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聲樂教學原則分析
時間:2022-11-07 03:49:07
導語:少兒聲樂教學原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聲樂趣味教學
趣味性練聲——練聲是聲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練聲訓練,可以打好歌唱的基礎,逐步提升歌唱能力。然而傳統的練聲曲對于少兒而言,未免太過枯燥,易導致孩子上課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狀態不積極。趣味性練聲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們開拓創新,充分運用編創能力,編創出具有趣味性的練聲曲。趣味性歌唱教學——聲樂趣味教學,一環扣一環,任何一環都不容疏忽。趣味性歌唱教學,即聲樂教學中的教唱環節,這一環節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選取具有趣味性的歌曲進行教唱。歌曲的選擇在少兒聲樂教學中尤為重要,不僅要選擇適合少兒學唱的歌曲,而且要注意歌曲的趣味性。少兒對于歌曲的學習十分挑剔,歌曲是否受少兒喜歡,不僅影響教學效果,甚至會影響少兒對老師的喜愛程度,進而影響其學習的動力。當前少兒聲樂教學中用的教材幾乎都是少兒聲樂考級教材,在此基礎上有的教師可能會加上一本兒歌教材。筆者建議教師們在考級教材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時代之音,選擇孩子們喜歡并且適用于少兒聲樂教學的歌曲(如《熊貓咪咪》《親親豬豬寶貝》等)進行輔助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閑暇之余多聽賞少兒歌唱類節目,多關注少兒歌曲審美的動向。另一方面可以改進教學方法,選擇趣味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師教旋律學生唱詞,教師和學生一起演唱,加入趣味性的動作編排教學等。
2.聲樂審美教學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進行音樂教學”與“從樂(yuè)中學”教學原則所表達的內涵一致,聲樂教學同樣應該以審美為核心。聲樂審美教學可以從兩方面得以體現:欣賞教學——音樂作品“細節”的表現手段是音樂語言。音樂語言即旋律線、節奏型、速度、節拍、音色、織體等元素的有機組合。通過音樂語言我們可以了解作品的情緒特征。少兒聲樂教學可以適當加入欣賞教學的環節,讓學生多接觸、聽賞優秀的歌唱表演、歌舞劇、音樂劇等,創設美的情境,通過對旋律、節奏、速度、音色、音強等音樂語言的感知與欣賞,了解音樂作品的情緒特征,領略聲樂藝術的美感,提升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常規聲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所謂常規的聲樂教學,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包含導入、練聲、教唱環節的聲樂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中,一方面我們要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學中對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同樣需要予以重視。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關導向,既不能讓學生覺得教學太枯燥,又要將音樂語言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小養成專業學習的習慣。很多學生聲樂過了六七級,卻連基本的節奏型都弄不明白,這是我們少兒聲樂教學的失敗。作為聲樂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學生獲得更專業的知識和更好的學習體驗。除此之外,家長在孩子的聲樂學習道路上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如果選擇學習聲樂,家長就要對孩子的聲樂學習上心。只有家長予以足夠的重視,孩子才會堅持學習。其次,家長在配合完成好教師布置的任務外,還應當隨時注意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意識和興趣愛好,可以讓教師選取一些既有趣味又能提升孩子審美的音樂,在課外時間放給孩子聽。少兒聲樂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在這里我們只是提及皮毛,對少兒聲樂教學的首要原則進行闡述,希望能為少兒聲樂教學理論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劉浪琴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淺析聲樂教學中整體教學法的運用
- 下一篇:核心期刊辨別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