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中跨界唱法的應用

時間:2022-01-18 11:39:28

導語:高校聲樂教學中跨界唱法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聲樂教學中跨界唱法的應用

摘要:“跨界唱法”在近年來頗受高校重視,成為學校教學研究的重點。這種唱法將通俗、美聲、民族等截然不同的唱法進行融合,創造出一種大氣的、自然的新風格,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藝術享受,本文從跨界演唱意涵、跨界演唱在聲樂教學實踐中的意義、學習跨界演唱需要的生理基礎、跨界演唱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對高校聲樂教學中跨界演唱法進行了探討,旨在進一步學生演唱水平,推動高校聲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聲樂教學;跨界唱法;應用研究

近年來,跨界演唱逐漸成為普遍現象,將聲樂演唱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新型的唱法倒逼高校聲樂教學必須重視這一唱法,進行深入研究。

一、跨界唱法的意蘊

不同的學者對“跨界演唱法”的認識是不同的,但總體上大同小異,經過梳理,我們就會得出跨界唱法的意蘊。就是演唱者秉承創新的意識,突破唱法界限,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演唱方式,以此呈現給受眾全新的視覺體驗。跨界唱法主要有不同發生技巧之間的跨界、不同藝術風格之間的跨界、不同演唱方法之間的跨界三種。

二、跨界演唱在聲樂教學實踐中的意義

隨著人們聲樂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聲樂演唱不能中規中矩,要敢于打破陳規,在創新中尋求突破。在此背景下,跨界唱法應運而生,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已經被廣大群眾認可和接受。高校聲樂教學中進行跨界唱法教學因此具有失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對學生進行跨界唱法的教學,可以提升學生聲樂素養,使其更能適用群眾豐富精神文化的需要。其次是,時展召喚聲樂藝術必須走向多元化,進行跨界唱法教學,可以提高我國聲樂藝術水平。還有是,可以豐富高校聲樂教學內容,使聲樂教學適合社會要求,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三、學習跨界演唱需要的生理基礎

必須承認的是,嗓音條件、生理機能、生理運動功能方面,每個個體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些對演唱者演唱水平具有較大的制約作用。但嗓音方面只要沒有先天性的缺陷,通過一定時期系統的訓練,參訓者對不同唱法均能收到滿意效果。應該看到的是,不同聲樂流派雖然外在表現形式大不相同,但均有相同的歌唱生理基礎條件,那就是都要依賴生理器官和肌體組織。不同的歌曲唱法和歌唱技術調動不同的歌唱生理肌能作用于人的發聲器官,能夠產生不同的歌唱效果。

四、跨界演唱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強化學生跨界演唱呼吸訓練

科學的、合理的使用呼吸是進行跨界唱法的關鍵,所以高校聲樂教學必須強化這方面的訓練,保證學生在登臺時能用流暢的聲音,而不是用破聲或者其它影響歌唱效果的聲音進行表演。而科學的、合理的使用學習關鍵是要通過自身的呼吸系統對自己的氣息進行恰到好處的控制,也就是必須要學會使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進行美聲和民族演唱的基礎和前提。但反觀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現狀,許多學校教學發生偏移,沒有將呼吸訓練納入到教學重點中來,而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通俗唱法的培養。對于此種問題,學校要大膽探索,勇于革新,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呼吸訓練,拓展其音色和音域,使他們低音不僅動聽,也能保證高音的質量。同時,要嫻熟掌握跨界唱法,就必須要對多種形式的演唱技巧做到了然于胸,唯有如此才能在運用跨界唱法時進行多元化的創新。這就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呼吸訓練,以此保證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增加聲音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二)強化跨界演唱所需的情感和語言訓練

跨界演唱要將情感和語言納入訓練對象,通過對聲、字、情、味、神、氣的嚴格訓練,下功夫將這一內容做好、做實,提高學生藝術感染力和藝術水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要進行跨界演唱,表演者就必須掌握民族、美聲、通俗的演唱技巧和語言,同時也要在語言、聲音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并且將所有的演唱方法所對應的形體表達完全掌握,才能嫻熟得將這些演唱方法運用到舞臺表演中。除此之外,高校聲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歌曲精品進行分析和感悟,教會學生理解作品的同時,培養自身相關能力,最終達到可以獨立演繹、精彩演繹作品的目的。對歌曲精品進行分析和感悟,可以培養學生歌曲創作,并將生活元素糅合到新作品中的創新能力。

(三)強化多元化技巧訓練

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在此環境中下成長起來的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文化會共同作用,形成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如,藏族、高山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所處的環境和文化是與其它民族截然不同的,因而他們的聲樂藝術也散發出不一樣的魅力。同時其它地方,如山西的信天游、陜西的秦腔、甘肅的花兒等也是我國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們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藝術寶庫。聲樂教師就是要強化學生對這些多元化聲樂藝術的學習,讓他們積極汲取這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演唱技巧、音色聲調。充分提高他們的聲樂表現水平和創作水平。

五、結論

進行跨界演唱是我國聲樂藝術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多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市場的需求,也是觀眾的要求。對此,高校聲樂教師一定要在認識上轉變,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接受、熟悉跨界演唱這種嶄新的方式,同時準確把握跨界演唱內涵,在呼吸、槍桿、語言等方面強化多元化訓練,使學生能夠具備進行跨界演唱的本領和水平,以此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聲樂人才,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構筑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劉乘鷺 單位:惠州學院音樂系

參考文獻:

[1]琚軍紅.“跨界唱法”對現代聲樂教學的啟示[J].中國音樂,2012,03.

[2]魏冉.高校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跨界能力的必要性和措施探討[J].大舞臺,2012,08.

[3]鄭清元.論跨界唱法在聲樂演唱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音樂,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