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路徑探討
時間:2022-01-19 03:19:10
導語:高職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路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高職生國家安全教育,對我國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對北京高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高職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現狀,提出應從學院機構設置、校園環境和學生社團三個方面共同構成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體系。
[關鍵詞]高職;國家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國家安全是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和平穩定的建設環境,就談不上公民幸福的生活,因此,每一個公民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1]國家安全教育的直接結果就是提高公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即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國家安全這一社會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國家安全意識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是人們關心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展,獻身和維護國家權益與安全的強烈責任感、義務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這給當代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一、現狀調查結果
本著對這一問題的關心,筆者調查了北京7所高職院校①,其中6所公辦校,1所民辦校,4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調查結果顯示首都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方面存在以下問題和特點:
(一)部分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74%的學生表示聽說過“國家安全”,26%的學生表示沒有提說過。國家安全意識應該一個國家每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已經處于高等教育層次的公民來說,超過四分之一的高職學生沒有聽說過國家安全,說明雖然不是全部的大學生都對國家安全完全陌生,但國家安全意識的淡薄和弱化是事實。高職學生上網關注最多的是“娛樂新聞”(38%),其次是政治新聞(17%)、軍事新聞(17%),再次是“體育新聞”(14%),另有14%的高職學生表示從不看新聞。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不強,超過一半的學生不關注政治和軍事新聞。
(二)高職學生對非傳統國家安全了解、關心不夠
調查顯示:80%的學生認為國家安全包括“領土安全”和“國民安全”,65%以上的學生認為國家安全包含主權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48%的學生選擇了文化安全、生態安全,選擇信息安全和科技安全的學生占44%。在筆者與高職學生訪談的過程中也發現,受訪的高職學生聽到“國家安全”后,第一聯想到的往往是軍事安全,在他們的意識中這個“軍事”安全的概念是包含了“領土和主權”的概念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信息安全、科學安全、文化安全、生態安全正在變得更加重要。調查顯示的結果是超過50%的學生認為這不屬于國家安全。可見,高職院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必須緊跟時展,與時俱進,增強高職學生對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安全意識。
(三)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是影響高職國家安全意識的兩大重要因素
調查顯示:83.7%的高職學生認為所受到的國家安全教育來源于學校和老師,49.3%來自于社會媒體,41.9%來自于書籍報刊,家庭朋友為35.5%。可見,高職學校對高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學校教育會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通過學校教育是有可能抵消社會和媒體的不良輿論觀點的影響的。目前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淡漠和概念混淆,學校必須主動承擔起責任,主動成為高職學生接受國家安全教育的引導者。在學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影響因子排第一,軍訓及軍事理論教學第二,課外活動排第三。因此,高職學校應主要從這三個途徑加強國家安全教育,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二、加強高職生國家安全意識的路徑
(一)高職院校應專門研究國家安全教育,形成具有學院特點的國家安全教育模式
國家安全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所牽涉的內容包括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高職院校應站在高職人才培養的高度,將國家安全教育視為自身最重要的使命,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組織師資團隊研究教學內容和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這是開展好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基礎。目前,國家安全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國防教育重疊的內容很多,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國防教育時,這幾個教育領域之間邊界模糊不清,這使得國家安全教育的針對性不強,造成了學生沒有形成敏銳地國家安全意識,缺乏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比如,只要涉及到革命傳統教育,總是離不開中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跡、百年屈辱的歷史、“小米加步槍”以弱勝強的革命輝煌,內容重復,國家安全還停留在革命年代,時代感不強,學生難以引起共鳴,無法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因此,國家安全教育需要進行獨立的研究,需要增強對非傳統安全的研究,需要形成具有學院特色的模式。高職院校可利用現有的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資源,組織專門的團隊,作為“國家安全教育項目組”,項目組可以由學院黨委、團委、各院系管理部門、學生工作部門、武工部、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等部門共同組成,組織師資研討出國家安全的教學內容和實施方案。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我國國家安全的內容是什么,如何認識當前的國際國內環境中的威脅,特別是結合高職生所面對的特定的職業環境,涉及的國家安全問題。不同專業對應不同的職業,各個學科重點涉及的國家安全問題不盡相同,如銀行專業可能更多涉及國家金融安全,計算機專業可能更多涉及國家科技信息安全等。各高職學院可根據本院專業特點不同而突出不同重點,形成一個適合本校特點的國家安全教學方案,或編寫成國家安全教育的教材。然后,將全校統一的“國家安全教學方案”,下發全院各個部門,組織全院全員培訓學習,開設專門的課程,設定專門的學分和考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將國家安全教育落到實處。這樣明確地有針對性地以國家安全的主題開展的教育活動,必定會使高職院校的國家安全教育的效果更加明顯。
(二)高職院校需要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園的每個角落,營造濃郁的關注國家安全的氛圍
