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級管理困境分析

時間:2022-09-26 10:32:07

導語:高校班級管理困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班級管理困境分析

摘要:管理者指導缺位、不完善的管理機制、活動形式的單一等因素制約著高校學生班級管理可持續發展和班級功能良好實施。從博弈論視角對班級管理困境問題重新考量,建立、分析博弈模型,求出班級管理納什均衡解,結合具體實踐,提出改變管理模式、完善獎懲制度、加強團隊合作等解決途徑。

關鍵詞:博弈論;納什均衡;班級管理

一、高校學生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者指導缺位。高校學生班級是大學生學習生活最根本的單位,學生希望通過班級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可以學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知識內容。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滿意班級的工作和活動,究其根源,這與班級的管理人即班主任和班干部有著相當大的關系。目前高校的班主任一般是專業的教師或者高年級學長,他們本身工作或學習任務繁重,很難要求他們全身心去投入班級的管理;而對班干部而言,這些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個人成長環境不同,而管理者本身的知識結構、管理經驗等客觀限制因素又制約著其管理能力的發揮,這樣一來就很難專業化、個性化的指導學生成長,對班級管理也帶來一定偏差。

2.管理機制的不完善。管理機制是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制約和推動班級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當前許多高校的班級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相對科學、規范的管理監督激勵制度。由于班級管理機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勵體系,班級成員的意志和熱情被日益消磨,造成管理松散、人浮于事的現象,導致班級缺乏凝聚力和活力,班級工作很難正常開展,優秀的班級文化也就無從積累、沉淀、傳承,班級持續發展的動力也只能是無源之水。3.班級活動內容單一。在我們的班級進行集體建設時,應該注重各種活動的開展,形式要多種多樣、靈活多變,讓學生多多參與進來,讓其感受到活動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加強班集體的建設。班級活動也是學校活動的組成部分,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校班級成員的聯系沒有中學時代那么緊密,大班教學、流動教室、琳瑯滿目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對班級活動報以忽略態度。日漸稀少的參與者使得班級活動內容趨向單一,只有班會和少許的一些文娛活動。

二、基于博弈論的模型構建與分析

解決上述高校班級管理問題的關鍵其實還是在于如何管理,從博弈視域的角度分析,就是管理者應當思索如何運用何種管理方法,采取何種管理模式,以實現博弈過程均衡、優良的發展,這也正是通往高校班級和諧、高效、可持續發展管理的必然道路。在高校班級管理博弈中,管理人與班級成員的博弈路徑可分析如下:管理人選擇督導,班級成員選擇努力,則班級收益為A-B3-C1,班級成員收益為C+C1-B1;管理人選擇督導,班級成員選擇不努力,則班級收益為A-B3+C2,班級成員收益為C-C2-B2;管理人選擇不督導,班級成員選擇努力,則班級收益為A,班級成員收益為C-B1;管理人選擇不督導,班級成員選擇不努力,則班級收益為A,班級成員收益為C-B2。在實際的博弈行為中,無論是班級成員還是管理人員均會選擇利己的行為方式,因而這個狀態會出現經常性的波動。而只要這個狀態稍稍不均衡,必然會導致班級成員和管理人員不相等的收益,反過來又會促進他們的行為選擇。其實,只要管理人員的督導行為的概率不低于(B1-B2)/(C1+C2),那么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收益。但是實際中管理人員不可能做到時刻督導,而班級成員就有機會逃避努力,因此,只有盡量提高督導的概率,才能促成其努力的行為,此時Y將趨向于1。

三、高校班級管理的有效對策

1.改變管理思路,調整管理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講,管理模式的改變無異于一場革命。博弈論觀點認為,管理革命獲得的目標成果就是提高管理收益。從前文博弈模型所得出的結論可知,管理人要想獲得良好收益,那就必須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班級管理過程環境復雜多變,具有動態性,必然會要求管理方法與技術的變更,而這正是博弈論中提到的“依情景而動”。班級管理活動的動態性最主要體現于其培養目標的動態性,它應該是因情況差異而時刻處在變化之中的,因為班級管理的最大任務就是以高質量的服務來滿足班級成員的需求。此外,作為班級管理者,應當堅持“宏觀引導,微觀搞活”的管理原則。總體上充分信任班級成員,鼓勵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性,培養自主意識和參與意識;細節上通過開展班級活動,以加強學生對班級的凝聚力,真正意義上做到把班級成員努力行為的思想意識由外在的要求變為內在的需求。

