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自主性游戲教學策略

時間:2022-07-09 09:19:35

導語:幼兒自主性游戲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自主性游戲教學策略

[摘要]自主性游戲在幼兒教育中是常見的活動,對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和運動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三個幼兒自主性游戲開展案例后發現,當下幼兒自主性游戲開展過程中存在三個問題,即在游戲組織中缺乏對幼兒自主性的尊重、在游戲設計中不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創意、在游戲指導中過度干預。為提高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成效,教師要尊重幼兒角色選擇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游戲設計,營造簡約、愉悅的游戲環境,與幼兒共同總結自主性游戲的經驗。

[關鍵詞]幼兒;自主性游戲;游戲教學

一、引言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娛樂項目,精心設計的游戲不僅對幼兒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還能促進幼兒的智力和認知發展。自主性游戲是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以快樂、愉悅為目的,自由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幼兒能自由表達,積極主動并創造性地參與游戲的設計和組織,在獲得樂趣的同時,促進自身認知發展和人格建構。當前,自主性游戲已經在幼兒園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較好的成效,但應用中也逐漸暴露出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若不加以重視,則會嚴重影響自主性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成效。本文以三個案例分析幼兒園在自主性游戲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改進自主性游戲的應用策略進行研究。

二、問題分析

(一)在游戲組織中缺乏對幼兒自主性的尊重

案例一:在某次觀摩游戲活動中,一名女孩在表演區拿著麥克風,穿著白雪公主的服裝,正在揮舞著魔法棒邊唱邊跳,得到了觀摩老師的一致好評。可觀摩老師剛離開活動區,那名小女孩就高興地嘟囔一句:“我終于可以回家了!”本案例中,女孩并不喜歡玩白雪公主的游戲,教師為了達到觀摩游戲的最佳效果,要求該女孩今天必須在此“表演”這個游戲。不難看出,本次游戲并不是幼兒自主選擇的,而是在教師的意愿下進行的活動。幼兒只是做了一個“游戲演員”,致使在活動中幼兒內心的、思維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認為進行游戲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二)在游戲設計中不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創意

案例二:“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快來看一看,買一送一啦!”幼兒在玩自己生成的“做綠豆湯游戲”。只見一名幼兒用一塊桌布鋪在地上,上面放著幾個杯子、幾根從美工區拿來的吸管、彩紙,熱情的“老板”正在用手撕著彩紙做紅絲綠絲,努力地游說娃娃家的“媽媽”給孩子買來喝。“媽媽”們坐在地上,一會兒在幫忙做綠豆湯,一會在喝綠豆湯,玩得不亦樂乎。可來觀摩的教師看到滿地都是彩紙、杯子,便提出疑問:“怎么能在地上玩呢?”于是,教師對此進行整改,將地攤變成精美的飲食店,店里掛著各種綠豆湯的圖片,門口還站著剛才的那位熱情的“老板”,對著大家吆喝。可是,“客人”明顯少了很多,來的“客人”買了綠豆湯就走了,時間短、速度快。“老板”看到來的“客人”很少,也開始無趣地干別的事情。本案例中,幼兒對自己設計的游戲很感興趣,在游戲中充分感受到了愉悅,但教師認為這樣不美觀而進行過度干預,強行要求幼兒按教師的要求改變游戲環境。可是,幼兒對改造后的游戲環境并不感興趣,還出現了無所事事的狀態。可以看出,環境布置得華麗并不一定能吸引幼兒,游戲材料提供并不是以好看為主,而是應貼合幼兒的實際需要和幼兒游戲的經驗。

(三)在游戲指導中過度干預

案例三:在“古鎮美食一條街”中,幼兒正在自己攪拌面粉準備做菜花團子。只見幼兒甲和幼兒乙正在使勁地攪和盆里的干面粉,周圍的桌子和地上都撒了些面粉,自己的臉也沾上面粉了,看上去非常滑稽,但是他們并沒有揉成面團。教師發現后立即進行指導,要求其加水、揉捏。幼兒甲和幼兒乙即刻按照教師的指導,依次完成各項游戲步驟。看到幼兒揉捏面團不專業,教師還親自動手幫忙,并未對幼兒進行指導。最終,面團是由教師揉的,兩名幼兒成為旁觀者。案例三中,教師在充分地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后,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幼兒進行指導,這本沒有問題。但教師在指導后親自完成,并沒有讓幼兒自行完成游戲,會導致幼兒在以后遇到困難時缺乏探索精神,轉而向教師求助,使幼兒在自主性游戲過程中無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策略研究

