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現狀探析
時間:2022-02-26 11:49:49
導語: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現狀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教師的課堂語言現狀,須要從講授語言、問題語言、評價語言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教師課堂語言是否精煉、是否完整,決定了學生英語知識理解的效果。問題語言是否符合交際情境、是否具有開放性、是否靈活多變,決定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思考活躍度。評價語言是否中肯、是否能夠在肯定評價與否定評價中找到均衡點,是加強評價效果和引導效果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選擇了講授語言、問題語言、評價語言三個方面的英語教師語言作為探究方向,現做如下分析。
一、教師講授語言的特征及分析
通過課堂傳授學生英語知識,是英語教學最為普遍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師的講授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英語知識的理解效果。從英語教學規律以及教師講授語言的情況來看,英語教師的講授用語主要存在兩方面作用。其一,是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包括英語翻譯、詞匯用法、詞意語意,以及英語口語表達、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等方面的英語知識技能。其二,是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應用于實踐,在答題、對話、寫作等方面掌握英語知識的用法,增強學生的英語知識實踐能力。但是在多數情況下,英語教師對講授語言的掌握并不全面,存在以下幾點特征。1.解釋語言過于繁瑣。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時,講授語言很難達到精煉的程度。由于教師的講授語言表述不清晰,存在邏輯混亂或者語意模糊的情況,導致學生的回答也會模棱兩可,甚至是詞不達意。從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師用語角度分析,對英語知識的解釋雖然需要詳細,但過于詳細而造成了繁瑣的情況后,學生理解起來反而更加晦澀難懂。因此,英語教師解釋語言過于繁瑣,是一種教學語言設計欠佳的表現,并不利于學生英語知識習得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升。2.經常使用片語交際。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關注度,英語教師多數情況下會選擇片語交際形式,講授英語知識點。諸如,教師在說出英語句式的前半部分之后,由學生對后半部分進行補充。當某一位學生并未全神貫注聽講時,學生很難續接教師的英語句式。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6Inanaturepark一課為例,教師講授語言為:“Thestudentssawhippos,elephants,monkeysandotheranimalsinthepark.”學生則延續教師的英語句式:“Studentsalsosawrabbits,eagles,giraffes,giantpandasandsoon.”教師講授語言的片語交際習慣,雖然對學生集中課堂聽講的注意力具有支持作用,但是對學生長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不利。在脫離了教師的用語習慣引導之后,學生很難進行完整的英語交流,這是由于教師片語交際習慣而產生的依賴性。3.語音、語速不夠合適。英語課堂教學中,一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一定有合適的語音、語速,引導學生聽說讀寫。教師就像樂曲的指揮,指導學生如何去更好地學習英語。對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語速適當快些;對新內容,教師應該提高語音、放慢語速,起到強調的作用,讓學生聽得準確、聽得清楚,并讓同學重復所講的,鞏固學習效果。教師語音、語速合適,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還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而教師語音、語速不夠合適,比如新內容語速過快,學生很可能聽不清楚,容易心里著急而不愿再繼續聽,結果聽課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語速過慢,學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些都是教師應該注意的。還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6Inanaturepark為例,在第一次授課時,學生還不熟悉課本內容,所以語速要放慢,語調要高,這樣學生才能聽得清楚明白。在復習時,學生已經學過了、熟悉了,所以語速可以放快,語調可以低些,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授課效率,而且學生也能很好地學進去。
二、教師提問語言的特征及分析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提問語言是一種經常使用的課堂交流方式。教師對學生的提問,能夠引導學生向英語知識的探究方向集中;學生對教師的回答,能夠讓教師掌握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提問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用性很強,是一種積極的教學手段。但是在對學生設置英語問題時,英語教師的提問語言也并非完全適用,具體存在如下特征。1.交際問題缺乏情境。多數英語教師在設置交際問題時,并未考慮教學情境是否匹配,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度。以至于,學生在并不適宜的情境下回答教師的問題,并未掌握某一短語的實際用法,或者并未產生良好的英語交際習慣。當教師所提問題,與本節課程英語知識點的關聯度較小,缺乏恰當的情境描述,學生很難主動在腦海中勾勒出完整的交際情節。因此,學生僅掌握了短語語法,卻很難在生活中應用自如。以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3Myfriends一課為例。教師設計問題時讓所有學生單獨回答,而忽略了學生之間的朋友關系,那么學生的回答也必然是單一性的,缺乏情感導向性,失去教學情境引導作用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語言對交際問題的設計路線并不清晰,并未設置完整的對話情境,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教學失誤。只有為學生提供匹配度更高的交際情境,才能讓學生的記憶更為深刻,且符合英語口語表達習慣。2.封閉性問題占比較大。在設置英語問題時,英語教師慣用封閉性問題,很少使用開放性問題。而封閉性問題的設置太多,并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思考。以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2Myschoolbag一課為例。教師課堂隨機提問內容為:“Canstudentsfindthemathbookintheirschoolbag?Canstudentsgotoschoolwithouttheirschoolbags?Doyoubringyourschoolbagtoschooleveryday?”類似的問題本身是一種封閉性的問題,很難激發學生的多維思考。