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型模式在旅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8-28 02:38:03

導語:四輪驅動型模式在旅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輪驅動型模式在旅游教學的應用

一、“四輪驅動”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四輪驅動”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是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和深入分析我國現行旅游管理教育特點的基礎上摸索出來的一套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它是隨著旅游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發展而提出來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素:[1]以動態的實踐需求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源動力;以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提升人才素質的保證力,并以智力資本作為其核心因素;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作為人才成長的提升力,側重于學生技能的培養;以全面的質量保證作為人才發展的支撐力;促進教學系統的不斷優化。近年來,筆者在旅游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著以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為中心進行應用研究,并已經取得了顯著而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四輪驅動”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1.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在建設旅游電子商務課程資源時,筆者力求將文字教材、互聯網(音頻和視頻)教學資源及實戰案例相互補充,致力于建立多維化的教學資源系統,以保證教學資源的整體優化和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教學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如圖1所示)。

2.實踐需求

實踐需求主要包括社會需求、教學實踐、實習反饋和就業反饋等環節。在這一子系統中,主要是通過對各種實踐的反饋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保證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素養能夠很好地滿足各個方面的需要。就目前而言,旅游專業人才市場對于旅游從業人員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一意識二能力三語言”方面上。[2]“一意識”指的是應強化和具備適應旅游產業整體發展的意識。“二能力”指的是作為當代的旅游管理者一定要有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能力以及全面經營管理的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培養是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所要突出的兩個主要目標。“三語言”指的是從事旅游行業的人員應具備的三種最基本的語言技巧——國際交流語言、計算機網絡語言和專業語言。

3.教學手段

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是人才成長的提升力,是將知識轉變為學生能力的工具,包括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相應的教學技術手段。在本科課程設置方面有不同的課程類型,如基礎課、專業課,而不同的課程只有適合不同的教學手段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知識的傳輸更高效并更多地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在教學課堂上,筆者著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自我培養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相互補充,共同成長。筆者特別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過對現有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論知識,使理論更好地為實踐服務。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接近于現實的案例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理論知識,教與學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4.質量保證

全面的質量保證是人才發展的支撐力。它通過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來實現,具體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文件檔案、教學評估、實習與就業反饋以及教學過程控制等環節。只有不斷完善并有效執行上述制度才能使旅游教育“產品”——人才的質量有所保障。質量保證是“四輪驅動”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是前三個環節實現的根本保證和歸宿。只有在質量得到根本保證的前提下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夠保證培養出的學生能夠滿足實際的需要。

三、“四輪驅動”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筆者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總結出一些在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需要注意和把握的關鍵性因素和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學的基本前提。要想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高能力、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質、能力水平強的教師隊伍。師資隊伍建設體系無疑是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的基礎,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旅游人才質量得以提高的有力而直接的保障。旅游業和其他行業相比有著較大的差別。它是一個更注重實踐性的產業。所以對于師資隊伍的要求就越發突出實踐能力的提高。經過調查統計,在我國高校范圍內普遍存在著旅游專業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而且在專業教師隊伍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缺乏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更缺少實踐環節的鍛煉和培養。所以,要想解決專業人才建設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好師資建設的問題,要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培養策略,一方面要引進一批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學習,增強他們自身的能力和素養。

2.優化現有教學方案,調整理順教學培養目標

在明確了微觀、中觀和宏觀意義上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后就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方案進行優化處理,樹立教學方案的優化體系。它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體系,也是對既定目標的進一步落實。[3]側重人才培養方向,人才培養的方向可以分為科研導向和應用導向兩大類。其中,科研導向的人才培養應該以基礎類學科的學習為主,傳授理論知識;應用導向的人才培養應該面向市場所需,培養實用型人才。[4]教學目標的培養要緊緊圍繞市場的需求。如果高等教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或者是方向定位不準確就會直接導致供需矛盾的產生。因此,旅游高等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所處旅游區位、學科背景、師資狀況、市場就業狀況以及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來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地確定培養目標,并予以實施。[5]

3.推進校內外合作,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力度

從眾多國外校企合作的經驗上看,校企合作是促進旅游專業教育和旅游業發展的一種非常適宜的方式。在國內,教學和實踐相互脫節的現象比較普遍,使得教育科研實踐的優勢無法完全體現出來。在今后的旅游高等教育中一定要積極實踐這種校企合作、共生發展的思路。[6]

本文作者:孫宏斌工作單位:佳木斯大學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