通過總結能夠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在任務完成之后,小組之間能夠通過自評、他評以及教師點評的方式,評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情況。通過評價能夠取長補短,是促使學生知識內化的一個過程,在護理解剖學教學當中,評價包括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理論知識評價,另一個部分為實踐操作評價。理論知識評價,教師可以采取辯論或討論的方式,或者將辯論、討論合二為一,應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評價,讓學生通過激烈的辯論,探討任務的完成情況,促使學生在討論或辯論過程中進行知識內化;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測評,通過測評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實踐操作評價中,教師可以通過活體、標本或模型作為實踐操作標本,讓不同學習小組的學生在標本上開展相應的實踐操作,從而評價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評價能夠促使學生感受到教學的優點,通過兩種不同的評價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評價之后,還要要求學生做出相應的實驗報告。

1.3研究指標

對比兩個班級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1.4數據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B班經過任務型教學法后,學生期末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均明顯高于A班學生,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目前護理專業解剖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是解剖內容與臨床專業較為相似,且解剖專業理論知識內容較為復雜,難度較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顯著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影響到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理論知識的掌握[8]。任務教學法的實施能夠幫助護理專業學生準確掌握學習目的,了解解剖理論知識,通過實驗也能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9];同時,任務教學法當中,教師設計的任務通過查閱相關文獻、開展問卷調查、咨詢護理領域專家等方式,可以將教學內容與臨床護理工作對接,增添教學的實用性、針對性以及互動性,體現出護理專業的特點[10]。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查閱相關資料、掌握操作方法、思考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自主提出解決問題方案,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對提升學生的考核成績具有重要作用[11]。在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當中存在的另一問題就是大部分的解剖實驗課均是通過模型、標本對知識結果進行驗證,缺乏綜合性的實驗項目,解剖理論知識缺乏連接,導致學生無法將所有的解剖知識串聯起來,了解到解剖學知識的系統性與整體性[12]。然而,在實際的護理工作當中,護理人員通常要涉及到多個系統與器官,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脫軌,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13]。而通過任務教學法能夠通過任務將所有的解剖理論知識串聯成一條線,將零散的知識整體化,不但能讓學生掌握解剖理論知識,還便于學生的記憶,能夠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14]。在本次研究當中,通過對B班實行任務教學法,其結果為:B班學生期末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操作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均明顯高于A班學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羊文娟[15]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劉靜馨等人的研究結果當中,通過開展任務教學法,能顯著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成績、操作能力水平以及綜合素質。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更適合護理專業學生、護理人員的解剖學教學方法,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探討傳統教學方式與任務教學方式的差異,為后續護理專業解剖教學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礎,旨在提升護理專業人員的教學治療和學習效果[16-18]。綜上所述,對護理專業學生開展解剖教學時,應用任務型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法具有更高的應用效果,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論成績、操作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作者:王昕 王夢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