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實驗實訓論文

時間:2022-06-12 11:01:09

導語:外語教學實驗實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語教學實驗實訓論文

摘要:通過分析西南林業大學外語教學實驗實訓平臺在日常教學中實施情況和使用效果,說明實驗實訓教學平臺在日常教學管理、學生任務型學習、教學輔助等方面,能讓教師在一定范圍內減輕工作的重復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是一個較好的教學學習平臺。

關鍵詞:實驗實訓平臺;傳統教學;混合型教學;大學英語

“混合型教學”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互聯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式要求老師在課程設計和知識傳遞中,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線下”(面授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1]。西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混合型教學模式,在原有傳統教學方式下加入了網絡學習實驗實訓平臺作為輔助,使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讓學習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2]。進行靈活的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高效的獲取所學知識。

一、外語教學實驗實訓平臺概述

外語教學實驗實訓教學平臺由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句酷英語作文自動批改系統實訓平臺、中國翻譯協會“語言服務能力測試與評估LSCAT”翻譯實訓平臺三個平臺組成;三個平臺的使用是針對外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譯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基于標準內容的完全可定制的開放課程框架模式,從課程學習單元中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層面對標準課程進行個性化教與學的課程內容,完全可定制的開放課程框架模式允許師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與學,教師進行宏觀調控,對活動、單元、模塊可自行添加,學生在平臺上進行測試并制訂學習計劃,自主安排時間與地點進行學習[3]。提供多元交互,體現在人機交互訓練、師生交互、生生交互;課程內容涉及學生日常生活規劃、學業規劃、就業規劃、新聞導讀及就業面試等方面,能夠滿足學生日常學習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學習平臺中的音頻、視頻材料都是由外教進行錄音、錄像,使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句酷英語作文自動批改系統實訓平臺對教師布置的作文進行簡單錯誤自動批改,自動識別詞匯、搭配、語法等常見錯誤并給出修改建議;學生能對同一篇作文進行多次修改、潤色,把作文修改到自己滿意為止;還能記錄學生的作文寫作的成長過程,完成學生日常寫作習慣的統計,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做到有目的教學,有個性化的教學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能夠有效的輔助教師完成作文統計工作[4]。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查看班級學生共性問題,減少教師查找問題的時間,在教學中對共性問題進行輔導。中國翻譯協會“語言服務能力測試與評估LSCAT-Transmate”翻譯實訓平臺,教師利用教學管理平臺翻譯實訓項目,取代了傳統課堂以零散或單一文檔材料為教學內容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在特定時間范圍內就某一類文本類型開展強化訓練和學習,有利于將語言技能、語篇意識和專業背景知識通過筆譯訓練整合在一起。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項目化的筆譯實訓,一方面是各司其職的分工作業,另一方面是要完成集體項目的責任與壓力,這種將學習任務細化到個人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危機感和參與度。同時,以內容為導向的分工與協作為學生創造了更直接、自然的爭論、商討和決策的氛圍,有助于相互學習。

二、教學實施情況

2013年西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是云南省第二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建設單位,在借助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使其從單純的課堂教學改革為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模式[5]。改進學生學習評價方式,融入形成性評估的有效成分;推進網絡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倡導個性化教學;拓展大學英語后續課程,開設更多的選修課;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四年不斷線,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6]。根據改革方案,教學模式由傳統教學模式向混合模式轉變,學生除參與課堂學習外,還需課外進行朗文交互英語及其批改網作文寫作的網絡學習,教師對網絡學習規定具體任務、學習進度、質量等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網絡及時反饋并自動記載學習情況,學生遇到問題可在網上或課堂上請教老師。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抽查[7]。網絡教學中自主學習的開展,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可以自主確定學習進度與難度,不用像在課堂上一樣“一刀切”、“一鍋煮”。聽說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對著電腦或手機大聲朗讀英語了,不用顧忌別人會笑話他;英語基礎好的學生也不必無所事事地等待老師加快進度了,可以加足馬力向前進。因此,教學模式的改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促進了教學效果。為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成績評價中更加突出形成性評估,采用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8]。改革前期末成績主要由期末考試成績(占70%)和平時成績(占30%)組成;改革后的期末總評成績由:期末考試卷面成績(40%)+平時成績(20%)+網絡自主學習(30%)+批改網作文(10%)組成,加大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考評,重視形成性評估,避免了期末考試一錘定音,大大減少了大學英語補考重修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了外語基礎差的學生的情況。

