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優(yōu)化初中作文教學

時間:2022-02-06 08:33:28

導語:“互聯網+”優(yōu)化初中作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優(yōu)化初中作文教學

互聯網+”是知識社會2.0時代下的新形態(tài),是新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將之與初中作文教學相融合,更多的是對傳統作文教學方式的顛覆和對適應新時代作文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對此,我們可以從學生寫作資源的獲取、教與寫平臺的提供,以及學生寫作主題的拓展等角度來理解。

一、“互聯網+”豐富了學生獲取寫作資源的途徑

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有“三怕”,其一就是怕寫作文。我們還經常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語來形容初中生寫作的這種“怕”,以為就是簡單的寫作素材過于匱乏所致。實際上,對很多學生來說,這種“怕”,在前述原因之外,還有對寫作方法的無知等原因。兩者綜合,即不知如何寫和無話可寫(不知寫什么)。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其一,除卻課堂上教師針對寫作所需而作的有關知識、方法、技巧、范例等的講述,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來獲取更多的有關寫作的網絡學習資料,認真研讀,反復練習,就會漸至掌握相應的寫作技能。即便學生的求知目的并無那般明確,只是閱讀,也會在較大量的閱讀之下,在無形之中受到很多精美文章的熏陶和影響,從而實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無心插柳之效;其二,“互聯網+”可有效成為學生破解“無話可寫”窘境的一大利器,主要原因就是互聯網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社會、通往世界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學生足不出戶便可訪問心中所欲訪問之對象,無論各地風景、美食與名士,還是歷史、文化或人情,均無不可,并可借此體味不同人生、思考萬事萬物,從而觸及心中的寫作靈感,及時寫下筆尖最燦爛的景致。顯然,兩者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意愿和水平,功莫大焉。

二、“互聯網+”為作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

與傳統的黑板教學與紙筆寫作不同,在“互聯網+”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學的平臺提供,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寫,以及作品的呈現和寫作點評等,都呈現出極大的變化。其一,就教而言,依托網絡和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施,教師可利用校本資源庫,借助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在教材、互聯網和相關教學輔助設施間實現寫作教學的備課、授課和輔導的一體化,以實現對學生的寫作技能等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高效性輔導的目的。其二,就寫而言,“互聯網+”也豐富了學生習作的方式和展示平臺。如學生的即時寫作在紙筆之外,還可以借助計算機、平板電腦、一體機、智能手機等終端進行;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也會打開學生寫作的思維空間,在豐富的想象力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精神下來充分表達自己的寫作意愿和所欲表達,以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寫作境界。這也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意愿和享受寫作的樂趣。其三,這種新平臺下,也有利于教師建立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作文教學研究,進而促進作文教學實踐的進步。如在線聽課、直播課堂、錄課曬課、視頻教研、專家報告、主題研討等,可有效提高作文教研的效率,便于一些典型經驗的大面積推廣和教師個人作文教學能力與水平的提高。

三、“互聯網+”拓展了學生的寫作主題

在傳統作文教學中,與應試教育相關,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教師怎樣教授、怎樣要求,學生就只能怎樣去做,以求取得一個較高的分數,因而學生并沒有太多的寫作自由可言。而在“互聯網+”背景下,雖然學生仍要參加考試,仍離不開教師的寫作指導。但是,一旦超越這一點,學生的視野并不一定會比老師窄,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一定會比教師差,相反,視野可能會更加寬廣,表達可能會更加順暢。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為實踐所證明。如前一段時間網絡上流傳的“網紅”小學生詩作《秘密》(萬奕含)、《隱私》(方路杭)所透露出的寫作技巧等。具體到實際的學生寫作中,無論是主題寫作還是無主題寫作,學生的寫作,都已經在事實上表達出了自我的寫作愿望。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的主題寫作時,在“互聯網+”之前的教學經驗中,與學生的閱讀量較小等原因相關,學生多會選擇教材中出現過的歷史人物來做自我認知的表達,而在“互聯網+”背景下,由于學生的閱讀量大增,可選與所欲表達之歷史人物也就會更為豐富。

“互聯網+”方式下的初中作文教學,是針對傳統作文教學的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也是教學思路上的轉變。有效利用這一點,對于提高作文教學實效、拓展學生寫作空間,會因其大有裨益而成為初中作文教學的趨勢和必需。

作者:賈智娟 單位:河北滄州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