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學生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28 03:50:19

導語:校企合作學生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企合作學生教學論文

一、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創新

校企合作模式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重視技能訓練;傳統高職教育對于理論教學與學生素質的培養更為側重,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校企合作模式與實際相結合,試圖打造出適應市場經濟時代企業所需求的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將要面對兼具可變性和創新性的崗位,時代特征鮮明。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最終培養的學生,必然是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他們不但基礎文化和專業基礎理論扎實,而且具備的專業技能也可以與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其次,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職院校職業院校教育體制改革的創新。就辦學理念而言,主要是堅持與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主要導向是技能就業,重點是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以及品德的提升,主要培養目標在于使學生成為技能人才。在具體的辦學道路上,很多黃姐都將校企合作的理念體現了出來,具體涉及到課程開發、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和教材的編寫、教師結構與課堂教學等,務必要要使所教、所學和所用都能能市場發展需求之間實現有效對接。就招生就業方面而言,一定要做到與學校實際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相適應,對于企業緊缺人才要精心挑選和培養,專業開設要多考慮那些與學生發展十分有利的工種。就就業方面而言,應該堅持以技能就業為主要導向,并且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努力貫徹下去,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學校期間開展的全部學習內容都和就業密切相關。另外,還要將校企合作畢業實習環節作為重點抓好,緊密地聯系起畢業實習與就業,還要使其真正落到實處。校企合作模式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體現了對職業技術教育制度的創新。

二、不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能力

大學生就業能力主要是說,學生在校期間,學校通過讓其學習知識和開發綜合素質,從而來取得一種綜合能力,這是一種包括了知識、技能和經驗在內的綜合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實現就業理想,社會需求也才能得到更好地滿足。校企合作模式是一次對高職教育制度的創新,這在同時也與企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相符合。高職院校應該很好地借助校企資源共享這一顯著優勢,在進行校內教育的過程中來培養和提升包括非智力能力、職業能力等在內的就業能力。一是非智力能力培養。這種能力主要有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幾方面內容,在開發人才智力的過程中往往起到了決定作用。高職院校要在校企間展開一些教學和學生活動,這些活動要求具有豐富的教育性和思想性,形式不拘,最主要的是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組織,并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這些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來說是非常有益的;校企間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有助于疏導和培養學生,使其更加愿意接受成功和失敗的過程,這對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是很有裨益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使學生及時向“社會人”轉型。二是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之間的人才培養和需求實際上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運行機制。而學生正是這種機制的利益共同體,通過這種機制,學生將逐漸提升自己良好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的主要內容便是職業道德與艱苦創業精神。院校應該對學生的從業道德進行重點培養。同時也要高度重視艱苦創業精神的培養,學生有了艱苦創業精神就能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勇往直前、敢于承受磨難和挫折。三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積累知識,以促使其主觀認識和社會實踐能力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依據企業的需求,學生就能知道如何獲取知識的更新以及怎樣才能準確的學習所需知識。二是培養創新能力。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的生存、發展的先決條件,所以,企業員工的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十分關鍵。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職院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以期這種創新素質能夠與未來企業發展要求相適應。

三、結束語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前國務院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提出了要實行更為積極的就業政策。積極就業政策的施行,就一定要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質量標準和培養模式進行重新評估,然后對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行重點培養。本文提出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希望有助于高職院校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作者:熊維單位: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