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校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調查
時間:2022-05-17 09:51:18
導語:中職校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質量評價調查的實施
本次調研活動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是武漢市中職學校的部分學生。課題組設計了面向全市中職學校學生、針對學校教學質量和學情的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效果等4個方面20個問卷調查題,同時,設計了對學校辦學質量綜合問卷題12個,旨在全方位了解全市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教師教學的現狀,為探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提供可靠數據。為全方位了解全市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現狀,調查問題形式采用了封閉式選擇題和開放式問答題相結合的方式。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300份,回收問卷1083份,回收率為83.3%。本次調研中共有39所中職學校的學生填寫了問卷,其中,城區綜合類中職學校5所,占回收問卷總數的12%;城區一產業類中職學校1所,占回收問卷總數的3%;城區二產業類中職學校11所,占回收問卷總數的26%;城區三產業學校15所,占回收問卷總數的39%;遠城區中職學校7所,占回收問卷總數的20%。在回收問卷的39所中職學校中,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建設學校8所,占回收問卷總數的28%。從受調查學生的性別來看,男生占38.9%,女生占61.1%;從年齡層次看,17歲以下的學生占31.8%,17—18歲的學生占55.7%,18-19歲的學生占12%,19歲以上的學生占0.5%。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1.教師教學態度
從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兩個大類來看,學生普遍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比較滿意。相比較而言,對專業課教師教學態度的滿意率高于對文化課教師教學態度的滿意率。對專業課的抽樣統計看出,學生對“關心學生,注重教學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最高,達到73.9%;五項平均滿意率在70.36%。對文化課抽樣統計看出,五項平均滿意率為63.52%,其中,對“遵守教學紀律,嚴格要求學生”的滿意率最低,僅有58.5%。這說明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環境下,注重提升專業教師的職業素養的同時,而弱化了文化課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工作態度提升,因此,文化課教師的職業教育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教學態度需要進一步端正(表1、圖1)。
2.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評價
對教師教學內容的調查包括5個子項,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優評率有明顯差異。總體來看,對專業課教師的教學內容滿意率高于文化基礎課教師教學內容的滿意率。專業課教學內容抽樣統計顯示,平均滿意率達到69.68%,其中“有針對性,能夠體現中職學生的特定職業背景”滿意率最高,達到75.1%,這樣的結果恰恰體現中職教育專業課教學的特點與特色。文化基礎課教學內容抽樣統計顯示,平均滿意率為60.4%,其中“體現實踐性,運用案例教學,聯系教學實際問題”滿意率最低,僅為56.2%。對文化基礎課調查的結果表明,文化基礎課的職業性、實踐性、前沿性相對弱化,一方面體現了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學科差異性,另一方面說明,文化課教學內容在體現職業特點與職場特色上,學生有訴求,需要進一步改進(表2、圖2)。
3.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評價
對教師教學方法問卷的抽樣結果表明,A、B、C、D四項專業課的優評率高于文化課。這四項中,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平均好評率為69.32%,文化基礎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平均好評率為59.75%。總體看來,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好評率都不高,說明全市各中等職業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大教學改革力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于E項,即“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基礎課教學方法的好評率為66.7%,專業課教學方法的好評率為61.2%,基礎課反而好于專業課,這是因為近幾年來,武漢市教科院職成室不斷加大了文化基礎課資源開發的力度,開發了與職場實踐密切結合的教材多套,同時也不斷加強了對文化課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這些舉措,從本次問卷調查中也能看出明顯的成效(表3、圖3)。
4.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從學生學習效果的抽樣統計結果看,A、B、D三項文化基礎課的滿意率比專業課略高,分別為67.40%、66.20%、61.20%,C項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掌握了一門技能”的抽樣統計結果表明,文化基礎課滿意率為62.2%,專業課滿意率為66.2%,“掌握了一門技能”的目標,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點。但是,從總體情況看,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很寬、動手能力還不太強,對本專業相關的崗位還不是很了解,還需強化措施,大力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促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表4、圖4)。5.教學綜合評價通過對武漢市不同類別中職學校教學綜合評價抽樣統計比較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武漢市一二批國家示范校、遠城區中職學校的綜合評價相對較高,文化課好評率分別為66.7%、68.8%,專業課好評率分別為81.3%、68.7%,學生對城區三產業類學校專業課的綜合評價較高,好評率達到72.2%,但對文化基礎課的綜合評價不高,僅為41.7%。總體比較而言,學生對城區綜合類學校、城區一產業類學校、城區二產業類學校的教學綜合評價相對來說要差些,文化基礎課分別為36.8%、33%、31.8%,專業課分別為50%、50%、44.8%。看來,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不同類別學校均衡發展,整體提高武漢市中職教育教學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表5、圖5)。
三、調查中發現的問題與對策
(一)問題
通過對全市中職學校學生問卷調查,并進行教學質量的抽樣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武漢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文化課的基礎性地位需要進一步明確
