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研究
時間:2022-10-22 05:36:03
導語:中職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職學生文學素養普遍較低,對于語文學科帶有一定的輕視或抵觸情緒,因此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創新教學路徑,以重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準確把握中職語文的教學特點和學生需求,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全面評價等環節開展探究式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自主探索并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質疑思維
探究式學習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合作探索精神為目的,具有主動性和實踐性特點的新型學習方式,在知識爆炸性發展的當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未來長足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如何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中職語文教師對此均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惑。本文將從原因、路徑兩方面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展開討論。
一、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的原因
(一)中職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低。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應試教育下學習成績不理想。他們大多因成績落后而無法考上普通高中,為了未來能夠在社會生存而不得不來到中職學校學習一技之長。故而這一群體對于語文這一基礎學科帶有強烈的不滿和厭惡,主觀上拒絕學習;客觀上也存在知識儲備不足,人文素養低下的問題。因此中職院校急需尋求解決中職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難的有效辦法。(二)傳統語文教學難以滿足當前需求。傳統語文教學主要由老師大量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具有課程結構單一,教學內容簡陋的弊端。而無論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改革方向,還是社會對于人才的考量,都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所以之前的中職語文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展趨勢,難以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專業技能水平的目標,需要中職語文教師彌補傳統缺漏,改變創新語文教學方式。(三)探究式學習符合中職教育的根本目的。中職教育在于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以培養學生掌握優秀的職業技能、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未來就業發展為主要目標。而探究式學習可以讓同學們在更為簡單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基礎文化知識,并可以通過質疑思考、自主實踐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動腦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礎和專業素養,與中職院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緊密貼合。
二、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的路徑
(一)創設情境,自主參與。興趣是學習的最好鑰匙,對中職學生更是如此。[1]要想解決學生主觀學習意識淡薄、客觀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探究式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就包括創設學習情境,以課本為基礎,為學生創造科學生動的學習情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浸入式教學”,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例如,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的語文教學中,課文《項鏈》是法國莫泊桑所創作的短篇小說。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認識到小說所蘊含的深意,在領會中心意思的同時,激發并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呢?針對類似上述中職語文教學中所出現的教學內容復雜,文章主旨深刻的現象,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讓學生們自行演繹小說故事情節,通過自主參與表演,切身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小說主要人物有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女主人公的丈夫羅瓦賽爾,以及女主的朋友,舞會上的嘉賓,向羅瓦賽爾放債的高利貸者等。女主及其丈夫的表演人物由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推薦,其余配角演員選擇五到六名同學,由同學們自告奮勇或相互舉薦,老師作為旁白在一旁解說,剩下的同學作為觀眾欣賞課文的真人表演。表演的同學們可以直接拿上課本根據角色分配進行對話,用圍巾或紙條代替文中的鉆石項鏈,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有趣的對話表現出小說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在表演結束后,同學們可以在同桌之間進行討論,評價小說中的人物,總結故事的主要內容,老師也可以讓同學們展開設想,如果自己面臨文中的情況你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經由上述教學情境的設置,讓參演的同學通過自身的實際體驗,感受那個時代小資產階級生活的波動和混亂,讓旁觀的同學通過觀看表演,認識到當時盛行的虛榮之風及其危害。讓所有同學在教師所創設的生動課堂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趣味與生命力,并由此主動探求其背后的深刻含義。(二)鼓勵質疑,培養思維。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2]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從來沒有真正的所謂標準答案,教師在授課期間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勇于質疑,包容并認可學生所言。讓學生善于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在不斷地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敏捷思維。例如,中職語文基礎模塊的一篇課文《不求甚解》,是馬南邨所寫的議論文,表明了“重要的書應反復閱讀,多次領會”的道理。事實上,很多人對于不求甚解的理解和看法都不盡相同,課文所寫也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因此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就“不求甚解”這一詞的理解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以課文作者觀點和不求甚解一詞的創作者陶淵明的觀點——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為例,讓同學們對上述兩種觀點提出問題,如“依據陶淵明的觀點,小說和語文教材都是讀物,都只需要領會精神即可嗎?”“何為讀書的精神實質?”。同學們也可以另辟蹊徑,從其他角度設問,如“什么才是重要的書?是教材書重要還是世界名著更重要?我認為漫畫雜志能讓自己放松,為我帶來快樂,難道它就不重要了嗎?”甚至可以角度刁鉆:“我在考試的時候發現閱讀題的文章對我起到了很大的人生啟迪,在這種情況下我應不應該反復閱讀,多次領會呢?”中職學生雖然文學素養較低,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具備多元的思維角度和學習能力,甚至有些學生頭腦相當聰明,能想到常人所不可及的地方。所以教師在聽取學生發言時絕對不可以依個人判斷隨意否定學生想法,而是要讓學生提出問題后說明他提問的原因,如果是有理可循、有據可依,那么應肯定并夸獎該同學的發言,并聚集全班智慧一同尋找合適的答案;如果是單純的逗趣,也不要指責批評,可以順著同學的話開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活躍課堂氣氛,給予所有學生敢于在課堂發言的信心。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發問,實際上也是在緊隨老師的講課思路不斷思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掌握教師所授知識,并通過老師有意識地引導發掘了學生的質疑精神,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三)全面評價,反思進步。提高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基于對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3]評價是探究式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通過對學生一段時間學習活動的評價,可以讓老師對學生的階段性狀況、學習心態有一定的了解,利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改進和開展;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近期變化與表現有所感知,發掘到自己的長處并加以發揮,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補正。而要達到上述效果,則需要探究式學習的評價具備廣度和深度。在評價時,應做到兩個“全面”。評價內容全面: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過程及結果都要有所涉及;評價方式全面: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收集周邊同學和學生本人對自己的看法,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評價。評價應實現精準有效,而非過分頻繁開展評價活動,讓學生厭煩。因此語文教師可以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評價。評價的內容應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包括但不限于近期實際學習過程,除了學習表現,成績波動,也可以記錄學習目標的設定,努力完善自我的付出,未來就業的方向,人際交往的進步等其他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表現、人際關系、主觀心理的變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全面認識自我。同時教師可以選擇采取書面評價的方式,制作簡易的階段性學習評價手冊,讓同學們通過文字能夠更自如放松的表達個人觀點。前幾頁記錄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每名同學可以找一到兩名與自己關系較好的同班同學,彼此寫下對方近期的變化,如語文課上發言次數增多、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等,而性格內向的同學如果找不到朋友幫助,可以將手冊交給班干部讓他們對自己做出評價。接下來由學生本人對自己做出評價,可以記錄本人最近學習上的進步和收獲,也可以寫下自己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惑和問題。最后由老師進行最終評價,用較為委婉的語言寫下有關每名同學近期學習方面的進步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如果學生在手冊上寫下疑問,也可以對此提出建議。在評價完成后,專門留出一節課讓同學們翻閱自己的評價手冊,進行反思,制定接下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三、結語
開展中職語文教學的探究式學習,應基于語文教學特點,從中職教育目的出發,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其多元思維,進行階段性評價讓學生不斷反思進步,讓中職語文教學為學生奠定良好學習基礎,最終實現中職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康永彪.淺談職高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02).
[2]蒲鵬飛.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數碼設計(下),2019,000(006).
[3]何霞.基于中職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項目教學總設計與反思——以廣州市從化區職業技術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踐為例[J].文教資料,2018(14).
作者:張國利 單位: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
- 上一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簡要探索
- 下一篇:探究式教學法在嵌入式系統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