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引導法下的預防醫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3 04:13:48

導語:問題引導法下的預防醫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問題引導法下的預防醫學教學論文

1能力本位的“問題”提出

問題引導式教學法中“問題”是關鍵,好的“問題”緊扣專業需求,并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好“問題”的提出必然滿足以下條件:一是人才培養的需求,也就是崗位能力需求,即反應教學的必要性;二是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使學生有能力處理,即反應教學的可行性;三是實用性和趣味性,有用就能引起關注,興趣則是最好的教師,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則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這樣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調研調整、充分的認識學生,再通過趣味性及實用性處理,才能提出較好的“問題”。

1.1充分調研調整預防醫學教學內容

改變以前“費力不討好”的面面俱到的全套內容,進行精簡調整。既體現高職高專教學內容的必需夠用,又要適應當前崗位需求,還要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更好地適應國家當前公共衛生服務發展的需求,預防醫學教育內容則從傳統教學內容轉向以包括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常見病防控、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公共衛生防護監管等當前關注熱點為主。

1.2分析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效率直接決定教學效率。高職高專醫學生普遍基礎較差,自學能力不強;加之文理兼收,致使注重邏輯理性思維能力的醫學教育對部分文科生來說有了相當的難度。學生基礎不同,對相同知識的理解就有差異,容易出現不能理解甚至理解偏差。然而高等醫藥院校醫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合理引導,充分挖掘其潛質,學習效率定會提升。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創設較好的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問題”就在學習情境中自然提出,順勢引導,學生則可從中個性化理解。然而“問題”的難易程度則要適合學生能力范圍,難易適中,讓學生既有能力解決,也要通過適當的知識積累才能得出答案。

1.3“問題”的趣味性及實用性處理

問題可以通過適當的載體提出,體現其實用性及趣味性,以吸引學生興趣。如通過“模擬崗位情境”、“政策法規”、“公共衛生事件”、“科學研究”、“媒體新聞”等形式提出敏感“問題”,吸引眼球,因勢利導,學生就像是身臨其境完成了任務,讓學生即完成了學習任務,又好像完成了實際發生的一個事件,即可部分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目的,又提升了教學效果。如在社區預防服務與社區健康促進章節,以國家關于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政策、制度及目前的現狀為背景,抓住核心內容,通過處理成“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是什么”、“人人享有怎樣的衛生保健”、“如果你是一名社區醫生,你怎樣讓社區居民享有健全的衛生保健”等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既了解相關政策制度,也明確了自己的使命,學習變得主動而積極。

2教學環節的把握

2.1提出問題

“問題引導教學法”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所以,課前首先給學生布置問題情境及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或主動提出問題解決。給學生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自由學習,變傳統的被動地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探究式學習。

2.2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后還必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多步驟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潛能。首先是學生通過自學,收集資料,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初步答案,鼓勵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解決;其次課堂上教師組織小組討論,通過小組成員頭腦風暴法的討論、總結,互相補充完善;還有就是向教師及其他專家請教。這樣,學生自主式個性化的學習,既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又使其對教學內容也有了初步的認知,提升其認知能力及學習成就感。

2.3歸納概括

通過學生自主的解決問題后,課堂上教師再及時歸納概括,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提煉、歸納,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特別是對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理順紛亂的頭緒,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教師及時歸納概括可以使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逐漸向正確的結果及方向靠近,尤其是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的學生。

2.4拓展與創新

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概括歸納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臨床問題,使學生不僅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把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使問題進一步升華,在完善認知結構中,進行拓展應用。醫學知識博大精深,預防醫學聯系深遠,所以,課后問題則要求學生課外時間圍繞相關問題,查閱相關資料,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后續學習、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3教學評價模式的健全

傳統的期末考試單一的評價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代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分數不能代表能力。所以,教學評價和考核中應貫徹能力本位的理念。首先,變單向教學評價為多元評價,教學效果不單看分數,而應多因素考核;將靜態教學評價變為動態評價,不是分數論英雄,學習重在過程,包括明確的學習目標、良好的學習習慣、嚴格的紀律要求、勤奮的學習毅力、團結的協作精神等才能在過程中體現出來;變學生被動應對考試為主動參與考核,學習的結果就是要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出來;將結果式考核變為分階段分層次的過程考核,教學過程是分階段進行的,所以,從過程的考核角度就應該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其次,“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因為采用了自主學習策略,除了掌握知識的多少可以通過傳統考核評價出來,然而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協作學習的精神等無法得到評價。所以評價體系中應增加個人自我評價,評價的內容,不是掌握知識數量的多少,而是學習動機、自主學習的能力、協作學習的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樣會更客觀確切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

4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的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學中善加使用,不斷探索,以使用新形式需求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江秀娟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