調查發現,在“關心學生,注重教學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方面,專業課教師高于文化課教師,這與前幾年的情況相反。這說明,經過多年努力,職業學校的“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根本”的辦學理念已經得到貫徹。然而,也要警惕矯枉過正的苗頭,注重文化課的基礎地位,強化文化課的教學效果。
2.“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進一步落實
調查發現,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滿意率還不高。這說明很多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黑板上種田,粉筆頭加工,嘴皮子經營”的情況還普遍存在。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創新意識不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識與能力不強。
3.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調查發現,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職業的認知均不夠。這說明,盡管我們進行了多年的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場意識,但是專業技能依然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
4.職業學校的均衡發展需要進一步統籌
調查發現,不同類別中職學校教學綜合評價的滿意率差別較大。城區與遠城區,專業課與文化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學校之間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差異性背后存在值得我們重視的不同原因。總體來說,職業學校之間存在著發展的不均衡情況。(本文來自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簡介詳見.)
(二)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重視中職教師市場意識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建設一支具有市場意識與專業技能過硬的師資隊伍。一些學校在定位上沒有很好地調整教學與市場的關系,以至有些教師不了解市場,沒有深入企業的機會,他們只能傳授書本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與社會需求的人才相去甚遠。其次,要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通過繼續教育著重幫助教師掌握近年來中職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本專業本學科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教師進行學歷提高、進修學習、參加社會實踐、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師資隊伍建設的學歷結構和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再次,要重視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與提高。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全過程監控,要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可采取多種形式,將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作為一項重要評比內容。同時要重視學科帶頭人、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的選拔、培養與管理,建立良好的選拔培養優秀教師的機制,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2.進一步加大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力度
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指導和管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資源的整體效益。引導各中職校積極開展市場調研,根據武漢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了解勞動力市場的主要需求,依據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積極創造條件開發、增設新專業,拓寬、改造老專業,突出重點專業建設,形成各自的專業特色和專業集群優勢。在課程改革上,應多元推動,鼓勵職業學校、行業企業、社會教育機構和教科研機構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實行課程教材開發方式多樣化,不拘一格選用優秀課程和教材;分步推進,爭取用在“十二五”期間初步完成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任務;自主選擇,允許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和特色自主選擇課程方案和教材。
3.進一步創新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中職教育內涵發展、專業建設的重點所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緊密依托行業優勢,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指導,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改革專業課程,實施模塊化課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為主要抓手,在校內推廣“雙證制”考核制度,促進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的力度,使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彰顯職業教育社會性和就業性的特色,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能與就業崗位零過渡對接的中職畢業生。
4.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從整體提升武漢市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全局出發,綜合考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技能人才結構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等因素,將規劃編制與職業教育事業規劃、地方資金籌措、師資隊伍建設、學校運行保障等工作相銜接,統籌協調、綜合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建設。堅持扶優扶強,重點支持有特色、質量高、效益好的職業學校。堅持面向農村,重點支持主要招收農村學生的職業學校,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堅持合作辦學,重點支持與武漢市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都市農業密切關聯的有關專業,突出緊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支持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各類就業培訓的職業學校。對以就業為導向,以提升綜合職業能力為重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職業學校,給予優先支持。
作者:黃正軸工作單位: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上一篇:中職行動導向教學法探析
- 下一篇:孕婦學校情景模擬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