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體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25 03:41:54
導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文化素養是中職學生通過體育知識學習和體育活動參與而形成的各種體育能力和行為的綜合表現,通過體育知識深淺、體育技能優劣、體育技術好壞、體育意識強弱、體育個性突出與否加以表現。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職生適應當前激烈競爭和未來社會競爭必須具備的個人品質積淀。我在多年中職體育教學中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一、通過體育教學,建立體育文化認知體系
并告訴學生體育不僅是與自己身體健康有關系的問題,更有向“更快、更高、更強”進軍的體育大家庭的盛會———奧林匹克運動,從而使當代中職生了解體育不僅在學校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會活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進一步告誡學生,體育不僅能滿足人們對健康、娛樂的要求,還是人類挑戰自我、挑戰人體極限不可缺少的載體,應勇敢地向困難挑戰。
二、強化體育意識,激發參與體育的原動力
體育意識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自覺認識體育意義與作用的基礎上產生的心理活動,采取個人認為行之有效的方式,獲得知識技能。目前,就中職學生整體而言,提議意識比較單薄。具體表現為:一是應付考試,缺乏主動性。有些中職生怕哭、怕累、怕煉,鍛煉與否無所謂,缺乏對體育鍛煉意義和知識的了解,造成認識上的偏頗。二是缺乏積極性。主要表現在課堂分組練習中,不能及時完成體育教學內容,結果造成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下降。針對這些問題,我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1.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中職生雖然成績差,但是生理、心理特點決定男生大多數好表現、喜歡競賽性強的項目,如足球、籃球等。女生則大多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因此,針對這些特點,教學中以大綱為準繩,因地制宜,適當安排這些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培養興趣,逐步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2.加強體育教學,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教學中采取各種措施,改進教學方法,運用豐富多彩、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提高體育學習興趣。3.利用競賽方式,鼓勵多數學生參與。體育競賽是強化和提高學生體育意識最有活力的手段,也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更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如在冬季體育教學中,組與組、班與班之間的拔河比賽吸引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參與和觀看比賽的過程中,提高對體育的興趣,調動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挖掘體育個性,注意揚長避短
體育文化素養的提高依賴體育個體體育文化素養的提高。教學實踐中發現對體育個性的發倔和培養已成為體育教學追求和探索的目標之一。具體落實到體育教學中,那就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例如,對于性格活潑好動的學生,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應以培養興趣為主,施以廣泛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個體特質,加以引導,培養興趣,促其發揮特長,借以提高個體的體育文化素養。教學中,把教學內容貫穿有趣的教學形式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他們在輕松、和諧、有趣的環境氛圍中鍛煉身體、掌握體育知識。對于性格沉穩、文靜、不好動的學生應加強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使體育鍛煉成為主動的、終身的體育意識,養成體育習慣;對于不同性別的學生,更好地根據他們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區別對待,加以引導,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各自的身體優勢。
四、培養體育道德,堅持“道德”第一
體育道德是人們在體育活動中依據的思想道德規范。優良的體育道德將極大地促進體育運動蓬勃發展,而惡劣的體育道德作風將極大地阻礙體育運動正常進行,如臭名昭著的英國足球流氓;屢禁不止的興奮劑丑聞;學校強占場地現象時有發生;在身體接觸運動項目中,如足球、籃球中,有意識的惡意報復性傷害等。惡劣的行為對蓬勃發展的體育運動來說是個別現象,但它們造成的危害不能低估。如在學校舉行的運動會或小型競賽中,學生表現出極強的集體榮譽感,但不乏極少數學生為了取得成績做出不文明行為。我們應該在肯定其集體榮譽感的同時,指出其錯誤的行為只會給集體帶來恥辱,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這不僅是體育運動健康有序發展的需要,還是我們培養全面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總之,體育文化素養的各方面是有機聯系的相輔相成的整體。體育知識是基礎,只有體育知識,沒有運動技能和技術,也只是一個夸夸其談之徒,運動技能和技術是重點,是體育文化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只有運動技能和技術,缺乏體育道德靈魂,不過是增加幾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漢而已;沒有體育意識作動力,提高體育文化素養則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所謂的遠大目標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需要注意體育文化的各方面,不可偏廢。
作者:袁斐單位: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 上一篇:幼兒園禮儀教育論文3篇
- 下一篇: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