(一)尊重幼兒角色選擇的自主性

在幼兒自主性游戲設計中,教師要鼓勵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選擇游戲角色。幼兒自主選擇游戲角色,不僅能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還能讓幼兒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保持興趣。[1]陳鶴琴認為,幼兒的世界是幼兒自行探索、發現的。幼兒只有遇到自己想玩的,才會投入,才能有所發展。教師要把選擇權給幼兒,讓幼兒成為自己的主人。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興趣,以調查問卷或討論的方式,在班級里創設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和幼兒一起設計并制作自主游戲活動插卡區,并在插卡區設置好各個區域的名稱,制作名字卡片,商討游戲的規則。一切的程序都要有幼兒的參加,讓幼兒知道怎么選擇插卡,怎么按照規則玩游戲,并規劃好插卡的時間。具體來說,幼兒可以在清晨上學時或課間休息時在插卡區插好自己的姓名卡片,教師參考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意愿對幼兒的活動區域進行機動調整和優化。這樣的方法既體現了對幼兒游戲意愿的尊重,又發展了幼兒制訂規則、參與班級活動創設的能力,還凸顯了幼兒班級小主人的地位,全方位地提高了幼兒參與自主性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游戲設計

幼兒期是幼兒大腦快速發展的時期,自主性游戲的設計和組織對幼兒大腦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2]在幼兒自主性游戲設計中,教師要營造寬松、自由和探索的游戲環境,鼓勵幼兒在游戲環節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自主性游戲的設計和組織。在創設環境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參與游戲環境的創設。例如,在探討綠豆湯游戲時,教師先與幼兒討論,鼓勵幼兒表達自身的觀點,暢想自己參加綠豆湯游戲的場景。教師要傾聽幼兒的想法和意見,在采納幼兒合理可行的意見后進行游戲的設計和組織。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自主游戲,減少對游戲的干擾,從而充分鍛煉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幼兒的組織能力,全面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營造簡約、愉悅的游戲環境

游戲環境是促進幼兒進行自主游戲的重要因素。在自主游戲環節中,幼兒一般會選擇貼近生活或感興趣的游戲,如擺地攤、疊飛機、老鷹捉小雞等,而對游戲環境沒有過多的要求,一般簡約、愉悅即可。若教師覺得幼兒的游戲環境過于簡單,想從自身角度出發創建一個更好的環境,反而會導致幼兒在游戲中拘謹,不能玩得盡興。幼兒自主性游戲的主角是幼兒,只要游戲環境安全、舒適,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感受到快樂和愉悅,此時的游戲環境就是最佳的。[3]部分教師花費很大的心思和時間布置游戲環境,而精心設計的游戲環境并未受到幼兒的歡迎,甚至會影響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游戲指導中要以幼兒經驗為基礎,為幼兒營造簡約、愉悅的游戲環境。

(四)師幼共同總結自主性游戲的經驗

在游戲結束后,師幼可以共同討論和分析剛才的游戲,總結游戲實施過程中的收獲和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講述自身參加游戲的過程和體會。在幼兒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予以充分的鼓勵和贊譽。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講解的內容一般較為零散,教師要對幼兒零星的講述進行分析和總結,整理幼兒參與游戲的經驗和心得體會[4],進而為下次的自主性游戲做好準備。研究表明,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的表現一般會高于他在幼兒園內其他活動時的表現。[5]教師要總結幼兒參與自主性游戲的經驗,采用情境講述法、微視頻法和繪畫輔助法等方法指導幼兒更好地參加自主性游戲,幫助幼兒提高參與自主性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健康成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性游戲對拓展幼兒的認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心設計幼兒的自主性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能更好地發揮自主性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實現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3-14.

[2]楊飛.如何在幼兒區域游戲中體現自主性[J].智力,2020(34):193-194.

[3]孫維秀.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介入時機與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1):45-46.

[4]肖海燕.關于如何創設幼兒自主性游戲環境的思考[J].新智慧,2020(29):98-99.

[5]唐永芳.小舞臺表演游戲提升幼兒自主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35):92-93.

作者:鈕麗芳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震澤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