那么學生僅回答“yes/no”即可,雖然考察了學生的聽講狀態,卻并未有效激發課堂思考活躍度。因此,在問題設置的習慣上,封閉性問題占比較大是一種極為嚴重的教師課堂語言誤區。3.問題設置過于機械。通常情況下,英語教師會直接引用教材中的問題,很少自行設計與本節課程關聯度較強的問題。當教師所提問題,在教材中均能找到,那么學生的興趣點就會相對較弱。尤其是問題之間缺乏變化,缺乏連貫性、層次感,缺少問題的組合與變化,并不利于學生形成邏輯性較強的英語表達習慣。如果教師所設問題并未由淺入深地逐步演化,學生理解起來也會缺乏邏輯性的遞進關系。那么學生最終的回答,僅需要參考教材原文即可,缺乏主動的、積極的、變通的思考,對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以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3Myfriends一課為例。教師設計的學習問題多為:“Whatdoyourfriendslike?Whatdidyourfriendeat?Whatisyourfrienddoing?”類似問題機械性較強,很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生掌握多種詞匯和多種語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這樣的教師語言特征并非個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師的問題設置過于機械化,學生的思考也會單方向,集中于教材的問題難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度,也會降低學習效率和效果。
三、教師評價語言的特征及分析
教師評價語言是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肯定與否定。肯定的評價語言,能夠讓學生充滿動力,鼓舞學生挑戰更難的知識和問題。但鼓勵性評價語言占比過高,學生也容易出現自信過度,甚至是自滿的不良現象。否定的評價語言,能夠針砭時弊地指明學生的理解誤區,幫助學生認知自身的英語知識盲區。但是否定評價語言占比過大,也會令學生逐漸失去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英語教師評價語言決定了教師評價是否能夠對學生產生正向支持,是否能夠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1.肯定評價用語過多。在以往教學過程中能夠發現,英語教師害怕學生失去英語學習興趣,更多的使用了鼓勵性的評價用語,諸如“Good、Yes、OK、Right、Verygood”等等。雖然鼓勵學生課堂發言,需要適當的肯定性評價,但是當肯定評價用語占比過高時,反而容易形成一種定向的思考規律,學生會認為“無論答對答錯,都能得到教師的肯定”,“我的回答一定是非常好,才能得到教師的表揚”。這些想法正是由于英語教師使用了過多的肯定評價語言,讓學生產生對自身英語能力的誤判,以至沉迷于教師的肯定,缺乏精準的自我英語能力認知。長此以往,對學生而言并非正向激勵,反而形成了一種學習誤區,“無所謂”或“聽而不見”的學習態度容易泛濫。一味的肯定和鼓勵,令英語教師的評價“貶值”,甚至成為可有可無、無關痛癢的無效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會產生枯燥乏味的感知,弱化了肯定評價語言的正向激勵作用。2.否定評價形式單一。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否定評價,并非是對學生用功程度的否定,也并非對學生學習心態的否定。而是一種反向的激勵手段,是引導學生正確思考自身學習問題的積極方式。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否定評價過于單一,則會令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對自身的英語學習問題難以找到答案,甚至是顧左右而言他,無法發現關鍵的學習誤區和知識盲區。目前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否定性評價語言,多數情況下也是過于單一,并未從多方面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以填空題為例,(______)?I’mplayingbasketball.四個選項分別為:A.What’syoudo?B.Whatareyoudoing?C.Whatdoyoudo?D.Whatareyoudo?在此題中,很多學生選擇了錯誤選項,主要是對現在進行時的理解產生誤區,沒能發現題干部分的問題設計要點。而教師僅對學生做出了否定評價,并未指明學生的理解誤區,以及現在進行時在疑問語句中的用法。那么學生僅僅得到了否定的評價,并未得到正確的引導,降低了評價語言對學生的激勵作用。3.評價不夠中肯。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一樣,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中肯的評價,學生容易聽進心里。何謂中肯的評價?要讓學生感覺英語教師是真心關注他,并能客觀地指出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除了鼓勵,主要還是要指出這些學生存在的問題,讓這些學生感到自己確實需要改進。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求要相對低一些,更多的是鼓勵,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相信,他們是能學好的。對成績中等的學生,要軟硬兼施、恩威并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中肯的語言評價會促進學生更好地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
綜上所述,英語教師的課堂語言越為精煉,學生的理解效果就越好。問題設置多樣性越強,學生的思考范圍越廣,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就越高。教師評價語言越為中肯,肯定與否定的評價語言應用越為均衡,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才更容易接受,方能對學生產生正向激勵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特征需要更為精煉,規避片語交際弊端,結合問題情境,盡量設置開放性問題,靈活設計問題,均衡肯定與否定評價,才能達到更為良好的教學語言應用,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換芬.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J].學周刊,2018(18).
[2]童海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師語言運用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8(20).
[3]馬麗群.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的“四化”———淺談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11).
[4]師茗.小學英語課堂互動過程中的教師話語分析———以江蘇省某市五節小學英語公開課為例[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02).
[5]馮建瑞.農村地區小學英語學科教研現狀及其對全科師范生培養的啟示———以河南三門峽靈寶地區為例[J].社科縱橫,2016,31(12).
作者:潘紅彬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 上一篇:移情在職校英語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大學英語跨文化翻譯能力培養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