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下中職教學方式探析
時間:2022-11-08 09:14:12
導語:素質教育下中職教學方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理念在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新型教學關系的同時,極力強調并倡導開展以“認知、能力和情感”為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活動,這是對素質教育發展作出的戰略性指向,更是對一線課程教學實踐作出的戰術性指導。本文結合中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在正確認識和重新審視現狀的基礎上,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試對如何開展“翻轉式課堂教學”作出拋磚引玉之論,以期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
一、教學目標應順乎社會市場的根本需求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教育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種特殊性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實踐應用能力的專業型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體現他們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課堂活動的管理者,教師往往講解某一操作命令的功能及其技巧,并通過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作出示范,占據絕對優勢的主導權;而學生往往在電腦上開展課堂操作練習,并在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他們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更為實際的是,中職生一方面由于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的差別較大,另一方面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幫助。長此以往,問題越積越多。小而言之,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情趣和精神信念;大而言之,勢必很難完成相應的課程目標。如果采用“翻轉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把實際問題帶到課堂與師生之間實行互動,無論對于課時目標還是課程目標,都極具針對性、節約性和可持續性。
二、教學內容應契合學習主體的實際需要
某業內人士說過:“在學校教育中,只有善教感興趣的、最需要的和學不會的知識,這樣的教師才能受到學生的真正歡迎,這樣的教學才會讓學生樂于接受。”尤其對于職教學生來說,他們不僅良莠不齊,而且群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對于相同的教學內容,有些人理解和接受得既快又深且迅速,而有些人則不然。因此說,要想長期保持課堂教學的穩定性、協調性與和諧性確實并非容易之舉。與之相應的是,如果在教師的有效調控和合理引導下,課堂主題內容讓學生自己來“安排”,既可有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情趣,又能贏得實實在在的課堂效益。后者正是“翻轉式課堂教學”的根本結構所在。以《機械制圖及CAD基礎》課程為例。學生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在家自學和操作,然后把在制圖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到了課堂,教師把這些問題稍作梳理歸類,并且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受業”“解惑”。無論就教學內容、結構還是效果來說,前后比較,孰優孰劣是不言而喻的。
三、教學形式應作出靈活多樣的合理安排
俗話說:“教無常形,貴在得法。”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形式的組織切忌“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而是要隨著實際情況的綜合需要作出科學合理的靈活安排。即使在方興未艾的“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下也是如此。比如《機械制圖及CAD基礎》,不僅是中職機電專業一門必修的技術性基礎課程,也是理論與實際結合度很高的一門應用型課程。其教學任務在于讓學生既要掌握AutoCAD軟件的主要功能、特性以及常用命令的操作步驟,又要掌握在中等復雜程度下的機械零件工程平面圖形的繪制和三維模型圖的創建,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CAD繪圖操作技巧水平。在“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在深入自學基礎上,可重點講解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對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有重點地給予引導和“拾遺補救”,還可讓學生在多人合作小組形式中實行互動和共享,努力攫取“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效果。
四、教學評價應施行激勵為主的良好機制
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及其學習情況作出相應的評價活動,不僅是課程活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更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舉措。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由于心智發育的規律性,中職學生基本具備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意識和能力。不僅如此,由于種種因素的歷史性影響,中職學生尤其需要以激發情感、促進發展為根本的正能量元素。因此,在中職各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戰略發展、張揚個性”的指導思想,積極開展以賞識為核心元素的激勵性評價活動,逐步贏取不容忽視且無可代替的“情緒智力”效應。比如,教師要善于把對學生的個體評價和群體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增強他們合作共進的精神行為。再如,把“教師評學”與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實施評價主體多元化,促進他們在激勵性、多元化評價活動中全面發展和快速成熟。
總之,開展“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理念下的“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活動,是一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藝術實踐課題。在廣大師生的良好互動和共同努力下,它必將不斷豐富和日益完善起來。
作者:胡冬宏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如東分院
- 上一篇:鄉村教師培訓團隊對策分析
- 下一篇:中職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