三、外語教學實驗實訓平臺的應用效果

(一)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應用效果。2013年9月引進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平臺,使用范圍是在西南林業大學一、二年級非語言類專業學生。在2013—2014學年,西南林業大學有9436名學生參與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總時長176103h;在2014—2015學年,西南林業大學有12585名學生參與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總時長258725h;在2015—2016學年;西南林業大學有16283名學生參與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總時長233392h;在2016—2017學年;西南林業大學有12737名學生參與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總時長264887h(圖1)。朗文交互英語自主學習平臺輔助學生完成口語、聽力、語法、詞匯、發音、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培養。(二)句酷英語作文自動批改系統實訓平臺的應用效果。2013年3月引進句酷英語作文自動批改系統實訓平臺,截至2017年1月12日,西南林業大學共71位老師布置作文4725篇,提交作文428625篇(其中提交教師布置的作文412947篇,自主提交題庫的作文15678篇),共修改作文2114446次,平均每篇作文修改4.933次,其中學生作文修改最高記錄為526次。西南林業大學某同學在布置的560166號作文中修改了186次,作文評分從第1次評分67分,到186次評分89.5分,提高了22.5分;某同學在488782號作文中,經過162次修改,從第1次的29分提高到最終的80分,增加了51分(圖2)。(三)翻譯實訓平臺的應用效果。2016年3月引進中國翻譯協會“語言服務能力測試與評估LSCAT-Transmate”翻譯實訓平臺,截至2017年1月12日,學生通過翻譯平臺已經協作完成了6本公共版權圖書的英譯漢工作,原著以信息功能和表達功能為主,其中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包括歷史事件、人物、人文地理等在內的背景知識。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當天所翻譯的內容進行術語檢查、修正和錄入(創建、整理、修訂術語庫)。組員按進度完成各自的翻譯任務后,組內交換初譯稿進行互校,并由組長負責把關譯稿質量,如不符合翻譯要求則返回初譯人員及校對人員重新修改。初審通過后,技術員協同文字編輯嚴格按照原文版式、字號和體例進行統稿和排版。翻譯任務驗收合格后,每名同學就自己在實習中承擔的工作(創建翻譯項目、創建記憶庫、創建術語庫、使用術語庫和記憶庫、查閱資料、校對、編輯、項目管理、技術輔助等)寫出實習報告。

四、結語

在外語教學實驗實訓管理平臺中,學生的登錄頻率反映學生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的在線時長反映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進度;學生的線上的成績反映了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雖然綜合使用情況良好,但實驗實訓平臺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在學習中的態度如何來評價等。在今后的教學安排上,進行合理的統籌,科學的制定教學計劃,盡量避免學生在線上學習中的不良情況。

總之,實驗實訓教學平臺在日常教學管理、學生任務型學習、教學輔助等方面,能讓教師在一定范圍內減輕重復性工作;為學校、教師、學生提供教學輔助,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科教學,增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增強學生今后的社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中有,唐錦蘭,蔡靜.英語專業人文通識教育混合教育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2):8-15.

[2]楊芳,魏興,張文霞.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7(2):21-28.

[3]樊啟青,胡樹毅.基于內容和網絡平臺的語言實訓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180-183.

[4]楊曉瓊,戴運財.基于批改網的大學英語自主寫作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2):17-23.

[5]徐錦芬,朱茜.國外語言自主學習研究30年:回顧與展望[J].外語電化教學,2013(1):15-20.

[6]張臣文,李文聯,胡坤鵬.網絡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53-56.

[7]陳冬純.構建立體化英語自主學習導學和監控體系:基于英語網絡輔助課程的實踐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1(4):10-15.

[8]皇甫衛華,高曉瑩,張奕.語言實驗室在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中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7):330-333.

作者:顧開宇 王 娜 劉 琦 鐘新松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