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實踐教學性質及實現方式研究
時間:2022-07-05 10:19:39
導語:法學實踐教學性質及實現方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學是一門實踐學科,從目前我國法學教學的現狀來看,法學實踐教學仍未獲得應有重視。即便某些高校開始意識到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一定措施提升法學實踐教學的效果,但是依然面臨諸多不足之處,有必要結合新時代的需要,尤其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背景下,擬定符合法學實踐教學目標的具體措施,以實現法學實踐教學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關鍵詞:法治建設;法學實踐教學;知行合一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有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不在于邏輯。中國亦有哲語: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無論中西方的法律制度與文化存在多大差距,在實踐中落實法律,提升法律的實踐理性,均為不可或缺的內容。[1]因此,采取穩妥方式促進法學實踐教學成為法學教育的關鍵,讓學生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從象牙塔走向社會實踐。
一、新時代對法學教學提出新要求
(一)新時代法治建設為法學實踐教學指明方向。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命題,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強國的目標。法治建設儼然成為促進復興,實現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目標,必須腳踏實地、為社會主義法治提供人才儲備。所以,開展具有時代特性的法學教育是其中應有之義。(二)法學教學改革為法學實踐教學提供契機。法學實踐教學通過義務法律服務、專業實習、法律診所、模擬法庭等方式,將法學實踐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2]從法學實踐之中獲得切身體驗,增強運用法學理論知識的能力,從而讓每一位法學畢業生都“像法律人一樣思考”并且具有行動的能力。(三)建設法治人才是法學實踐教學的根本目標。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離不開具備豐富法律知識、堅定法律信仰的專業人才。培養法治人才的關鍵在于教育,法學教學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我國法治人才的儲備,也關系到能否實現國家法治建設的偉大目標。現實中,因為法學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教學脫離實踐的問題突出,導致法學院的畢業生,不僅無法有效適應法律工作,而且存在貪污受賄觸犯法律的可能。深化法學實踐教學,讓學習者深刻認識與領悟到法律實踐情況,為畢業之后適應法律工作、抵御違法犯罪都非常重要。
二、法學實踐教學的基本屬性
(一)法學實踐教學的本質。法學與哲學、倫理學等不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法學實踐教學應當遵從“實踐出真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法學實踐中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獲得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國內外諸多法學家都強調法學實踐的重要性,并且提煉出“法律的實踐理性”。實踐理性原本是哲學中的一項理論,認為理性的內容具有多樣化,不同主體在不同的情境中獲得不同的理性。[3]可見,法學實踐教學的首要特征在于實踐性。(二)法學實踐教學與法律的實踐理性。法學實踐教學的第二項特征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理性。法學實踐教學充分體現出法學具有實踐理性,有必要通過教學方式引導法學研習者的理性思維方式。一方面,認真研究法學實踐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努力解決現有教學體制下,學院教育如何與實踐教育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通過課程設計與考核機制,提升法學教學隊伍對法學實踐的重視程度,或者引入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具有實踐經驗的“法律人”進入法學實踐教學。(三)落實法學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法學實踐教學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都很高,而且現實中法律知識不斷變化,法學教學隊伍的管理具有較強的行政色彩,使得具有法學實踐經驗的人才無法進入法學教學領域。課程的基本設置主要依據國家教學委員會所列出的必修課程,其他的選修課程設置具有較大的彈性與模糊性。有些學院即便提出了法律實習或者實踐的要求,但在考評中所占比重較輕,甚至根本沒有將法學實踐納入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與此同時,法學教學的任務比較繁重,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專業知識,還需學習英語、政治等其他課程,在有效的時間內無法進行耗時較長的法學實踐教學。
三、法學實踐教學的實現途徑
(一)在學院教育中建立法學實踐導師制度。實現法學實踐教學的首要內容在于引入法學實踐經驗較為豐富的人才,作為法學教學的導師。鑒于學院具有相應的人事管理要求,不能及時將實踐導師納入人事管理,可以探索具有靈活性的法學實踐導師制度。[4]即法學實踐導師人事關系依然隸屬原單位,但是為了實踐教學的需要,為實踐導師提供一定的法學實踐教學待遇,要求其在每個學期提供講座、教學或利用周末、假期等閑散時間指導學生。(二)在課程設置與考評中提升法學實踐比重。在法學教學的課程設置上,提升法學實踐的課程量,并且將其納入評獎、評優的核心指標。加大法學實踐教學的課程時間,增強對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讓其成為畢業的基本要求。學院還可以設立相應的獎學金,給法學實踐教學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或者老師以物質鼓勵,還可以設定相應的名譽表彰機制以資精神鼓勵。(三)運用網絡科技豐富法學實踐知識的學習。網絡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網絡能夠跨越時空,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數量巨大的信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播媒介、新聞媒體與網絡知識平臺等,能夠提升獲取法學實踐知識的能力,提升法學實踐教學的效率。尤其是《今日說法》、《以案說法》等法治影視節目;北大法寶、中國法院網、裁判文書網等法律信息傳播網站;《法制日報》、《檢察日報》、《人民法院報》的網頁瀏覽功能等,都能促進法學實踐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梅.基于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的法學實踐教學設計[J].教育研究,2012,33(2):129-133.
[2]葉永祿.論法學實踐教學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有感于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3,26(3):116-122.
[3]胡永平,龔戰梅.法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以法律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導向[J].大學教育,2018(1):23-26.
[4]房文翠.法學教育中的法學實踐教學原則[J].中國大學教學,2010(6):72-74.
作者:李慧穎 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基礎多媒體課程教學方法思考
- 下一篇: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