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時間:2022-04-19 03:15:43
導語:漢語言文學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中職學校現有的教學體系中,漢語言文學的課程屬于核心性的中職課程體系部分。中職學校通過開設漢語言文學的重要學科課程,旨在促進中職生實現自身人文綜合素養全面提升的目標,激發中職生的崇高人文情感。因此可見,人文素質教育應當被置于漢語言文學的基礎教學地位,同時也構成了漢語言文學授課過程的目標宗旨。在此基礎上,中職學校與教師目前需要明確中職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具體實施途徑,結合漢語言文學的真實教學狀況來進行調整與優化。
關鍵詞: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高措施
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依靠漢語言文學的中職教學課堂作為載體,運用多種教學舉措來培養中職生的崇高人文情感,幫助中職生形成完整與健全的品德人格。目前面臨中職課改的總體實施趨勢,人文素質教育的舉措正在致力于深入推進,客觀上體現了中職生人文素養受到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帶來的顯著影響。為了達到深入施行中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那么中職教師有必要結合中職生的人文情感真實體驗與需求,為中職生搭建人文綜合素質提升的課程學習平臺,增進中職生與漢語言文學教師之間的課堂溝通。
一.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對于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影響作用
漢語言文學的中職課程教學,基本宗旨在于搭建中職生了解傳統文學的重要媒介平臺,依靠漢語言文學的中職課程載體來實現同學們人文素養全面提升的中職育人目標,對于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進行全面的發展與傳承[1]。中職學校對于中職生群體在全面實施人文教育的具體過程中,必須認識到漢語言文學授課過程的重要影響作用,結合中職生的人文情感特性以及學生年齡特征來選擇適合于中職生的漢語言文學授課模式,激發中職生熱愛漢語言文學的崇高內心情感。進入新時期后,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基本構成要素來講,目前已經普遍得到中職師生的關注。漢語言文學的中職課程科目并不是僅限于工具性的作用與價值,而是必須發揮深入滋養中職生人文情感的效果,引導并且啟發中職生深入挖掘漢語言文化的深刻內涵,獲得全新的人文思想啟示[2]。
二.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基本思路
首先是啟發中職生接受良好的人文情感與價值取向。中職生本身具有年齡較小的特征,因此決定了多數中職生的價值取向觀念以及人文情感意識并未達到成熟的水準。中職生在分辨外界事物時,普遍具有較弱的是非判斷能力,比較容易受到多種不良的外界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作為中職教師必須運用積極的方式來指導中職生接受崇高的人文價值情感,避免中職生由于欠缺自主分辨能力,從而導致中職生遭受多種多樣的外界不良影響,幫助中職生增強自身的價值取向辨識能力。其次是密切關注中職生的個體差異性。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培養中職生的良好人文情感,樹立中職生的正確理念與認識。在此過程中,中職教師對于同學們的個體接受能力以及價值情感傾向差異性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結合中職生的個體接受能力以及漢語言文學學習水準差異來提供帶有針對性的授課過程。中職教師只有做到了全面關注中職生的理解水準差異性,才能保證漢語言文學的授課過程實現最大化的課堂教學價值[3]。第三是增進中職生與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師的人文情感交流。中職生處于形成人文價值取向的最關鍵年齡段,因此中職教師必須要為同學們創造融洽的師生情感交流氣氛,讓中職生充分感受到崇高人文情感對于心靈的滋養,自覺融入溫暖的師生交流氣氛中[4]。具體在實施漢語言文學的授課過程時,中職教師就是要善于體察中職生的情感交流需求,充分滿足中職生的人文情感層面需求。中職教師與全班學生在進行課堂溝通時,應當保持耐心與溫和的語氣,避免呵斥或者嘲諷中職生,防止激發中職生的內心叛逆情緒。
三.在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實施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具體舉措要點
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多數中職生以及中職教師都能做到密切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整體水準,結合中職生的獨特年齡特征以及學生情感需求來設置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教學思路,全面滿足中職生對于傳統語言文化的內心需求。但是不應當忽視,中職學校目前施行的漢語言文學授課模式并沒有達到最為完善的水準,根源在于某些中職師生沒有充分重視漢語言文學在提升中職生人文綜合素養層面上的重要實踐影響,導致漢語言文學的授課過程局限于簡單的工具層面價值[5]。為此,中職學校目前在中職生人文素質全面提升的舉措中,應當著眼于漢語言文學授課過程的如下優化改進要點:1.激發中職生熱愛漢語言文學知識的人文情感。崇高人文情感構成了中職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文素養,中職生具備良好的人文情感取向,意味著中職生懂得欣賞美好的外界事物,能夠做到贊同并且認可崇高的價值理念。