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分析

時間:2022-07-31 09:10:29

導語: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分析

摘要:案例教學在中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廣泛,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將典型的案例與科學知識結合,讓學生有興趣地思考,聯系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討、互相交流從而獲得啟發。本文結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內容和生活實際以案例教學為基礎設計了相應的教學過程,探討案例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案例教學是將蘊含了一定意義的案例與所學的知識相聯系,在此基礎上引發學生自主探討尋找答案、解決疑惑掌握知識的過程[1]。案例教學具有案例性、互動性、問題性等特點,在課堂中能夠充分體現,所以案例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效果更加顯著[2]。這與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科書的固定框架向學生傳遞知識,學生只需做好接受者的角色相比較有較大的區別。案例教學在中學教學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特別是典型案例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特性是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替代的[3]。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對案例教學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研究案例的特征、選擇和呈現以及案例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4],但通常案例拓展不夠且大多數案例局限于書本。那在生物教學中如何將案例教學與生活實際進行融合,深入拓展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呢?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小節為例進行探究。

1教材及學情分析

1.1教材分析。本節選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五節,這節的主要內容有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等,重點掌握生態系統自我調節的主要機制—負反饋調節,難點區分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1.2學情分析。本節是在八年級北師大版生物8單元《生物與環境》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第4節《生態系統穩定性》內容學習后的鞏固和提升,目的在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尊重自然發展規律,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途徑。對于高二的學生來說,初中相關知識的學習已使之具有較充足的學習基礎,教學過程中再單靠教師講授法教學就比較枯燥,學生容易分心使教學效果不佳。本節內容與自然科學聯系緊密,加之理解能力較初中強,擬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

2設計理念

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關鍵,選擇案例首先需要與學習的內容緊密相關,其次是要具有典型性,與學生能產生共鳴,三是能突出重難點內容。在案例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呈現案例要適時,抓住要點提出問題,使學生踴躍參與討論,解析案例,合作交流,得出結果,最后班級互動,交流意見,總結補充,反思欠缺[4][5]。

3教學過程基于案例教學的設計理念

聯系生活實際對必修三中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節進行了案例教學設計,具體過程如下(表4結語4.1案例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本節內容在總體設計上以海洋生態系統作為引導,首先以目前社會廣泛關注的海洋微塑料污染問題為案例引起學生共鳴,提出了要學生討論的第一個問題“什么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由此展開再通過多個案例層層深入將本節的知識點一一呈現并闡述,同時回顧拓展了反饋調節的概念模型,將其從人體生命活動延伸到生態系統。以上以生活實際案例為基礎的教學設計,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疏通難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4.2案例教學中引導構建知識體系。通過以上教學過程發現,案例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以真實的案例為載體,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有目的的學習,主動思考并大膽發表個人的觀點,在輕松活躍的氛圍里完成學習的目標,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7]。4.3案例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此法并非教學過程中唯一的好方法。是否使用案例教學法要看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對象等,否則使用不當無形中會給學生增加壓力,故在教學設計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合適的才是最好的[8]。

作者:曾著晴 張君 李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