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體育混合教學探討
時間:2022-04-17 10:44:11
導語:中職體育混合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眾所周知,體育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身體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鍛煉,幫助學生的身體和智能活動相互融合,提高學生的身心負荷能力,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中職體育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嚴重地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文中簡要論述了混合教學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意義,并針對如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發揮出混合教學的作用與價值給出一些有效建議,以供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關鍵詞:混合教學;中職體育;實現方法
由于我國長期地處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體育教學模式也只是沿用著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之間沒有任何良性的互動與交流,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示范的標準動作依瓢畫葫蘆;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完動作的要領并完成示范動作之后,就讓學生自由練習,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差強人意。而把混合教學模式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不僅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與創新,還是體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形式,對于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影響深遠。那要如何才能夠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體現出混合教學模式應有的價值,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1混合教學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相比較于其他的中職課程,體育課程的內容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除了做好基礎的理論講解外,還要反復地向學生進行動作示范,確保每個學生的都能夠運用正確、科學、標準的動作進行訓練,以達到提高身心素質的效果。此外,學生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從旁觀察、協助,并對學生在練習中的不正確動作予以及時的糾正、引導,確保整個體育教學活動能夠安全、順利地進行。但是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變得多元化,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再適應目前的體育教學需要,無論是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評價都存在著較大的欠缺。而把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引入到中職體育教學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原本沉悶、固定化的課堂結構變得更加靈活更有趣味性。而且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既可以發揮出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作用,還可以讓信息技術以及各類體育文化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實現混合教學的有效途徑
2.1課堂準備階段利用微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運動能力。因為體育課程中所涉及到的運動項目較多,運動的技術要求及動作難度也各不相同,如果要讓中職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體育教師按照教學規劃中的內容設置課堂的教學目標,然后結合教學內容中難度易的不同來對課堂進行分配、切割,把教學中會使用到的數字資源(例如微課、PPT、教學視頻等等)利用網絡平臺向學生進行推送,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施行步驟設置清楚,按照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情況對教學時間進行控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可以在一個穩定、高效的信息教學環境里發揮出自主學習能力,迅速地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的體育教學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講解體操運動中的翻滾技巧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或者在講解田徑項目中投擲項目中鉛球的發力順序時,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師的示范動作受到較大的限制性(例如教師的示范角度是否全面、體育教師在示范過程中對于動作要領的把控和講解效果是否科學等等),這對于學生的觀摩與學習是極為不利的。而混合教學模式引入到中職體育教學環節中,不但可以順利地彌補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還能夠讓學生通過信息化體育教學模式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和體育意識,學生通過現場錄制微視頻的方式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教師共同制定出一些針對性強的應對策略,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好動作的要領避免造成運動傷害,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和自主學習意識產生重要的影響。2.2教學階段中利用混合教學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眾所周知,一個普通的體育動作通常都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連續的運動或者發力技巧構成,而且要求動作在規定的時間內迅速完成,而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會將標準動作以慢動作的形式向學生示范,但是整體的效果并未能夠達到實際的教學需要。如果教師在這個階段中繼續沿用傳統單一的中職體育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變得越來越差。而把混合教學模式引入到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后,體育教師可以運用網絡的方式把體育教學的視頻發送到學生的由箱或者班級QQ群空間、微信公眾號里,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課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研究和學習,把原本快速連續的動作按照慢動作或者定格的方式進行觀摩,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直觀、具體地理解動作的要領。例如教師在講解‘原地單肩投籃’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以Flash課件、動態的GIF圖片或者教學視頻的方式,將站立的姿勢、持球、如何蹬地、起跳投籃等環節進行慢動作播放,這樣既能夠把原本復雜的動作講解變得更加直觀、簡單,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階段所施行的教學結構和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相接近,是整個體育教學中的核心環節,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所采用的也是面對面的方式來完成教學活動。因為學生在期的課前預習環節里對于后續的課堂實踐教學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這個環節里教師可以把講解體育理論所需要的時間節省下來,延長教學實踐活動的時長,這樣既可以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充足的時間,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在進行體育教學中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是無法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所以體育教師要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作用體現出來,把面授學習與自主學習進行深度融合,通過互補、共融的方式把中職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把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到體育教學中,既可以把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揮出來,還能夠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體育教師在針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指導的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把自身的主導性和積極性全面激發出來。此外,教師按照學生在線上、線下的表現情況對學生進行測試,以此來了解學生對于體育理論內容與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然后再對學生體育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加強,并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對于一些難度大的運作或者技能進行詳細講解,再把學生按照運動能力和學習情況來進行分組學習,引導學生把自身在體育學習中的困難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則是負責從旁協助和引導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所反饋出的問題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和制定對策。2.3課后階段。在該階段中體育教師要把學生在體育課線上、線下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考量,在為學生給予更多元化、更完善的資源的同時,把學生的作品進行及時地收集起來,然后在從中選擇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內容上傳到課程數據收集中心,以供所有的學生進行學習和交流。教師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個人動作視頻、或者圖片和教師的示范動作圖片進行細節比對,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意識到自身的體育學習情況,然后再按照自己學習的需要總結出一些適合目前自己的體育課程,在固定的網絡平臺內全班同學進行即時性的互動交流,討論各種在體育學習中所獲得到的經驗和感受,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體育水平,還可以深化學生之間的情感。而教師也可以在該平臺上觀察與分析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即時性的監督與管理,采取語音留言,或者Email等方式來和學生深度討論體育知識,對于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2.4評價階段。這一階段是整個體育教學的最終階段,它包括了學生的自我能力評測、體育知識以及體育技能的考試等內容。該種評價方式的運用能夠確保學生體育學習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能力。教師在完成體育教學課程之后除了積極、主動地和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還要按照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實際情況來對每一節體育課進行反思,隨后再對每個學生在體育課中的真實情況及時地給出正確、客觀的教學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夠再把傳統的以學生體育成績高低來作為標準,而是要按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線上和線下的不同表現來給出相應的評價(例如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意識高低、學生在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在體育活動中的團隊協作情況、以及學生的個人成長等等)。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穩定性好、知名度較高的網絡教學平臺,把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作業內容、考試或者測驗的結果進行數據上的采集,并進行歸納和整理后輸入到數據庫里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評估,以此來確定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對體育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體能情況以及運動水平,對于學生體育學習中較為薄弱部分提供一些有效的解決辦法。由此可見,把“混合式”教學代入到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可以把體育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并利用信息化、動態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頑強拼搏、積極上進的體育精神。
3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合格的中職體育教師,想提升中職體育教學的質量,開展更多豐富的體育教學活動,就要結合教學中的具體情況,按照實際的教學需求制定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此外,還要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擺脫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局限性,發揮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把中職體育理論和體育實踐內容的教學比例進行科學、系統的調整與規劃,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在確立終身體育理念的同時,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于蕾.基于微課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構建和實現[J].花炮科技與市場,98(01):153.
[2]潘秀剛,程春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3]肖艷麗.混合智能課堂模式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3):119-120.
作者:周鶴鳴 單位: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數學教學師生互動新路徑研究
- 下一篇:中職機械基礎理實一體化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