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課程教學策略探究
時間:2022-08-21 02:57:20
導語:高速鐵路課程教學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針對高速鐵路大發展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開設時間、教學方法及考核模式存在的局限性進行了分析,闡述了當前鐵道工程專業人才學習工程項目管理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速鐵路大發展;鐵道工程;工程項目管理
世界銀行的《中國高速鐵路:建設成分分析》報告中指出,中國高鐵建設成本大概為其他國家的三分之二,逐漸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明顯優勢[1]。這對具有鐵道工程專業背景的工程項目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人才培養模式帶來了新的動力。基于此,為提高我國鐵道工程專業人才的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文章結合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開設時間、教學方法和考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開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一、高速鐵路大發展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開設時間。目前,鐵道工程專業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一般安排在本科四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內,即在學生掌握了部分專業課知識之后再進行學習[2]。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門集專業性、實踐性、綜合性于一體的課程,其知識體系復雜,主要涉及工程項目的組織、成本、進度、質量、合同、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信息等管理內容。可是,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分析可知,大多數學生常常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缺乏興趣。引起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開設時間較晚,學生對工程管理缺乏主觀認識,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很少思考技術與管理間的內在聯系,忽視了對工程項目管理內容的關注;另一方面,為避免與學生畢業實習或考研沖突,學校一般要求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在八周內結束,而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復雜,使得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或了解相關理論,忽視相關知識的學習。這將直接阻礙鐵道工程專業人才對工程項目管理的運用,影響高速鐵路“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二)知識體系講授存在的問題。合理的講授方法是學生學習課程知識體系的關鍵。目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講授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即教師為主導,一般按照章節順序講授。可是,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知識體系復雜,學生常常學了后面的內容忘了前面的內容,導致一學期課程結束后,所學知識難以構成一個體系。同時,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僅以課堂講授知識,很難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在實際工程中,使得學生缺乏學習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積極性。現有研究提出,在講授知識體系時可借助案例講解[3-5]。可是,選擇的案例仍以書面形式表達,雖然學生可以接觸部分工程背景,但仍與實際工程脫節。(三)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一般而言,除工程管理專業外,其它土木類專業大多以考察課的方式考核學生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掌握程度,鐵道工程專業也不例外,這里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時成績(主要由學習態度、作業、考勤、回答問題等組成)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考核內容多以書本為主,而目前相關書籍從撰寫到刊出常常需要較長的周期,有些在教學中使用的教材編寫于若干年前,其所涵蓋的知識相對陳舊,難以準確地反映工程項目管理的最新方法。此外,考核方式單一,缺少實踐性操作考核,使得學生只是記住了工程項目管理相關知識的含義,但難以將其運用于實際工程中。
二、高速鐵路大發展背景下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一)提高學生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學校對該課程的設置息息相關。在學生進入大學初始,教師應在給學生講授最新專業技術的同時強調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性,通過邀請國內外工程項目管理的專家給學生講授最新的國內外工程項目管理方法,也可邀請具有現場經驗的工程師給學生講授實際工程項目中的管理知識,提高學生對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學習的興趣。此外,學校應結合鐵道工程專業課程(如鐵路選線設計、軌道工程、車站工程、工務工程)等,建議在學生進入專業技術課程學習的初期,開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并結合上述專業課程將專業技術與工程管理有效地串聯起來。同時,針對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復雜、實踐性強等特點,需增設教學課時量,其中包括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基本理論教學16個學時、案例專題化教學16個學時、現場實習或進入模擬仿真實驗室教學4個學時,共計36個學時,并增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1~2周。由此可使學生在充足的時間里學習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提高學習興趣。(二)加強與工程實際緊密相連的專題化講授方式。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知識體系復雜、實踐性強,教師僅根據現有教材講授工程項目管理基本知識及理論,仍不足以培養具有工程項目管理能力的鐵道工程專業人才,還需要加強與工程實際緊密相連的專題化講授,這里與工程實際緊密相連的專題化講授分為課堂教授和現場(或仿真實驗室)講授兩種。與工程實際緊密相連的專題化課堂講授是指講師以鐵道工程專業涉及的工程(如鐵路選線工程、鐵路橋梁施工、鐵路軌道結構鋪設等)項目為背景,結合成功項目案例,采用多媒體技術,從組織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環境與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開展專題化教學,創造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逐漸形成以專業背景為前提的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而關于現場(或仿真實驗室)講授則是指學生在進行前述專題化課堂講授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現場(或仿真實驗室),以鐵道工程實物或模型為背景,講授如何在實際工程中應用工程項目管理的相關知識。以此提高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效果。(三)探索以實踐操作為導向的工程項目管理考核模式。通過選擇適當的時間開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以及采用專題化講授該課程的講學方法,學生在理論上應當具備了一定的工程項目管理能力,但還需進行考核。目前,傳統考核方式難以反映學生掌握該課程的程度。文章提出一種以實踐操作為導向的工程項目管理考核模式,該考核模式由課堂考核、現場實習報告及課程設計組成。這里的課堂考核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引入“一級或二級建造師考核內容”,實行閉卷考試,學生通過考核后應至少具備通過二級建造師考試的能力;現場實習報告則是由學生通過對現場實際工程項目管理的觀察,撰寫一篇學生本人對工程項目管理的報告,通過考核后的學生應具備模仿現場管理的能力;課程設計則是以5~7人作為一個小組,以某一鐵道工程項目為背景,設計一項工程項目管理方案,其中每位學生需要給自身設置一個角色,如項目經理、總工程師、監理、安全員、施工員等,學生通過該項考核應具備制定工程項目管理方案的能力。由此可以培養出具有鐵道工程專業背景的工程項目管理人才。
三、結語
高速鐵路大發展給具備鐵道工程專業背景人才的工程項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給《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帶來挑戰和機遇。文章針對鐵道工程專業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中開設時間、教學方法及考核模式的局限性進行了分析,探討了現有教學和考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為培養具有良好工程項目管理能力的鐵道工程專業人才提供參考。上述內容是筆者在教學中的感悟和正在進行的一些初步嘗試,不足之處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楊浩.高速鐵路與重載運輸[D].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
[2]牛蕓蕓.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6):153.
[3]孫海燕.基于案例法在《工程項目監理》課程中的教學改革初探[J].考試周刊,2017(55):47-48.
[4]王新生,杜衛紅,戴謀福.論案例教學法在工程法教學中的應用[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7(1):107-109.
[5]胡澤宇.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風,2016(9):141.
作者:龔凱 張鵬飛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
- 上一篇: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及措施
- 下一篇:淺析教師理實一體化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