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隨筆訓練在作文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5-04 10:32:45
導語:微隨筆訓練在作文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理念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現實中,寫作往往是多數學生的“軟肋”。尤其是小學生生活閱歷體驗少、知識面窄、又不善于運用發散思維,且寫作訓練不足,很多學生存在著拼湊成文、刻意模仿、感情虛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言之無情、言之無序等一系列問題。結合多年的微隨筆訓練,筆者認為通過對小學生促進素材積累、提升觀察體驗、帶動思維發散進而有效地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以微隨筆訓練促進小學生素材積累
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出現的無話可說、東拼西湊的問題,主要癥結就是素材積累嚴重不足。教師應當在強化學生對生活觀察與體驗指導的基礎上,將觀察的任務充分地融入到微隨筆訓練中,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文章的寫作。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唯一途徑就是生活。教師必須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注重生活化渠道的利用,引導學生有計劃地觀察、有目的地觀察、主動積極地觀察,讓學生從大自然的事物、家庭和學校的生活等較為熟悉的觀察做起,去努力發現平常事物中的不平凡之處,以此促進學生積極地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任務的組織上,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生活實際的內容來寫,讓他們在微隨筆訓練中對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細致的描述,將生活中積累的素材充分地運用進去。比如,在《我的暑假生活》這一命題作文的寫作中,可以引導學生對于假期生活進行細致認真地回顧,在日常生活素材積累的基礎上展開寫作。這樣的微隨筆訓練能夠讓學生的生活體驗更加深化,讓他們掌握生活素材收集和積累的有效方法。
二、以微隨筆訓練提升小學生觀察體驗
小學生往往對于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缺乏敏銳的捕捉力,對事物的觀察和感悟總是停留在很淺的層面,這也是導致他們寫出的文章缺乏“味道”、平淡無奇的根本原因。在微隨筆訓練中,教師應當強化學生體驗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學會從正確的角度尋找方法。比如,在布置安排學生以“秋收”為主題的作文之前,可以組織帶領學生到農田中去觀察,讓學生對金燦燦的土豆、飽滿的谷穗、搖曳的高粱、光鮮的向日葵等所蘊含的“秋天”的韻味有實地的感知,讓他們對農民們在田間忙碌的場景和臉上流露出的喜悅或失意之情有更為深入的體驗和感受。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中才能更好地展開對場景細節的刻畫描寫和情感的抒發表達。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客觀、全面、細致地觀察,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找準事物的特性和蘊含的哲理,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和體驗的良好習慣,在經常性的留心觀察中實現體驗能力的提升。
三、以微隨筆訓練帶動小學生思維發散
在觀察和感悟的基礎上,得到的只是一些基礎性的資料和初步的印象,必須經過思維的深入加工才能理清其中存在的聯系,才能夠在寫作中進行科學的運用。在寫作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想象,讓學生從一個事物聯想到相關的事物或問題,在微隨筆寫作中才能夠實現思維的開闊和視野的拓展。在語文教材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原有文章進行改寫、擴寫和續寫,為學生思維鍛煉和提升搭建良好的平臺。要注重對學生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對比思維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實現寫作思路的拓展,在寫作中能夠循序漸進地展開,并且能夠將寫作的立意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同時,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法運用到隨筆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對于要寫作的主題進行認真的思考交流。通過你一言他一語,在思維碰撞中,讓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
四、以微隨筆訓練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結合微隨筆靈動的特點,教師應當做好小學作文教學中微隨筆訓練的“頂層設計”。一方面,應當結合語文教材中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增長學生見聞、引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感悟的課文的學習后,可組織學生進行微隨筆訓練。訓練的內容可以是教材內容中的某一個部分、或是一個故事引發的思考等。在寫作形式、寫作篇幅和語言表達上,不做過多的要求,重點引導學生要結合所學的內容,能夠表達真情實感,實現學生抽象思維向寫作素養的發展。另一方面,應當提升每一章節作文教學中微隨筆訓練的系統性。按照每一個章節作文訓練的目標、要求、標準等,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組織好微隨筆訓練的開展,提升學生某一方面的寫作技能和寫作素養。這樣通過反復的、系統的、科學的微隨筆訓練,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能夠得到持續性的提升。
作者:荊珊玲 單位: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巉口中心小學
- 上一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 下一篇:課外閱讀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