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學習分析

時間:2022-11-09 10:59:10

導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學習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學習分析

一、引言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使得教學資源無法得到合理的利用,也無法滿足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大班授課的模式下,很多學生無法得到精細化的學習,對學生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掌握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以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為切入點,進而探討分組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二、分組合作學習的要求

在進行分組學習的過程中,要在明確合作學習的相關要求和原則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從而為分組合作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首先,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搭配。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實際情況,組內既要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適當融入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從而使得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帶動并實現優勢互補。同時要注意小組成員人數的適宜,一般每組人數在5~7名之間即可。其次要注重信息化教學的生活化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合理地選擇內容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其次教師要協調好組內成員間的關系,鼓勵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潛能并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分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信息化技術不斷普及,互聯網也已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為使學生在競爭激烈的信息化時代脫穎而出并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完善和優化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不容小覷。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可讓學生在集體的學習和探索中領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并為學生今后樹立正確的與人交往的觀念奠定基礎。同時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和探討,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在不斷的進步和完善自我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分組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掌握相關的要領,進而為今后的工作和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比如在制作PPT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將自己制作的PPT向學生們進行展示,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接著教師可向學生提出疑問:“這么多豐富多彩的圖片是如何插入的呢,而我們又如何讓圖片動起來”,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喜歡的圖片插入到PPT頁面中,同時將圖片進行動畫設置。在操作完畢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對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這種教學方式不但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促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合作是教學的關鍵,但合作應建立在尊重學生個人特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學生擅長的領域進行分工,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帶著各自的任務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比如教師在要求學生在完成一個精美PPT的制作過程中,可讓美術功底較好的學生負責圖片以及文字的編排,文學功底較好的學生進行語言的組織和文字的創作,擅長制作的學生可負責動畫制作的部分,使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體會完成作品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三)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體現,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依然不可忽視。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利的保障。同時教師要對相應的課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從而使小組合作模式的作用能夠得到真正的體現。其次教師在布置完任務之后要主動融入到與學生的探討和溝通中,對學生不懂的知識和問題進行解答和幫助。比如在利用word制作電子畫報的教學中,教師應對畫報涉及的內容、形式以及相關的要求等進行明確,接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制作,并在學生參與制作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建議和指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畫報的制作。

五、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討論可以看出,分組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不斷對教學模式和策略進行改進和優化,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并努力使學生的個人特長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指導作用,從而為分組合作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作者:鄭長樂 單位:安徽省霍邱縣河口中學

參考文獻:

[1]董征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師,2014(2):185.

[2]於有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