2.完善管理機制,有獎有罰。從博弈論角度出發,通過否認成員個人理性以解決班級理性與班級成員理性相互沖突的方法并不適宜。切實有效的措施應是設計一種合理的機制,真正做到在滿足成員理性的前提下實現班級整體理性。一種機制安排如能產生效力,那么它必定是一種納什均衡,也就是要構成一種最佳反應,這種反應指的是“該策略帶給采用它的博弈方的利益或期望利益,大于或至少不小于其他任何策略能夠帶來的利益。”對班級管理而言,在制度建設中,要適當引入獎懲機制。班級管理人應以公正、公開、公平為原則認真貫徹獎懲機制,進而放手讓學生干部來完成對班級的有序、高效管理,從而實現班級的自主運轉。即使遇到一些需要管理者當面裁決定奪的事務也能夠做到處處有章可循,這其中無不體現著公平、公正、公開的文明準則,既減少了工作量,又節約了管理成本。工作中,管理者可對表現出眾的成員及時進行獎勵和指導,有效地調動其積極性,從而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對表現較差的成員則應及時給予處罰,減少心理學研究中的“破窗效應”現象,做到獎懲分明。

3.注重團隊合作。雙贏的基礎是合作,而不是對抗。社會凝聚力理論認為“個人的集合是否能形成一個團隊,在某種程度上要看他們在結合后的需要是否得到相互滿足”。根據現代教育管理理論,團體內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目標,而且這些目標經常相互沖突,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各種各樣的目標整合成一個可行的行動計劃。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組織行為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當團隊中的沖突是建設性的時候反倒會增強團隊的創造性”。因此管理人之間或成員之間以及管理人和成員之間,如果做到團結一致或者是將沖突轉化為建設性沖突時,就會達到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效果。因此,在高校班級管理的這一博弈過程中,鼓勵團隊合作,借此凝聚力,可有效地促進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信任與信息溝通是合作的基石,管理人之間及管理人與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本無屏障,如果彼此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與溝通,相互設防猜疑,那么合作只能成為一句空話。所以,班級管理人不僅要以誠待人,而且要構建管理人之間以及管理人與成員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并確保溝通的順暢,打破“各自為戰”的分裂局面,求取雙贏的效果。在實踐工作中,鑒于信任是以情感認同為基礎,可以考慮借用微博等現代化手段,在團隊成員之間構成超越時空的聯系網絡,由情感交流而至生活經驗交流再到專業學習交流,從而克服溝通交流運行的時、空障礙,實現合作目標要求。

4.構建導師———學生聯盟,促進領軍人才培養。由于年齡與經驗等客觀因素制約,大學生知識儲備和視野相當有限,要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水平,就需要專業性的指導。聘請專業指導老師需要付出成本(指導老師補貼等物質成本,管理者耗費的時間、精力),這看來似乎有悖于博弈原則,但班級管理是一個長期性、持續性的過程,管理人所追求的是長期性的效益最大化,而非短時成效。有了導師的專業指導,高校班級很快就會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班級管理活動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高校學生班級大多數配備了班主任,但班主任與班級成員所需求的導師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高校仍需加強班級導師隊伍建設,更好的促進班級領軍人才培養。由此,在高校班級管理中可以構建導師—學生聯盟,使得師生之間能夠形成同盟關系。比如學生作為助手加入導師的課題研究隊伍或者導師的教學過程或者社會實踐調查團隊中,通過參與科學研究、學術調研等途徑,實現學生領軍人才培養目標,進而促進班級管理長效發展。

作者:方原 單位:西北工業大學學生處

參考文獻:

[1]丁社教.法治博弈分析導論[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2]謝識予.納什均衡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陳一星.團隊建設研究:以大學生為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4]潘天群.博弈生存:社會現象的博弈論解讀[M].第2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5]涂志勇.博弈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張紅峰.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利益訴求與博弈行為分析[J].江蘇高教,2009,(6):109-111.

[7]張寶君.學生管理的多重博弈困境與對策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0,(Z1):40-42.

[8]龍春陽.和諧高等教育:從“納什均衡”到“帕累托最優”——基于多重博弈的維度[J].江蘇高教,2011,(2):11-14.

[9]郝麗新.班級管理中博弈論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1,(29):10-11.[10]王春永.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M].