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創新實踐教學思考

時間:2022-10-17 03:22:21

導語:工業機器人創新實踐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機器人創新實踐教學思考

摘要:《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了“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標志著一個全新科技時代的啟幕。中職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先鋒,必然要響應時代的特征,在人才培養上進行創新的思考與實踐。本文以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為研究對象,就其實施的意義、現狀與未來創新的教育思路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期讓職業教育真正和時代緊密貼合,互為推進。

關鍵詞: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創新實踐

2014年,“中國制造2025”概念被首次提出,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計劃隨之被確定,標志著以科技力量為第一生產力的時代的全面到來。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運用將在各個領域成為常態。這就給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果其更新速度不能跟隨時代的要求,培養出的學生就不能勝任企業崗位的技術要求。因此,深刻思考時代的需求,創新教學的策略,提高教學的能力已然成為當務之急。

一、工業機器人專業創新實踐教學的意義

“創新”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幾乎各行各業都在利用創新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和不竭動力。中職學校是職業教育領域首批進入改革試點的學校,其辦學性質決定了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法。尤其在《中國制造2025》提出后,工業機器人專業成為首當其沖的創新學科。首先創新帶來挑戰,實踐激發研究。在工業機器人專業實施的創新實踐教學,可以一改傳統教學沉悶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激發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每一次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鍛煉自己的預見意識,進而提高就業競爭力。其次,創新實踐教學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把準專業學習的“脈”,不斷地積累個人的知識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積累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教學資源,從而整體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總而言之,在工業機器人專業實施的創新實踐教學帶來了教學相長,也推動了整個職業教育的重要變革。

二、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教學現狀

所謂一門新課程,要想順利的實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需要完備的因素非常多。教師和學生作為兩大主體,更是占領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他們在課程中的表現直接關系到教學狀態的呈現。(一)學生方面。中職學校的生源較差一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招收的學生都是初中畢業生,但是其選擇中職學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初中學習成績不理想,高中錄取被落榜。而工業機器人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型都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這門課程需要大量的動手和動腦,否則很難做到正確且深入的理解。更妄提靈活的運用這些專業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了。而就目前所觀察到的學生狀態來看,學生薄弱的基礎知識、消極的學習態度、一般的學習能力和尚未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應付著門課程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二)教師方面。工業機器人專業是職業學校新開設的課程,擔任這一專業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計算機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數控專業轉調過來的。雖然這些專業和工業機器人專業有一定的相通性,但是在專業性上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可是教師們大多沒有接受系統專業的機器人培訓,在專業知識上,也處于一種在學習狀態,更不要說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主動吸收了。所以讓教師主動的創新與實踐,在中職學校目前的教學狀況中,很難實現。

三、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創新實踐教學的思路

認真貫徹國家素質教育的理念,緊貼時展的需求,對工業機器人專業進行創新實踐,應該嘗試從多個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一)靈活教學目標,預設教學效果。工業機器人專業既然是新課程,就應該首先明確教學的目標。有目標的教學開展起來思路才是清晰的。根據當下企業的實際需要,我們需要做出一定的預判,然后進行課程的設置。但是課程并不總是固定不變的,這和機器人這一專業的屬性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的中職課程,在知識的傳授上都是以夠用、實用為主,但是這門課程必須緊緊的貼合時代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穎的內容。所以一門課程應該學習哪些專業知識,達到怎樣的程度,教師要心知肚明,才能做到靈活地調整,游刃有余的同時也把課程內容夯實。(二)確定教學內容,實現一體設計。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已經實現了教學和實訓的一體化。工業機器人專業也應該融入到這股洪流中,根據本地區企業的人才實際需求和崗位要求確定教學的內容。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打破一些學科的界限,以任務驅動為第一要義的教學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學習的成果才能從未知到已知,讓學習的過程清晰可見。在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教學中,教師要安排學生也加入到主動搜集資料、探索與創新的行列中。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水平,能夠自主開展學習的學生,不僅在專業知識技能上會得到更多的進步,也能為自身的就業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三)改革教學模式,樹立主人意識。傳統的職業教育課堂,總是以教師為第一主導者。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必須發生最大程度的轉變,他們占據了課堂的主導地位,而教師只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著的角色。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在課堂角色調換后,被最大程度的調動起來,他們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會采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創新的學習模式就自動生成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有效,教師的單向低效探索也就成為師生共同的多向多維度發現。教師有了更加全面觀察學生學習的機會,自然也有更多改革教學的依據。

四、結語

在《中國制造2025》的指引下,我國已經進入到科教興國的快車道。工業機器人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進入職業教育視野的同時,也帶了了教育創新的革變。因而從目標、內容和模式三方面建立的改革體系對于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衛民,柳亞輸.中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1).

[2]田小靜.基于模塊化設計的工業機器人實訓項目開發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7(01).

[3]單以才,段向軍.校企共建中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01).

作者:李全生 單位:四川省夾江縣云吟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