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探究式教學對策

時間:2022-05-07 09:12:14

導語:中職語文探究式教學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語文探究式教學對策

【摘要】中職教育以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為目標,重在打造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技能,而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在社會教育轉型改革的風潮之下,中職語文教育必然要順應社會潮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將語文知識內化為技能素養,真正應用到實際所需中。在這一要求下,探究式教學方式應運而生。

【關鍵詞】中職語文;探究式教學;策略

所謂探究式教學,簡單而言就是教師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手段,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設疑、討論、分析、解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掌握學習方式和教材內容,并能夠從中延伸思考并建構起知識框架。探究式教學的意義表現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中職教育的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大都比較薄弱,傳統的授課方式顯然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接受能力低,教師教學效果不理想,滯后的教學現狀要求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基于此,本文將從探究式教學的角度出發,結合教學實踐淺要論述在中職語文教育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可行性策略。

一、轉變角色,鼓勵自主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扮演著主導課堂的角色,填鴨式的教學或許能夠應付考試,并在短時間內提升成績。但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成績只能代表一時間的收獲,更重要的是能否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真正所需的社會適應技能。并且在當下的中職教育環境中,許多教師因為學生語文基礎薄弱便一味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技能培養,語文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不是單純傳遞教材知識。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教師首先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思維,而要達到上述要求的途徑是實現角色定位的轉換。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需要從以往被動接受的地位轉變成學習的主體,這一過程需要由教師引導,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開放的問題,交由學生思考、討論并大膽交流想法。比如在教學《壺口瀑布》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和探討交流,思考并回答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了壺口瀑布的特征,以及文章通過描寫壺口瀑布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蘊含了怎樣的深刻道理?在閱讀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深入閱讀、分析、解讀文章,并總結出教師布置的相關問題:作者分別通過描寫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及偉力來體現壺口瀑布的特征,文章透過壺口瀑布的雄偉表達了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二、設置情境,興趣引導

情境創設一直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經常提及的問題,在當前的教育現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然被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的引導學生自然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效果便能達到事半功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自然要設計合理、科學、有趣、創新的教學情境,切入教學主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現如今,隨著社會對中職教育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學校的教育環境得以改善,教學設備隨之改良,教師可利用的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應利用多種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設計、完善教學情境、合理引導課堂氣氛,創設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人生三步驟》一課時,教師可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首《怒放的生命》來引起學生對本篇文章的興趣以及他們對生命的思考。接下來,教師再用課件展示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生平簡介,引導學生在參照喬布斯的人生際遇中反思、感悟自己的人生。師:通過聽了汪峰的這首《怒放的生命》以及了解了喬布斯的人生經歷,不知道同學們對于“人生”有沒有一些感觸呢?有哪位同學愿意和我們分享一下?生:人生包括生活、行為與事業,每一個人存在于這個世界,都應該努力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多姿多彩。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但是除了追求物質享受意外,人還應該追求精神上的圓滿。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這篇課文的主題,接下來請各位同學和我一起進入本文的學習,相信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創新教學,提高效率

創新教學方式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建立良性的、雙向的教學交流,不僅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關系。為此,教師應當引進多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上積極開展與語文教學相關的活動,引領學生進行實踐性、感悟性、體驗式的學習。例如,在教學《雷雨》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進行探討學習,深入分析劇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特點,以及劇本的主題內涵,在掌握理解的基礎上對劇本進行改編創作。學生可以任意選擇劇本中的某一個片段,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成一個八到十分鐘的短劇,并進行分角色扮演,最后在課堂上匯報展演。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表現打分,同時從每個小組中選取一個同學擔任評審,評分最高的一個小組獲勝。如此一來,學生通過課本劇表演活動加深了對文章分析的能力,發展了寫作、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從活動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可謂是一舉兩得。結語: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重在讓學生參與課堂,并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存在。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領,通過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和組織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實踐體驗的意識,全面發展自身的語文素養,成為一個能良好適應社會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孝華.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0)

[2]劉彩鳳.中職語文教學應與專業相結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06).

作者:張淑珍 單位:上海商業會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