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論文2篇

時間:2022-03-10 11:08:35

導語: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論文2篇

第一篇

1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運用的理論基礎

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從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及時參與到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中,了解學生當下的內心想法、學習興趣、心理狀態和學生性格特征,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聯系,為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遇到的困難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而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真正成為高中信息技術學習活動的主體,使得教學內容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順利開展和進行,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能夠從別人身上發現優勢并模仿學習,也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點并加以改正,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會首先試圖依靠自己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去嘗試解決,無法成功后又可以借助合作學習小組中其他同學的意見和幫助,繼續開發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團隊精神和緊密團結的同學情誼。

2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運用的現實意義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過程中具有以下現實意義,能夠引起關注和思考:一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運用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改變了由教師強制灌輸和單方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談話溝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體驗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內容,教師的教學方式選擇和教學方案設計也將以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首要目標和主要任務。二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的運用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學生靈活思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當中。高中信息技術教職人員在設計合作學習教學方案過程中,會注重觀察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個體性格特征,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學習知識水平、學習經歷和興趣愛好的不同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并為學習小組成員安排特定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身的學習優勢和特長,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時間內取得更多的進步和成長。教師通常將設計和引入情境教學模式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的講述和進行也以符合現實生活和實際應用為主導,為學生布置內容明確的學習任務或者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中順利達成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致。三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的運用,能夠提升教職人員的工作熱情,提升教職人員的教育教學理念,敦促教職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需要教職人員綜合參考運用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信息數據,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一方面也要發揮自己的職業教學能力,熟練運用并不斷拓展自身的專業知識,才能夠設計出生動活潑、教學效果顯著的合作學習教學方案。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帶領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為學習活動的進行把握目標和方向,同時兼顧調整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課堂氛圍,保證學生將注意力和合作學習活動的重心始終放在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研究和討論上,讓學生既有表達意見、提出想法的機會,也有認真分析他人意見、積極思考并提供幫助建議的意愿。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首要任務,幫助學生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內容并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術,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產生主動觀察思考、主動實驗操作、主動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學生靈活思考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當中,同時能夠提升教職人員的工作熱情,提升教職人員的教育教學理念,敦促教職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

作者:郭曉燕單位:如皋市第二中學

第二篇

一、高中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特征分析

1.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時代性特征。

信息技術本身是在現代社會經濟以及生產技術等的發展推動下,出現在現代社會中的一種技術形式,尤其是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頻次更加突出。在現代教育中,對于高中階段的教學開展以及學生知識能力培養來講,進行高中生信息知識與能力素養的培養提升,不僅是時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民族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求,現階段,在世界性的教育開展中,一些發達國家與地區進行信息技術教育開展中,也都將學生信息檢索能力的培養以及創造能力的提升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與目的,因此,在我國的信息技術教育開展中,也應注意結合時代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重視對于學生信息檢索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提升,在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社會與時展需求人才的培養滿足。

2.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開放性特征。

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具有比較突出的實踐性以及發展性、綜合性特征,在信息技術教學開展中,為了順應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這些特征,實現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素養的培養提升,同時還需要信息技術教學具有開放性,以實現信息技術融合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發展性教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開放性特征,不僅體現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開放性以及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教學形式的開放性等方面,而且在信息技術教學開展過程中,參與信息技術教學的師生之間也同樣具有比較明顯和突出的開放性關系特征,總之,信息技術教學的本身就是師生主動進行課程資源開發以及創新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過程,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比較突出的開放性特征。

3.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設施條件。

信息技術是社會經濟與信息資源發展推動下形成的一門技術形式,它的形成出現需要社會經濟以及信息資源作為重要支撐條件,同樣一旦信息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夠,也就不會出現信息技術。因此,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來講也是如此,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資源的充分發展與應用實現下,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形成構建,而要想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同樣也需要具備相應的硬件設備以及課程資源、教學環境等,這些都是信息技術教學開展所需要具備的條件。概括起來講,對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來講,需要為學生每人配備一臺計算機,以在教學過程中供學生進行操作實踐應用,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校園網,以具備充分的信息技術教育資源。

4.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我反饋與調節特征。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展中,還具有較為突出的學生自我反饋與調節的特征。現代教學開展中,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自我監控以及自我反饋、自我條件適應。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現代教育學科,其教學開展中同樣對于學生的自我反饋以及自我監控、自我調節比較重視,從而就突出了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學生自我反饋與調節的特征。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分析

結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在當前信息技術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創造性培養為主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在現代教學實踐中,隨著教學改革與教學發展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性能力、創新精神等的培養實現,而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一門以學生信息檢索能力與創造能力等培養為主的學科,教學中也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性與創造性的培養,而已創造性培養為主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就是在這種背景與目的下提出的。信息技術教學多是在多媒體教室或者是環境下開展的,對于具有較大學習壓力的高中生來講,其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等本身就具有較大的新鮮性與吸引力,因此,進行信息技術教育開展中,教師應注意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這一特征,通過輕松、活潑以及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來實現對于學生創造性能力與精神的培養。比如,在進行photoshop等內容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下進行一些具有創造性并且優秀的圖片作品的展示,并對于作品作者情況進行介紹,以吸引學生對于作品以及作者的好奇心與關注程度,以此實現對于學生自身創造性的激發培養。

2.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注重生活化教育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也是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教育來源于生活,教學活動也應當回歸與生活,因此,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展中,也應當注意將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相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實例,并將學習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實施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盡量與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生活實際等相互貼近,通過有效教學話題的設計,進行生活化的教學任務安排,以實現生活與教學的充分聯系、結合與運用,推進信息教學生活化,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3.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常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多是通過體系化教學知識與理論的構建,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實現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應用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展時,要將學生作為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在教學實踐中克服傳統的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的教學方式與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學與課堂的主體,主動的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學習,完成信息加工與開發,通過教學活動實現對于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與開發等能力的培養提升,完成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與任務;而對于教學活動中的另一組成部分老師,則要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開展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教學向幫助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教學上轉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種教學模式與方法,實現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與素質能力的有效學習提升,改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學習中的應用,主要體現為探究式學習以及討論式學習、協作式學習三種學習方式。首先,學生在應用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學習過程中,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與設備,在校園網站上進行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的,同時在問題過程中進行與所問題有關的資源提供,以使學生通過對于與問題有關資源的學習了解或者是利用網絡資源與優勢在相關的探索與找尋收集后,自己進行問題的解決。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一旦遇到新的困難,老師可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以此來實現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培養,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技術學習中去。而討論式學習與協作式學習的方式,則是通過學生與學生或者是學生與老師等之間的討論、協作進行問題解決,同時進行學習習慣與興趣培養激發的一種方式,同樣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和意義。總之,教學模式是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元素,對于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影響,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分析,有利于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芮加銀單位:酒泉市金塔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