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分析

時間:2022-03-21 09:48:48

導語: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分析

摘要:探究式教學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重要的方法,它對推進初中物理教學改革已產生重要影響;它通過營造綠色、和諧、自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重視學生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快樂學習,激發探究動機,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重視學生實驗;快樂學習;和諧;自主

新課程改革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以往常規的、單調的、枯燥的教學模式,做到善于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充實。這種思想正深刻影響著我們眾多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師能否做好探究式教學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是能否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實現以人為本教育的關鍵。

我認為物理探究式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重視學生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

物理實驗是引導探究性教學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橋梁和中介。傳統的物理教學只把實驗作為實現知識的整合和技能訓練的手段,又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實驗的研究性較弱,一般只停留在做好實驗的表層面上。更有的農村教師,因為學校實驗設施的不完備,又缺乏對教學資源的創造性開發與整合,把本該用實驗解釋事物的本質屬性,讓學生只是通過課本的實驗步驟死記硬背下來;物理教學中的實驗,既能滿足學生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刺激學生語言,喚起學生思考,使學生手腦并用,把學生興趣、知識、能力等多種心理因素調和到一處,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如講《大氣壓》時先用實驗室的器材由學生參與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再分小組由學生親自動手做紙托杯水實驗:將一只玻璃杯灌滿水,用一張塑料卡片蓋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過來。問,當把手移開后,會發生什么現象?學生一般都認為卡片會掉下,水會灑出。但結果松手后卡片反而把杯中的水托住了,學生驚訝不已。

物理教學的切入點,往往是觀察和實驗,教師應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書本外的小實驗,讓學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遙遠!物理現象經常就在我們身旁出現,如果能認真地思考、討論,將會加深理解,活躍思維,師生將在這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感到歡愉,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如在“沸騰”這一節課中做了一個濕的紙盒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不會燃燒的實驗。實驗為學生的認知發展提供了依據,學生在實驗中得到了諸多能力的鍛煉,同時也提高了觀察事物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二、快樂學習,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動機

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合理運用情境教學可以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理念。怎樣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情景教學的效應呢?教師如果能讓物理走向生活,讓生活凸現物理,創造性地開發與整合生活中優質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剖析身邊的一些新奇有趣的物理現象,則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種饑渴狀態;因此,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設下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講《慣性現象》時,被石頭絆倒為什么會向前倒,而踩到西瓜皮時卻會向后倒?相信只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現實生活實例為切入點,就一定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欲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浮力內容的浮沉條件是學生學習時的重難點,這就在于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如果強將理論灌輸進去,學生既厭學又不會將其牢牢掌握;于是我安排了如下的實驗。在講桌上先放上一個雞蛋和一個裝滿水的燒杯,問,雞蛋如果放到水中,它會怎樣運動?學生答下沉;于是我讓一名學生演示,結果果然一樣,大家也很高興!但接下來我又問,雞蛋會浮上來嗎?學生紛紛搖頭并十分肯定地說,不會。我在操作者的耳邊說了幾句,就看他用竹棒攪動杯中水,雞蛋一點一點地居然上浮了,學生很是詫異!此時,告訴學生,其實其中的奧妙在于空心的竹棒里裝有細鹽,當鹽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就會變大,雞蛋所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就上浮[1]。這樣在有趣的實驗中使學生掌握了物體的沉浮條件,讓他們自己動手更可以趣激學,始終使學生保持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師生之間親密互動,拉近彼此關系,這樣對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營造綠色、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氛圍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果在教學中時時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無限潛力的、不斷變化著的主人,那么你想出來的辦法就容易讓學生接受;反之把雙邊活動,變成了教師一廂情愿的艱苦勞動,那即使借用別人一兩個方法的竅門,用到自己那里也行不通[2]。初中物理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這一核心,應以學生為中心,發掘學生的潛能,啟發學生的求知欲。而在我們的物理課堂上,教師把理論知識講得詳盡透徹,把解題技巧分析得面面俱到,學生在教師這種大包大攬教學下成了積存知識的容器,完全被剝奪了自主探究的機會。久而久之,這種思維的惰性和依賴性就會使學生鮮活靈動的創造力日漸萎縮并枯竭殆盡。教師應該經常和學生商量一點教學經驗,這樣就使教學充滿了源頭活水;中學生進取心十足,表現欲極強,只要教師給予其充分的信任和適度的激發,就會使其積極性和自信心高漲起來,并有敢于向老師、向權威挑戰的勇氣和膽略,而這正是創新教育最基本的條件。新課程改革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為防止出現放任自流的傾向,我們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要實現主體和主導的最佳配合,教師應善于挖掘和調動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使學生樂學、愛學,從而創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

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優化課程結構,開發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學習和探究中體現真理和人性化才是對人類的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勇.探究式教學新亮點[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24):19-20.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王月鳳 單位:天津市薊州區別山鎮科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