國家安全教育需要專門化研究,同時,也需要“一體化”教育,這是開展好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則。所謂“一體化”教育,即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到所有與學生相關的環境中去,既有基礎課又有專業課,既有必修課又有選修課,既有課堂時間又有課余時間,需要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還要融合到校園文化的每個角落,這是加強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則。從課程的一體化來看,主要可以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對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基礎理論課的融合。首先要加強對現有國防教育的融合。利用軍訓、軍事理論課,加強和牢固樹立學生對國家安全的第一層面———軍事和領土安全的認識,因為我國目前仍然存在著軍事和領土安全的威脅,同時,必須強調軍事安全的基礎必須以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作為后盾。第二,加強對形勢與政策教育的融合。目前,高職院校都開設《形勢與政策》課,可以利用這一平臺,在對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熱點和重點問題進行宣講時,加強高職學生對我國安全環境的認識,增強對國家安全的憂患意識。第三,融入到“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簡稱“概論”課)教學中。在“概論”課教學中,加強高職學生對國情的認識,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處于社會矛盾集中爆發期,特別需要加強高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認識,加深對黨和國家政策的理解,使高職學生畢業后成為國家穩定的堅實力量。第四,加強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的融入。在“基礎”課中,加強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結合個人理想、社會理想,加強學生對個人奮斗目標與國家社會目標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引導學生認識職業道德操守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強調《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高職學生國家安全的法制意識,自覺守法。調查顯示,高職學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反感說教,對于類似國家安全教育這樣課程化的內容容易產生抵觸心理,這會極大地影響“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而且,國家安全的內容繁多,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手段還在不斷更新,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恐怕無法完全掌握全部的維護國家安全各種辦法,但是,學生能夠把關心國家安全,時刻思考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作為一種習慣,學校國家安全教育的目的就基本達到了。因此,高職院校在大力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研究,努力促使其課程化的同時,還需要化有形為無形,努力營造出這樣一種環境:能給學生經常提供國家安全相關的信息,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國家安全遇到的威脅,能傳授給學生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能力,從日常生活和學習入手,學生生活的時時處處滲透著國家安全相關信息和知識,潛移默化的熏陶下,讓學生在校期間逐漸養成“國事天下事事關心”的習慣,對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乃至素質教育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社團組織,構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平臺
調查顯示,高職生大都不喜歡一板一眼的課堂教學,但是,由于長期的習慣養成,他們又都依賴于灌輸式的教學,也就是,課堂上不愿意學,出了課堂不知道怎么學。具體到國家安全教育上,可以采用學生社團的方式,通過社團指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加強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可成立“國家安全教育項目組”,派出指導教師,學生社團管理組織如團委牽頭,招募對國家安全相關特點感興趣的學生,組成專門的社團,如“軍事愛好者聯盟”、“強國學社”、“新科技發燒友”、“網絡達人社”等等。社團一旦組建起來,就由學生自主組織各種活動。由于不是學院官方組織,學生們因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發組織,能夠自己做主,會更加樂于加入進來。學生社團也是營造學院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成員內部可以自我學習軍事、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知識,對外可以進行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形成良好的氛圍。為增強國家安全教育效果,學校應該大力支持此類學生社團,為其活動提供場地、經費等實際支持,還可以組織相關專家對社團領袖進行國家安全相關的培訓,也可以將學院的許多傳統活動項目承辦給優秀的學生社團。通過這些活動,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組織能力、宣傳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自己辦活動,也可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增強社團在學生中影響力和號召力。學院還應支持學生社團利用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并為之提供專門經費和硬件設施,鼓勵其開展活動。支持學生社團自己建設網站,在保證網絡安全的原則下,學院要充分尊重學生,加強他們自主創新、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網絡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拓寬國家安全教育的空間,將相關內容通過網絡在學生中傳播,不僅提高傳播效果,更能讓學生體驗如何維護網絡信息安全這一重要的國家安全內容。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對國家安全進行專門化研究、“一體化”教育和社團化方式,三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高職學院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如果沒有專業團隊,沒有針對本學院專業特點的國家安全教育研究,沒有對全體教職員工的培訓,“一體化”教育只會是一句空話。因此,加強對國家安全教育的專門化研究是基礎。“一體化”教育是完成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則,國家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可能是一門課程可以完成,必須由全體教育工作者實施于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只有全體學生通過社團活動都參與到其中,才能說完成環境建設。社團化方式是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只有學生自愿參加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親身參與到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活動,才能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實踐經驗,最終證明國家安全教育研究的實際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應從以上三個方面,三管齊下,構建一個適應學校專業特點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才能真正提高高職生國家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報,2014-4-16(1).
[2]邊和平,潘盤甫.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有效機制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2(5):28-29.
[3]潘盤甫,邊和平.結合法律基礎教學,開展國家安全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4):42-43.
作者:劉瑾 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 上一篇:淺議多形式開展幼兒園安全教育
- 下一篇:初中數學課堂管理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