現階段的中職生面臨整體的外在環境變化趨勢,處于價值理念形成階段的中職生將會受到非常強烈的多元價值沖擊,導致某些缺乏判斷能力的中職生陷入錯誤的價值認識中。由此可見,中職學校開設漢語言文學的重要課程科目,基本宗旨就是要引導中職生自覺摒棄某些錯誤的取向與認識,接受崇高良好的人文情感價值。中職教師自身的行為方式以及教學思路都會給中職生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中職教師本身承擔了非常關鍵的課堂引導責任。在此基礎上,中職教師應當更多重視漢語言文學課程蘊含的人文情感價值,按照循序漸進的思路與做法來啟發中職生,為中職生創造濃厚的人文情感氛圍。中職教師通過實施上述的課堂轉型做法,中職生就會感覺到中職教師對于自身的關懷與支持,樹立中職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信心。2.創造有趣與生動的漢語言文學課堂氛圍。中職生處于直觀感知的年齡階段,因此多數的中職生都會喜愛充滿趣味的漢語言文學課堂。但在原有的中職授課方式下,中職教師往往局限于大綱層面上的知識內容講解,導致中職生感覺到很難理解漢語言文學的晦澀文字內容,甚至引發中職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厭倦心理情緒[6]。由此可見,有趣與活潑的漢語言文學學習氛圍對于中職生將會形成直接性的影響。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氣氛下,中職生就不會感到懼怕中職教師或者厭倦中職教學課堂,而是能夠自主參與整個的課堂探討過程。現階段的多數中職學校都已具備多媒體演示漢語言文學基礎課程內容的平臺,中職教師對于上述的信息化授課平臺必須做到正確加以利用,運用直觀化與動態化的方式來展現漢語言文學的基礎知識要點。經過以上的課堂模式調整與轉型,中職生就會受到強烈的課堂吸引影響,逐步學會運用積極的方式來思考漢語言文學的深刻思想內涵,全面增強中職生的人文理解能力與感受能力。此外,中職教師應當善于溝通全班學生,搭建師生密切溝通的橋梁與渠道。漢語言文學教師應當正確認識自身的重要教學職責,避免局限于淺層次的授課思維與認識層面。中職教師應當主動與全班中職生建立融洽的師生溝通聯系,啟發中職生運用微信或者其他的網絡信息化手段來提出課堂學習問題,并且鼓勵全班同學對此進行共同的探討思索。漢語言文學的各個授課環節都必須建立在師生之間充分互動的前提下,反之將會給中職生留下乏味枯燥的授課印象。3.引導中職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中職生在接受漢語言文學的基礎課程內容時,如果沒有做到自主進行思考,那么將會導致中職生在課堂上出現散漫與倦怠的情緒,無法保證實現良好的漢語言文學課堂實效性。因此,作為中職教師就是要運用循序漸進的啟發方式來開展漢語言文學的授課過程,鼓勵中職生運用自主思索的做法來獲得更加深入的漢語言文學內容,收獲全新的人文情感體驗。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中職生傾向于將漢語言文學視為通過學科測試的工具手段,客觀上導致中職生忽視了漢語言文學的深刻人文情感啟發意義。為了幫助中職生轉變對于漢語言文學學習過程的印象,那么中職教師應當運用正確與合理的方法來引導中職生,搭建師生密切交流的課堂溝通平臺。中職生在充分感受漢語言文學魅力的前提下,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科內容就會形成熱愛的情感,避免中職生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感到厭倦。例如對于《過零丁洋》這首古代詩詞在進行深入學習時,中職教師需要與中職生共同來探索古詩詞的基本語句內涵,然后啟發中職生結合詩詞的特殊創作背景,深刻體會詩詞作者在其中蘊含的內心情感線索。中職師生經過以上的詩詞鑒賞過程,應當能夠正確體察偉大詩人在詩詞中蘊含的強烈愛國情感,確保中職生在鑒賞與閱讀古詩詞的同時,內心受到強烈的人文情感沖擊,激發中職生熱愛祖國的崇高內心情感。
經過分析可見,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在全過程的中職語文教育實踐中占據基礎性的地位。漢語言文學的中職課程蘊含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因此漢語言文學應當成為滋養中職生心靈的重要源泉。進入新時期后,人文素質教育的各項具體實施舉措已經得到多數的中職學校重視,中職學校現有的人文素質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發展特征。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中職課堂實施過程中,中職教師應當運用正確方式來促進多元化的中職生人文素養提升與發展,塑造中職生的崇高人文品格。
參考文獻
[1]范會洋.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95.
[2]曲寧.對中職生漢語言文學相關專業的教學反思[J].知識經濟,2019(06):100-101.
[3]姚文艷.淺談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才智,2018(01):196.
[4]馬翠翠,楊琳.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7(04):63.
[5]李豐.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亞太教育,2017(21):152.
[6]韋小利.中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在提升學生人文素質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7(15):11.
作者:陳菊梅 單位:新疆塔城地區師范學校
- 上一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 下一篇: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逆反心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